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禅师怎么读(黄檗禅师的禅怎么读)
黄檗禅师的禅怎么读
禅师
禅师,指和尚之尊称,语出《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 文殊师利 答言天子‘此禅师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
唐·黄蘖禅师 的介绍!!!(有追加.)
上堂开示颂
(唐·黄檗禅师)
【黄蘖禅师就是黄檗希运禅师】
——————————————
黄檗禅师对弟子们的讲法鼓励: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若非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意思】一个人要超出生死尘劳不是一个小事
——————————————————————
情,对自己的心念的看管要象放牛的人拉牛鼻子一
——————————————————————
样不放松。免得牛吃庄稼,这样收心专注的刻苦参
——————————————————————
禅。然后用梅花做比喻,说明不经过刻苦修行不会得
——————————————————————
大成就。
其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过一番寒冷彻骨的考验,怎么会有梅花那扑鼻的芳香呢?
用以比喻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成就。
革命烈士为了拯救中国,历尽了千辛万苦,人们最懂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
出自唐·黄蘖(niè)禅师《上堂开示颂》
〔今译〕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赏析〕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原作〕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就是黄檗希运禅师,介绍】
——————————————————————
黄檗(希运)禅师的禅学思想
希运,唐时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广修夕阵,时人称之为黄檗希运。
黄檗在洪州高安县鸶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名为黄檗山,往来学众云集,会昌二年(842年)裴休在钟陵(今江西),迎请黄檗禅师上山,安置在龙兴寺,旦夕问道,并随录日常对话成集,为《钟陵绿》。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移镇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又请黄檗至开元寺,随时间道,并记绿为《宛陵绿》,即是现行的《传心法要》大中四年(850)圆寂於宛陵开元寺,赐谧号“断际禅师”,塔号。“广业”。有《语录》、《传心法要》问世。他的法嗣有临济义玄,睦州陈道明等十二人,以义玄为最。
黄檗继惠能南禅,传百丈“即心是佛”之法要,倡导“非心非佛”之弘旨,独创洪州之斥喝,位於各家之上。传承古今,独盛於束瀛。现将其思想梗概略述如下
一、心、佛、众生、无二无别
黄檗说“诸佛菩萨与—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佛心,心即是佛。”这说明一切众生与佛菩萨都具有佛性,此佛性在凡夫位不失不坏,在圣位亦不假修添。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灭为诸佛时,此心不添。除此心外,更无别佛。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有相貌。黄檗认为凡是有灵性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佛性犹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佛心朗照三千大干世界,犹如虚空,常寂一如。又喻如地球绕太阳转,白昼、黑夜都常转,不停不变,无明无暗。所以说虚空无内外,法性自尔。故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众生舆佛原同一体。心如虚空,任你勤时、静时,是凡是圣,皆本一如,无形无相,非色非空,不可求,不可逐.求之则背觉合凰逐之往前一步,则碰得头破血流。退一步则堕入万丈深渊。。此心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减,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纵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传心法要》众生悟此心,即如虚通寂静,回脱根尘,任运安乐,莫记,莫忆、莫缘、莫念、直下便是佛,俱足圆满,便无所欠。
黄檗禅师在洪州开元寺时,裴休弓天到寺内,经过厅堂,见到壁上有昼,於是便问住持“这画是什麽?尸住持云“画高僧厂裴休说“形影在这裹,高僧在什麽处?”住持无言以对.裴休又问“莫有禅僧吗?”住持说“有一人!”於是请黄檗出来.裴休用前话闷他,黄檗大喝一声。裴休!。裴休突然应“诺!”黄檗又说“在哪里?”裴休言下大悟。这是黄檗接引的机用,也透出他把众生看成佛,佛舆众生无二无别。广大如虚空。若有别就生起各各不同的三乘因果了。在《传心法要》中云“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染无坏。如大日轮遍照直说四天下,日开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即佛心,众生心都如虚空之性,廓然不变,无痕无迹。能如此,见一事即是一切事,见一滴水即观十方世界一切水;观一法即观一切法。此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无相有相,遍十方,无彼无我。”黄檗又发挥心佛一如的禅风。主张“即心即法,法即是心”法本非有,心即是空,空即真空,有是妙有。真空妙有,即十方世界不出一心,万法不离一念。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二、忘心是佛
