八卦掌 走中发力(初学八卦掌应该怎样练)

大明星 2023-08-12 14:49www.nygn.cn女明星

(2)对方出右足、出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可立即用左手按下对方来手,向对方右足外侧进一大步,练功时拧腰转掌,既不送上前胸让对方打,在实战中双足停止不动就不是八卦掌了,走转掌之时,不能有一点往上起和往前蹬的劲儿,用右手抓向对方前足(图61)。

初学八卦掌应该怎样练

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内家拳,除了具有相同的拳法理论和风格特点之外,也有它们各自所独有的特色,而所谓“特色”即是与其它拳法在身形动作和训练方式上或大或小的“区别”。 在太极八卦图上,形意拳走的是两个“鱼眼”,讲究“斜插直入、刚中寓巧的整体爆发力”;太极拳走的是黑、白两个阴阳鱼中间的那条曲线,讲求一个“化”字“不离不即,不丢不顶,引进落空”;而八卦掌走的是两个阴阳鱼外面的圈线,讲的是“刚柔相济”,注重一个“变”字“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离或即,忽刚忽柔,变化莫测,无有定形”。,八卦掌腰的转动幅度要大,身形的钻翻摇返、俯仰游纵、高低转换以及“横劲儿”的使用频率要多,走中发力、以斜打正、步法左右掰扣的特点要突出,它主要练的是“身法和步法”。这就是八卦掌与其它内家拳法在训练身形动作上的区别。 “走中发力、转身换步和横劲儿的使用”靠的是行走中腰胯抻开之后腰的粘力和旋力,而“直步横行”是八卦掌用以松开腰胯,提高腰部平行旋转幅度,进而增强“横力”的最好训练手段。在八卦图上,乾(西北)、坎(正北)、艮(东北)、震(正东)、巽(东南)、离(正南)、坤(西南)、兑(正西)八方成圆;在拳法中,按照这个道理绕点走圆、左右循环、拧旋走转正是八卦掌最便捷的训练“直步横行与步法转换”之法。换句话说,为了松膀子、抻腰胯、开筋骨、长粘力和训练“移步换形、脱身换影”之能,最好的练功方法就是走圈。站桩和坐功在所有的拳法门派中(包括八卦掌)几乎都有;而动静相兼的走桩(走圈)之功,却是八卦门最独到的基本功。八卦掌身法和步法的功夫就是转圈“转”出来的,走圈功就是八卦掌的特征。这就是八卦掌与其它内家拳法在训练方式方法上的区别。 听说,早年一位八卦掌老前辈干活儿时也不忘练功,每天都是马步站桩端着大笸箩摇煤球,当他去另一头儿倒煤球时,总是上身侧转,将盛得满满的大笸箩端在身后,双脚直迈前行,日复一日地练出了功夫。可见练八卦也可以直着走,但终归还要练出“直步横行”的功夫,即两胯、两腿冲向前方行进,而上半身却在腰的带动下转向了身侧。所以,转圈功正是练这种功夫的最好方法。据前辈们讲,八卦掌最初就只有转圈和单换掌,后来的许多掌式套路都是二、三代先师们为了方便教授学生才创编出来,继承传统除了最主要的掌式身法之外,最不能丢的就是转圈功。 从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拳法口诀中可以看出,“顺项提顶,松肩坠肘,紧背空胸,溜臀收肛,气潜丹田”等项,都是三家共有的内容,而“合肘掩心出抱力,斜身拧腰中平转”,却是八卦掌特有的“要求”。关键在于走圈功正是练出以上所有这些“功夫”的“方便法门”。也就是说,在一圈又一圈的走转功法中,具备着“动”与“静”两个功法“要素”一面是双脚轮换着被躯体“提拉”起来再往前送出去;另一面却是在“凝神静气”之中,双手找出“合劲儿”置于胸前“定”住不动,并随着上半身转向身侧。两个“要素”截然分明,却浑然一体。走转掌之时,两手蓄力如拧绳,身如螺旋,要练出“横劲儿”,走中发力,侧面进击。走圈练好了,还能做到行走之中或者生活当中一举一动、随时随地“收谷道(提肛)”,使丹田气足,功力深厚。这也是八卦掌的特点之一。 “提肛”是功夫,强行必致病,须与“顶悬”之功结合才能自然做到。走圈可以增强周身的气血运行,速度可快可慢,须顺其自然,早练气,晚练神,“快”练身步,“慢”练功夫,又可“抻筋拔骨”。从大处说,走圈如同月亮饶地球身体绕树走是“公转”,上半身往圆心及身后旋是“自转”;从小处说,走圈时身体就像“一盘石磨”胯以下是不动的磨盘,腰以上是转动的磨盘,拧旋走转当中,两胯面向圈线不动,而腰却是带着上身与双臂始终往圆心旋转不停。走圈当中,无论步子快慢,都要像“行云流水”,身子不可高低起伏;还须时时保持身体“中正”头悬于天,身子悬于颈项,四肢悬于躯干,身体每一个关节处都松开“挂”住了,这即是贯穿全身的阴阳对立统一。此时,方能保证“斜身拧腰”时身体不偏。 况且,只有在这种“功夫状态”下,前文所说的“内家拳所共有以及八卦掌所独有的功夫要求”,才能随着功夫的进展自然地练出来。关键是看住这个“劲儿”别让它跑了。否则,“挂劲儿”丢失,“顶头悬”就没了,重心不稳,拳架没了“中正”,所有关节的“阴阳对立”也没有了;全身一盘散沙,“松肩坠肘、函胸拔背、溜臀收肛,气沉丹田”全都谈不上。还有,所谓“斜身拧腰”也不是腰使劲儿硬往里拧,而是依靠“顶悬”之劲儿将腰胯相对松开,使上半身在上下方向(头与脚)和前后方向(伸出之双掌与不动之身)具有的“对立统一”推动下自动带着双臂往圆心旋转。,说是“柠腰”其实是“松腰”,“拧”的动作不是用劲儿去拧,而是“挂劲儿”找到之后腰就松开了,自然可以流转出一股“旋腰的劲儿”。反过来,没有了“顶悬”腰也松不开,此时你如果还想使劲儿去拧腰,必然是脊柱不正、呼吸不畅、气血受阻,日久成病。 说起来,不单是拧腰,所有的功法动力都来自天地交泰的种种“卦”象。“卦”乃“挂”也,正如我师所说“一肢分两节,四肢为八挂”。四肢皆挂于躯干之上,全身的骨节也是一节节都挂着,这个“挂劲儿”犹如挂钟的钟摆,永不停歇地轻轻摆动,即“头往地心不断劲儿地、没完没了地下落,直到“返劲”出来,轻轻带动了全身的肢体动作。这个“落劲儿”和“返劲儿”就是走圈和一切掌式的动力,“天地交泰之气”是“力源”,丹田是藏“气”之所;而坚持一个“松”字以“凝神静气”来松开筋骨、舒缓肌肉,就是打开了“气”与“力”的通道。拳谚所说“用意不用气与力、不努气不努力”即是如此。换句话说,就是要随时随地不使拙劲儿。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常常是拙力百出,凡一用力则气憋胸口,却还处处浑然不觉;练功就是要去掉僵力和拙力,让肢体气畅力通,一切顺其自然。一是要明白,只有“顺其自然”地“放任”自己的肢体顺着它放松的劲儿去走,才能最终引领它做好各种功法动作。也就是说,功法口诀中所要求的,原本就符合人的自然生理状况,我们就是要解放被生活紧张、劳累所捆住的手脚,先去随着它,再去引领它,曲中求直不用拙力,才能有成。不然,肢体没有松透、松舒服了,就让它按动作要求去做,一定会“气滞力僵”,适得其反。二是要知晓,功夫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无论“顶悬、松膀、旋腰、溜臀、松胯、合膝、磨胫、提肛”,都是日复一日自然练出来的,不能死板硬套地按照功法口诀强迫肢体去做“拧腰、提肛、合膝掩裆、里直外扣”等种种动作。 功法口诀是前人功成之后的经验,不是练功中的硬性规定,前一层次的功夫到了,后面的“要求”也会自然达到,如果硬性去做,只能是“虚火上攻,口干舌燥,逆气上行”,而且“顾东顾不了西”,哪样也做不好,何日能达“整体之劲儿”?只有好好去练“初步的、要求不严格的走圈功”(可以配合站桩之法),循序渐进地去体会“阴阳对立统一”之感,尽量早一些找到走转中的“顶悬”,保持身体“中正”,才能“提纲契领”地逐步做好各项功法要领。,所有这些不是“做”出来的,是找到了前文中所强调的“挂劲儿”之后自然出来的。这个“挂劲儿”对头来说就是“顶头悬”,对身体四肢来说就是找到了各个骨节、关节的“对立统一”,松长了筋脉,舒缓了肌肉,打通了气血,也使四肢“力”的传递更加通畅、直接,并且逐渐生出变化中的“内劲儿”。根据个人练功体验,这种“顺其自然和提纲契领”的练功方法不但不慢,而且比任何其它方法都要快得多。 松腰是八卦掌等内家拳的要点,比它更重要的就是“顶头悬”。“顶头悬”是“纲”,纲举目张。有了“顶头悬”一切随之而来。从外面说,就是有了身之“中正”;从里面说,就是将“百会”与“会阴”打通,强化了气脉。不管把“顶头悬”比作盖房时用的“千钧坠”,还是修汽车的“千斤顶”,都是上为天所系,下为地所吸,具有两个上下对撑的力。把这个“劲儿”放到全身内外各处,前后左右上下皆是如此。