黄檗惮师说“佛舆众生唯此一心更无别法。”如此则佛心众心,同属一心,迷自心即是生死苦海,悟自心即是寂灭涅盘,佛与众生只在一念间。迷是众生,悟即是佛。若心不随转,便不受系缚,若念念无住,不念而念,便是解脱,所以说“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又自达摩大师来华,唯说一心,唯传—法,以佛传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法,佛则不可取佛,乃是本源清净心。因为法佛都是本源清净心,此心天然本;寂,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即心即佛,顿然超出等妙二觉之上,言下即悟,拟议即差,但直无心,本体自现,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当下无心,决定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念便证菩提.所以黄檗说,在我宗门不说无有定法,只要知道息念忘虑,佛自现前。若以妄念排遣妄念,遣妄亦是妄念。不可将心更求於心,如能当下无心便是佛,一切有生有灭之法,皆是虚幻的假相,那麽欲找一个不生不灭的涅盘,这就是以有生有灭的概念去造作了。须知不生不灭的概念—产生,就堕人情见的尘网!,只因分别是妄念之本。博闻多学,见闻觉知都是妄念。凡是有寻有求就是妄见,不管是佛道还是魔道皆是恶道.所以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凡夫迷境生心,心遂欣厌。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境空,境空即心减,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故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但也应明了,万法皆由心建立,遇缘即有,无境即无.只有心境俱灭,能所双亡,才是真法。
祖师西来,唯传一心,心心相印,只在默契之中,不着相貌。如有一次,裴休托—尊佛像到黄檗禅师面前跪下说“请师父给安个名字吧!”禅师大叫一声“裴休!”裴休应“诺!”禅师就说“替你安好名字了。”名字是假名安立,与其本体自性毫无关涉。又如,临济禅师开悟后,在黄檗处接受勘验。一日,临济在劳动,见黄檗来,就柱镂而立。黄檗间“这漠困耶?”临济说“镘也未举,困个甚麽?”黄檗便打,临济接棒一拉,将黄檗拉倒,黄檗便唤维那扶起,维那走近说。和尚怎容得这疯颠漠在此无礼?。黄檗起来,又打维那,临济钁地云“诸方火葬,我这裹一时活埋!依常情之见,临济胡闹,黄檗打了维那也是很无理的。他们心灵的默契,从中体会到的喜悦。岂能以凡夫及维那的情见所能体会得到的!黄檗认为凡情皆是妄见,为了斩断情见,所以他接引学人,开口便打,动念就喝,著念就乖,一迟疑灵明觉性就倏忽而去了。当前一念,你想用千斤铜锁也镇不住,万条绳索也绑不牢;,留不住也舍不去。只有任运自在,息念养神,无心於事,无事於心,能直下无心就裴休问黄檗禅师“心心相传,为什麽无心?”黄檗曰“没有一法可得就是传心。了知这心,就是无心.当下无心就是佛。”妄念本来没有自体,若识到本心本来清净常明,彻照三千大干世界,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嗔无贪,无胜无负,天堂地狱,六道众生都了不可得.於此,苟能直下无心,则凝思之心,亦莫非真如之用。故净心非舍妄心而有,是以无须作意去妄。,观心看净,是病非禅.但直下无心,任运自在,则当下无不解脱自在。
三、常如是礼
黄檗禅师在修证上,亦有独到之处。惠能的作风较为平实,但处处透露真谛;道—的作风变化无端,卷舒擒纵,杀活自如;百丈亦是如此。而黄檗虽承道一,百丈的血脉,光大洪州之家风,机峰更陡峻,手段更凌厉。传到弟子喀济义玄,得到进一步发展,开临济一宗。
黄檗在《传心法要》裹提出这样的见解学道人若欲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减,不生不灭即是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蓠四千烦恼,只是教化接引门。本无—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但离—切烦恼,是无法可得的,道不可学,不用修,只在心的体悟上.道无方所,无名字,情量尽处就是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诚如道—禅师的。道不用修,但莫染污-.若欲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捻无常断,无凡无圣.经云道,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所谓。道不用修。者,意即真理非修行而获得.。但莫染污-者,即任运而行,无丝毫造作趋向,这种平常心。黄檗在《传心法要》中表达得更是惟妙惟肖,读之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著,终日任运腾腾,如痴人似。世人不识你,你亦不用教人识不识,心如顽石,都无缝罅,一切法透汝心丽不入,兀然无著.如此始有少分相应,透得三界境遇,名为出世佛.好一个。任运腾腾。心如顽石,都无缝罅!。如此之境地何用“修”道?学人苟能於中得—、二分,虽不可说是当今之活佛,亦是洒脱之自在人也!
但能随缘消旧业,更莫任意造新殃.实法无颠倒,你今间处,自生颠倒.如果没有忘念之障,就可顿超三界.世间万法皆由此心而变.道不可求,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如此也就没有佛,法.僧三宝了.澧佛,诵经、三藏十二部经典理论都是妄念。黄檗在杭州盐官会上,唐时宣宗为沙弥,师在大殿礼佛,沙弥见到就说“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长老你礼佛,求的是什麽?”师说“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常如是漫。”沙弥问“用礼何为?”师便用掌打他一记耳光,沙弥就说“太粗野了!”禅师说“这是什麽地方,说甚麽粗细!”随后又打,沙弥便走掉.这个公案看出,禅师是要人不分别,不修而修.无论诵经,礼拜,见闻觉知都任运自然,无求无著。逭时六根门头,语默动静都是佛。如要忘境,必先忘心,心忘境泯,即如如佛。即使证得佛果,‘也无菩提可得.忘心如同法界.所以说如来藏本自空寂,无有可得。