两力的方向相反,缺一不可,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这就是“顶头悬”的真义。从头的感觉入手,可以找到全身的感觉,都是一个“挂劲儿”。“顶头悬”又叫作“虚领顶劲儿”,“虚”就在意识层面里,最初我们可用“头(千钧坠)落地心”的方法入手,两力对拉没有止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等到有了“挂劲儿”的感觉,再把这个方法扔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描绘功法的词句都不是形容词,每个字都有实实在在的含义,说“千钧坠”落地心,上挂天下坠地,就要找到这个真正的感觉,一点儿也不能含糊。不管你练了多少年八卦掌,没有找到“顶头悬”仍然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不能真正入门,而一旦有了它,一把钥匙能开千把锁。初学走圈时应该放松心态,对周围环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间一长,就可以把“心”真正地静下来,从而做到心定神娴,两手相合,中气一团。这样转圈可以“静气蓄神”,使身体吸收“气”的能量大于体力的消耗,比寻常走路还要省力。 转掌之中,双手为“合抱力” 上下力相同。此时舌抵上腭,头顶悬,意念一到自然送出双手。前辈们曾说,功深之后转掌时的底手肘尖应该尽量做到与肚脐重合(功夫不深就做不到),这不是功法要领,也不是固定的拳法模式,仅仅是一个“检测标准”,看看你的膀子是否松到了家。此时,如果腰松的不好,又失去了身体中正,上身向圆心里旋的时候,肚脐眼也会随着上半身往里旋,底手肘尖就更“够不着”肚脐眼了。也就是说,顶悬找好,保持中正,腰胯松开,在此情况下上身往里拧旋,肚脐眼就会留在原地,不会随着上半身走。这样,双膀彻底松开之后,底手肘尖才能“够着”肚脐眼。“合抱力”也要有一定功夫才能找好,但到了更深的功夫层次后,这个“合抱力”的“焦点”会从上面的双臂、双手的缠裹之劲儿转为下面的掩裆、吸胯、合膝之劲儿,这时的“合抱力”才跟丹田说上了话。可见,功夫都是层层递进。,“拧旋走转”之中立桩脚须放平、五趾自然抓地。无论式子高矮,“溜臀吸胯”之后,上身须直起来如坐板凳,不能“蹲身、弯腰、撅臀”。“蹲”则腰滞,“坐”则腰活。所有这些,也是有了“顶悬”和“中正”之后才能自然做到。 走圈时,里脚前迈时为拧(脚与手前进的方向相反),外脚前迈时为旋。一拧一旋连绵不断,就把身体重心从一腿“悄然”转到另一腿,在行进中做到了“虚实转换”。,应该逐渐做到行进中前脚送出去尚未沾地之时,重心始终在立桩腿(后腿)之上,此时立桩腿的膝盖不能超过本腿的脚尖以使自己重心不失;只有当前脚沾地并且往前趟步的时候,才能移动后腿所支撑的身体重心。还有,当一腿支撑身体重心时,另一腿的脚从后脚变前脚是由躯干提起来后再送出去的,其送出之“力”在于意念“松落”与腰的“拧旋”这两者的结合,不需要后腿用蹬力来相助。也就是说,当身体重心移动的时候,不能有一点往上起和往前蹬的劲儿。后腿一蹬则气滞、力断、重心失,违背了拳理。两腿轮换来承担身体重心应是虚实分明,没有双重;两腿的阴阳转换应是气息绵绵,粘长之力不断。 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是对一切事物保持“中正不偏”;它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的辨证思想。这里的“中”是公正、适当,“庸”是“用”和“常”,又称为“不偏不倚”。,它绝不是“永远抱骑墙态度和走中间道路的老好人”的意思。“首鼠两端”和“骑墙”表面看来十分灵活,遇到事就会“气滞力僵”,受人控制。在拳法中,“中庸”就是保持身体“中正”,而“双重”之病就是“拙力相抗、力滞、失重、骑墙”。,走圈时应时刻保持身体重心“相对”地放在一条腿上,“进退行止”自己掌握,两腿的“虚实转换”只是腰在“拧”或“旋”之时一瞬间换位的事情。不能是行进中虚实不分明,重心总是在两腿之间,永远处于“漂移、位移”状态;这样走圈就成了寻常人走路,虽然可以健身,却不能成为内家武功的练功手段。走圈功既是内家拳的基本功,也是一种健身气功。作者张铁生(文章未完待续)

八卦掌实战用法 这几个经验要记牢

八卦是悟性拳,讲究以少悟多,参透造化,须知内中起点,进退伸缩,变化诸法。客观看待敌我,将敌我内形外势、相对位置、周边环境都算在内,以变应变。但又需具备形意攻坚、太极陷敌的能力,练就中和一气,气至中和,就能感应确切,因敌而应。神气贯一,身手步法随气而旋转,如绕一球周圆,目视球心,鼻孔呼吸细微,愈细愈长,其劲之运用须周身之劲均融活泼,有若无,实若虚,粘连不断,此八卦变中之妙。

客观看待敌我,将敌我内形外势、相对位置、周边环境都算在内,以变应变。必先使手和臂的动作如车轮那样圆,形成圈子一般,圆形转动灵活,敏捷,又符合连环不断的作用。转换时急如闪电,步法轻灵,进退合宜,动静归根,双掌上下翻飞,如蛟龙戏水,飘忽不定。后掌伏于前肘之下,行步旋转,每一步踏出,方向全变,转起圈来,如走风车一般,令对手无从捉摸,迅速旋转,能一次面对多位敌人。接招换势中即将对手来力改变方向,或又圆活地转还给对手,练至浑身处处皆可转,何处来力即刻又转还给对手。

八卦掌的精髓不是让你围着敌人转而是让敌人围着你转,其中身法,步法,方位,都是很关键的,当你运用得当时敌人会有你总在他身后的感觉,并不是非要走旁门或刻意转到敌人身后去,不是我要去,而是他要来,不是追着敌人打而是等着敌人来挨打。八卦掌是练斜用正,练功时拧腰转掌,实战时大体功架和三体式相似。八卦掌的核心是后发制人,从对方进攻的一侧进步至对方身侧或身后回击对方,但此法不可专用。凡主动进攻必取最短距离,必须要有突然性。要想侧后击敌,必须要具备正面进逼或封闭的能力。