临济开悟后,一次外出参学,在半夏时回山,看见黄檗看经,就说“我把你当成一个人,原来是一个拈黑豆的老和尚。”住几日就辞别,黄檗说“破夏来,何不终夏去?”临济说“我是临时来礼拜和尚的;”黄檗便打,将临济赶走。临济走了数里路后,觉得自己不对,却回终夏。“拈黑豆”喻读经,指临济对黄檗看经的不满。临济却回终夏,说明大悟的人,在行为上要不违律制,才能建立水月道场,大作空中佛事。
黄檗的禅学思想,到其弟子临济,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且得到妙用。在《临济录》裹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脏皂随缘消旧业,任运衣裳,要行即行,要生即生,无一念心,希求佛果,缘何如此。古人云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这与道—的“道不用修,但莫染污”相即相契。黄檗把自外求佛觅心者,喝如’只是寻声逐响,虚生浪死汉”。如痴人一般,在山头大喊一声,听到山谷裹有许多声音,便急忙下山去寻声音。待寻不到时,在山下又大叫一声,结果又是漫山回应,复返回山上觅音,无有所得如此山上山下寻来寻去,了无终期,只在生死六道中打转。所以达磨祖师面壁九年,从不让—人去见他.一切外缘,都是修道的障碍。以心传心,此为正见,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万法皆依此心建立,遍虚空界,唯我一心,遇缘即有,无境即无,心即无心,得即无得。若官啪握一心,不动不摇,不喜不怒,不贪不恶,寂寂惺惺,不假言辞,绝念冥思,离此一切相,便是无心道人。
裴休问黄檗惮师“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路未曾踏着一片地。这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一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生。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万念放下,立地是佛。此‘放咛也放下,置身须弥,杳杳冥冥,无杳无冥,身为乌有,虚空遁迹。如此不受系缚,免遭轮回,便是第一自由人。
黄檗禅师说“悟只在心,菩提真如法界,十地、四果、六度万行都是为接引不同根机的众生而设的,实无一法可得”。所以裴休问“心即本来是佛,还修六度万行否?”师云“悟在於心,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设使菩提如实际解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尽是度门,非关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佛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横说竖说,唯此“一心”。但此“一心”不属见闻觉知。所谓的见闻觉知。,皆是境上作解,暂为中下根人说.师在悟道前,到天台山,路遇一僧,与之说笑,似曾相识,便与同行,到了—溪水边,值河水暴涨,师用拐杖柱地而立。其僧催师渡水,师曰。请兄先渡!。那僧用斗笠放在水面上,如履平地而过,回头说“速渡!速渡!”师云“咄!这个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腰。”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矣!我所不及。”这个公案说明黄檗要人做个大乘菩萨,不仅要自度,且要度人。那个僧人是菩萨化身而来勘验他的。此时他刚出家,就已经透露出是大乘法器了.这思想恰如六祖惠能大师的。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迷时,仗师力得度,悟时非但自度,且要度迷者。律师的思想比之又高出一筹。他说“一切法都是幻化如虚空,都是凡夫向外逐境,认境为心,由此就有贪嗔痴等烦恼。”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故祖师云,佛说一切法,为除—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虽是佛心众生心,都是梦幻泡影,妄念即无,心即无心,亦无佛无众生,那就自性自度,不作佛度.既然能有。无佛无众生。时,又有何众生得度,有何佛法可得?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皆是凡情之妄见。因为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万法皆空。生死涅盘,有为无为,原同一体,世间出世间,四生九有,山河大地,有性无无性河大地,有性无性,亦同一体有亦空,尽恒河沙世界,皆是一空,既若如此。何处有佛度众生,何处有众生受佛度?有次裴休问“有众生可度否?”师说。无众生可度!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舆众生皆不可得。又问“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师云“见有相者,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与众生,尽是汝作妄见,只为不识本心,设作见解。这是说诸法皆空,众生舆佛皆不可得,如何度众生?我如虚空,如来如虚空,众生如虚空,怎么有度者呢?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只是佛所示现之幻化之相.佛之报身,化身都非真身。所以师引《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黄檗要人自度,度人,无有可度之想,即三轮体空,了无挂碍。