八卦总的要求出手不讲先后,要求刚柔相济不偏一面。在用法上可接手可不接手,掩己之中击他之中为首要,这要在基本身法上去求。八卦不提倡守中,而是以对手的中轴为自己之中,在走的过程,隐藏自身的中轴,要求避正走斜,目的是为了击中对手的中轴。在每一式来说练时求形整、求内劲,用时含有打法、发法、拿法、擒法,须时时揣摸。而更应知招招相连、身形多变的妙处。八卦避正打斜,也应知避正打斜再打正的诀窍。招式若有内家手法配合,便如虎添翼,真正能以弱胜强。没有学好内家手法,但有先天的条件,例如手粗体壮,配合半内家,半外家的手法,也是八卦掌。

八卦掌之力为拧旋力,就是手拧可以打、拿,腿拧可以踢,身拧可以摔,整个动作就像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一样,地球绕太阳转的也在自转,八卦对敌时也是一样的,敌人就像太阳一样,所以用八卦搏斗时,一定不要忘记了这一点,公转和自转要抓住一个转动的东西是非常难的。无论曲线还是直线运动,无论横劲还是直劲,无论斜面进击还是正面进击,无论翻转还是盘旋,都要以腰为主宰,用腰来带动,形与力都不可散。转动即可以化力也可以攻击。

抽击和缠绕的动作很多,行步既轻灵又沉实,只走不打,而一旦使用即皮沾皮攻、守中用中、避正打斜、指上打下、指东击西。练到高深处,手、肘、肩等全身各部位均能打人。身如巨蟒手如钢鞭,丹田内转气行百孔。注重走中发力,但任何掌式的相互连接必须是基本掌式的弧形变化。并强调无论身体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双掌的弧线内外拧转滚动全由身体高低反侧的运动带动而得,充分利用了关节为动力枢纽的这一特点。掌式的变化和步法的运动均由四大关节双肩双胯的360度的旋转而得。配合手臂的螺旋拧转,保证劲力直达指梢,碰哪哪有的均整状态。与人交手,身形掌式不动,只转动步法即可将敌击倒于掌下。八卦的打法含在八卦的走掌换势之中,其劲力主要是在走转中生成运用,其打法全在其身法的左旋右转之中,人言程廷华先生动起来如大蟒一般,全身是力。

程氏八卦掌的步型与步法——刘敬儒

头正颈直,微收下颊, 沉肩坠肘,上身正直放松,向下坐身,提肛溜臀,双腿屈膝, 一足在前一足在后,后足向下蹬,重心占全身之七成,前足五趾抓地,重心占三成, 即前后足重心三七开。胯要向里合, 双膝向里合,双膝仿佛剪子股,前股后股仿佛张开的剪子,故称“夹剪步” 。亦称鸡步。行走时双足几乎擦地而行,故名“八卦趟泥步” (图46)。

八卦掌法是以走转为主的拳术。练功时要转圈, “ 功夫本从弯步来 ”。目的是在实战中“ 以走为用 ” 。“ 走”是八卦掌的灵魂,在实战中双足停止不动就不是八卦掌了, “ 站住即为落地花 ” 。所以,八卦掌法要在双足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运用, 才能显神奇。八卦掌的步法很多,有进步、退步、插步、闪步、仆步、跟步、摆步、扣步、歇步等等,它们非常灵活巧妙,步子大了不行,跟不上不行,双重不行,要虚实分明;慢了不行,要轻灵敏捷; 一起一落, 一举一动,极有尺寸,仿佛双足长着眼睛一样,不仅可随意变化,而且得机得势巧妙灵活。所以在八卦掌中称步法为“ 步眼 ”。下面择要介绍几种主要的步法,供八卦掌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扣步是程氏八卦掌中最重要的步法,用处最多、最广泛。何谓扣步?前足落地时足尖向里扣则为扣步。足尖向里扣多少度?扣多少度都可以。前足尖扣成90° ,为丁字扣步;扣得不够90° ,为八字扣步;扣得超过90° ,为倒八字扣步,还可以扣360° 等等,这都要根据实战情况和需要随机变化。扣步的用处有二,一是在走动中运用。扣步角度越大,转身的角度也就大,扣步角度越小,转身的角度也就小,转身角度是随扣步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前足扣成90°时,就转身回头了,前足扣个360° ,身子就要随着转一圈,如此而己。所以在双足不停走动中,时而左扣步,时而右扣步,时而角度大,时而角度小,时而扣步快,时而扣步慢,则身形就会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时快时慢,任意而行, 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捉摸了。二是配合掌法的运用,更能显示程氏八卦掌的变化多端,神奇而莫测了。

(1) 如果对方出右足、出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不挡不架,可直接向对方右足跟后扣左足,扣得要严、要紧,即足尖的扣度要大,向左拧身,左手五指向上,前臂内旋拧动, 把对方左臂掩出,称“ 扣步掩肘 ”(图47)。

接上势。我可立即向回勾足,能把对方勾倒。如勾不动对方时,我可把所勾之足向对方后足处继续上步,用右手挤左臂,左臂挤对方右臂,对方右臂挤自己左胸,对方必被打倒或打出丈外(图48)。

(2)对方出右足、出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可立即用左手按下对方来手,右掌掌心向前,向对方胸部打去。对方见我打来之手又急又有力, 不得已急忙用左手把我右臂推出。我可顺着对方推来力量的方向,右足向左足外扣步,向左转身, 可右手盖掌打其头部,也可左手向后掖,打对方腹部, 拧头回视(图49)。

(3)假如对方把我右手拿住,拧在我的背脊之后,挣脱不了时,我可在对方右腿后方扣左足,向右拧身出左足,右手五指向前伸,则能化开对方的擒拿,而且我已到对方身后随意打击(图50)

摆步也是程氏八卦掌的重要步法, 用处最多、最广泛。前足落地时走弧线,落地时足尖向外展即谓“ 摆步 ”。摆的角度大小可随意,要根据实战时的需要而变化。摆步的用处有二,一是在走动时运用,摆步角度越大,转身的角度也越大, 摆步角度越小,转身角度也越小,转身角度是随摆步角度变化而变化。二是配合掌法的运用而运用,更能显示程氏八卦掌的风格特色,如果摆步扣步灵活运用而变化,更能显示出八卦掌的步眼的巧妙和神奇。

(1)如果对方出右足、出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可出右手穿掌迎之,随之右足摆到对方右足跟后成摆步,吃住对方右足,右手掌心向下,利用掌心和小指把对方打来之手按下, 二目前视(图51)。

(2)接上势。不等对方变势,我可立即向对方右足后继续上右摆步,左手按住对方右肘, 与右手向对方胸前推撞, 对方必被打倒(图52)。

前足向前上一步,落地时五趾向前搓地,向前搓地能爆发出浑身劲力,此步名“ 进步 ” 。在进攻时为了使双掌力量更大,可以前前足进一大步, 后足紧跟小半步,名曰“ 跟步 ”。“跟步”的用处很大,可以说,几乎所有进步打人时都要用“进步和跟步” 。

(1)如果对方进右足、出右手向我面部打来,我可进右足,五趾搓地(抓地),出右手,右手掌心向上,臂外旋,小指向上拧,用螺旋劲向对方右臂外侧肘部穿出。称“ 进步穿掌 ” 。因我的右足进入对方左足、右足之间可叫“ 进中门 ”,也叫“ 脚踏中
” (图53)。

(2)紧接上势。我可出右足,向对方右足外侧进一大步,紧跟一小步称“ 跟步 ” 。因在对方足的外侧进步,故名“ 进外门 ”。进足的, 左掌按对方肘部,右手按对方腕,一齐用力向对方右肩撞打,对方必被打出丈外(图54)。

后足先退一步,前足跟撤半步,称“退步” 。所退前足往往足尖点地成虚步。退步的用处很广。当敌人出手力量很大、很猛、很快、很急时,我可急速退步(撤步)防守,随之转入进步、跟步进攻,一退一进,威力无穷。