,黄檗希运禅师的思想是。唯说一心。千说万说只教人莫错用。“一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今本州黄檗山上万福寺,有道朴初会长写的对联“万劫婆心,原来佛法无多子;福田种智,重见圆珠七尺身。”这是对禅师弹风的高度概括。黄檗婆心切,以打、骂、喝交加,截断学人情解,独树洪州禅风,经久不衰,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在日本,黄檗宗多次在万福寺举行会议,并成立中日临济黄檗协会,为当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架起了一座桥梁。黄檗禅师的功绩在佛教史上永远是熠熠生辉的。
黄檗禅师诗的檠字怎么读
黄櫱禅师,是唐代靖州鹫峰(今江西省宜丰县黄檗山)大乘佛教高僧。
檗 bò ,念博。
木名。芸香科,落叶乔木。
成语典故300字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是我整理的成语典故3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典故300字 篇1
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典故300字 篇2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之一。
成语典故300字 篇3
百发百中
【成语】百发百中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箭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箭,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成语典故300字 篇4
鹏程万里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成语典故300字 篇5
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成语典故300字 篇6
半夜鸡叫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小宝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长工们,大家非常气愤,都到地里睡觉去了。天亮后,周扒皮到地里一看,长工们都在睡觉,他举起棍子又骂又打。长工们不甘心受压迫,他们想了个对付周扒皮的.办法当天夜里,正当周扒皮在鸡窝跟前学鸡叫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小宝喊了声“捉贼!”早已准备好的长工们纷纷跑来,对着周扒皮一阵乱打。地主婆闻声赶来,说明被打的是老东家,大家这才住手,并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地主婆无可奈何地扶着狼狈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里去,长工们见状都高兴得笑起来。
成语典故300字 篇7
有备无患
【拼音】yǒubèiúhuàn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成语故事】
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也只好乖乖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的国君派使者送给晋国许多美女、乐器、乐师等。收到这些礼物,晋悼公十分高兴,并且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功臣魏绛。没想到而魏绛不但一口拒绝,并且还劝晋悼公在国家强盛时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处于危险之中,在享乐时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能随时做好应付的准备。晋悼公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
成语典故300字 篇8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魏略》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汉书·儿宽传》“儿(ni)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其精如此。”
释义用法
常林、儿(倪)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用典形式
【带经】明·唐寅“贫士园无一食蔬,带经犹自力耘锄。”
【带经人】宋·曾巩“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带经锄】北周·庾信“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宋·刘筠“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清·王士禛“逃名东海上,时复带经锄。”
【倪生经锄】宋·苏轼“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家学经锄】清·钱谦益“家学经锄世所欲,会稽竹箭比南金。”
成语典故300字 篇9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
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
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释读】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典故300字 篇10
【成语】生花妙笔
【解释】生花长出花朵。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成语典故300字 篇11
【成语】当头棒喝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lsquo;如何是佛法大意?rsquo;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近义词】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成语典故300字 篇12
【成语】割席绝交
【解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典故】东汉灵帝时,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把金子看做与瓦石没有区别,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他们经常同席读书,几乎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又同席读书的时候,忽然有坐轿子的官员从门前过去。管宁仍然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看他这样不专心读书,又羡慕做官的人,便割断席子,彼此分开坐位,面色严肃地对华歆说quot;从现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quot;
成语典故300字 篇13
典源出处 《乐府诗集》卷二十四“《乐府解题》曰‘刘生不知何代人,齐梁已来为《刘生》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梁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释义用法 古代有以《刘生》为题的歌曲,传说刘生是一位任侠豪放,四处周游的侠义的人。后用此典称任侠豪放的人。
用典形式
【刘生】南朝陈·徐陵“刘生殊倜傥,任侠遍京华。”南朝陈·张正见“刘生绝名价,豪侠恣游陪。”唐·卢照邻“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东平公】宋·陆游“不知东平公,一剑隐红尘。”
【刘生剑】明·高启“聊持毛子檄,暂脱刘生剑。”
【任侠刘生】南朝梁·元帝“任侠有刘生,然诺重西京。”
成语典故300字 篇14
典源出处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qin)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yuezhuo)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
释义用法
鸑鷟,凤凰一类的鸟。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周古公亶父把部落从豳迁到岐山脚下建邑,相传有凤凰出现,飞舞鸣叫。后以此典表现盛世将出的祥瑞吉征。
用典形式
【鸣凤】明·陈子龙“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鸟鸣高冈】唐·韩愈“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岐山闻凤】元·萨都拉“岐山过马应闻凤,陈室停辀莫信鸡。”
【鸣凤有岐】明·李东阳“鸣凤有岐还盛世,神龟出洛自何年。”
【岐山出凤凰】元·萨都拉“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
成语典故300字 篇15
典源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又《汉书·公孙弘传》“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释义用法
公孙弘虽身为丞相却生活俭朴,盖布被,每餐只有一个肉菜,吃粗粮,而对宾客和故旧却供给衣食。后以此典称颂官员清廉俭朴。
用典形式
【布被】宋·陆游“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平津肉】宋·王安石“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孙弘被】明·陈子龙“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餐脱粟】宋·苏轼“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公孙布被】宋·苏辙“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宋·陆游“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
成语典故300字 篇16
典源出处
《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
释义用法
钟山即昆仑山的别名,昆仑山的玉,火烧三天三夜而色泽不变,是真正的良玉。后以此典形容真正英雄志士,不怕磨难,愈经磨折,反更显其英雄本色。
用典形式
【火辨良玉】唐·白居易“在火辨良玉,经霜识真松。”
【良玉猛火】宋·苏轼“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
【久炊为真玉】清·黄鷟来“久炊始觉为真玉,未涅何因见不淄。”
【试玉烧三日】唐·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美玉经三火】宋·苏轼“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真玉烧不热】唐·顾况“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以下是我整理的成语典故300字(通用16篇),欢迎阅读。