(1)假如对方出右足,用右手崩拳,急促凶猛地向我胸部打来,我可急撤右足成虚步,右手内旋,屈指屈腕,把打来之右臂向下缠开,称“ 退步缠掌 ”(图55)。

(2)紧接上势。我急速向对方右足后进右腿,左手按对方右臂肘尖处,右手掌心向上,向对方左肩、左胸切打,对方必被打仰面跌,称“ 进步切掌 ” 。(图56)。

后足屈膝坐身,前足足尖点地,称“ 虚步 ” 。化解对方来手或对方踢来之腿时往往用
之。例如

(1)如果对方提起右足向我右膝踢来,我可急撤右足,向下坐身成虚步,右手五指向下,截对方右腿,或抄之(图57)。

(2)右手抄住对方踢来之腿后,把对方来腿抬起,向对方右足站立之处进右足,向外推之,必能把对方扔出丈外(图58)。

左足右足分开,宽与肩同,屈膝坐立,上身正直,提肛溜臀,称“ 马步 ”。因马步是向下蹬力,故桩步沉稳,但缺少搓踩之力,不易发出全身整劲。故八卦掌法中很少运用,八卦掌法非用马步时必定是“半马步” 。即双足分开较大,一足下蹬,一足向外蹬踩。例如

假如我出左足、出左手向对方面部穿打,对方如果出左手向我左臂穿来,以迎我之左手。我可急变左手为刁,当刁住对方左臂时,向对方右足后进扣右足,拧身成半马步,右手五指向前,掌心向外,向对方肋胯之处按打(图59)。

一腿屈膝蹲坐, 一腿向前扑出称“ 仆步 ” 。八卦掌法很少用真正的仆步,而多用“ 半仆步 ” 。即仆出之腿不能伸直,要微屈膝,这样,仆出之腿才能变化自如。例如

(1)我出右足、出右手,拳心向上,向对方下去颌部钻打,对方一见必定出右足,出右手,迎拦我手(图60)。

(2)当我引对方出手后,我可立即向下蹲身, 向对方双足之间进步,成“半仆步”,用右手抓向对方前足(图61)。如果对方撤步退身时,我可上撩右手,称“ 撩阴掌 ” (图62)。

后足在前足的后面横插而出,称“ 插步 ”,又称“ 卧步 ”。例如

(1)对方出右足、出右手钻拳打来。我可在对方身体右侧横跨左足,在左足后坐身横插右足,左手掌心向右推出(图63)。

(2)接上势。以右足为轴向右转身270° ,右手拇指向上,用掌背横打对方后背(图64)。

左足向左横跨一步,右足跟半步,右足向右横跨一步,左足跟半步,快速移动,称“ 闪步 ”。如左足向左横跨一步,右足贴左足胫部向右前上虚步,右足向右横跨一步,左足贴右足胫部向左前上虚步,称“ 闪步 ”亦称“ 三角步 ” 。例如

(1)对方出右足、出右手崩拳向我腹部打来,我可急速向左横跨一步,右足随向对方上步成虚步,右手拇指向上,五指向前,向对方右臂外门穿出, 二目前视(图65)。

(2)如果对方换步换手,再向我腹部崩拳打来,我可向右横跨一步,左足随向对方上虚步,左手拇指向上,五指向前向对方左臂外门穿出, 二目前视(图66)。

假如对方起腿向我右膝踹来,我可提右膝,用右手下截,称“独立步”。随之,右足可进对方中门或外门,可进扣步或摆步,还可插步或退步等,随机随势,变化多端。八卦掌法除了运用上述步眼外,还可走中打,打中走,只要与掌法、身法配合得当,可先上右足再进左足,能立即到达对方身后,也可先上左足再直进右足到达对方身后,可先上左足再上右足进到对方身右,先上右足再上左足可进到对方身左。可先打对方面部,随之回身就走,突然打回,称“回身掌” 。如果对方已到我身后,我怎样转身才谓恰到好处?这有赖于步子的灵活变化,既不送上前胸让对方打,还要巧妙抢到有利地势,克敌制胜。,八卦掌法是在不停地走动和步子的变化中交手,交手时的情况是瞬息而变,因而步子也要瞬息而变。希望练习八卦掌者练功时在实战中多去追寻和追求,多去实践和研究,定能步法多变,掌法奇妙,离功成不远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