成语典故 篇1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之一。
成语典故 篇2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成语典故 篇3
鹏程万里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成语典故 篇4
暗无天日
清朝康熙年间,盱眙县知县朱宏祥被提升为闽浙总督。他到广东不到半载,就使广东全省利兴弊除。
,在朱宏祥到广东以前,这里的’往来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凶手,一个个都成了无头冤案。譬如朱肇运主仆两命尽丧;吴学伊主仆3命尽丧;谢俊卿男女5命尽丧。这些人的死,都是凶手将他们的肚子剖开,将石头放进他们的肚子里,然后沉入水底的。
据说,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认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诉他上述凶杀案是老龙舡户干的。
朱宏祥听到这一报告后,就到广东东北老龙津这个地方去捉拿凶手,结果擒获了50多名驾船人。经审讯,才知道他们是以舟渡商旅为名,诓客人登上他们的船,再通过放蒙药或烧闷香使客人昏迷,然后下手将客人剖腹纳石,沉入水底。这些船户结帮为害,致使这个地方社会极端黑暗。
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成语典故 篇5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成语典故 篇6
城狐社鼠
“城狐社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辊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你看行吗?”
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
成语典故 篇7
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成语典故 篇8
不求甚解
【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释义】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故事】
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成语典故 篇9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 《魏略》 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 《汉书 ·儿宽传》“儿(ni) 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其精如此。”
释义用法
常林、儿(倪) 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用典形式
【带经】 明·唐寅“贫士园无一食蔬,带经犹自力耘锄。”
【带经人】 宋·曾巩“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带经锄】 北周 ·庾信“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宋·刘筠“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清 ·王士禛“逃名东海上,时复带经锄。”
【倪生经锄】 宋·苏轼“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家学经锄】 清·钱谦益“家学经锄世所欲,会稽竹箭比南金。”
成语典故 篇10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
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
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释读】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典故 篇11
【成语】当头棒喝
【拼音】dāng tou bang he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lsquo;如何是佛法大意?rsquo;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近义词】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成语典故 篇12
典源出处 《乐府诗集》卷二十四“《乐府解题》 曰‘刘生不知何代人,齐梁已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 曰‘梁鼓角横吹曲,有 《东平刘生歌》,疑即此 《刘生》 也。’”
释义用法 古代有以 《刘生》 为题的歌曲,传说刘生是一位任侠豪放,四处周游的侠义的人。后用此典称任侠豪放的人。
用典形式
【刘生】 南朝陈 ·徐陵“刘生殊倜傥,任侠遍京华。”南朝陈 · 张正见“刘生绝名价,豪侠恣游陪。”唐 ·卢照邻“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东平公】 宋 ·陆游“不知东平公,一剑隐红尘。”
【刘生剑】 明 ·高启“聊持毛子檄,暂脱刘生剑。”
【任侠刘生】 南朝梁 ·元帝“任侠有刘生,然诺重西京。”
成语典故 篇13
典源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又《汉书 ·公孙弘传》“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释义用法
公孙弘虽身为丞相却生活俭朴,盖布被,每餐只有一个肉菜,吃粗粮,而对宾客和故旧 却供给衣食。后以此典称颂官员清廉俭朴。
用典形式
【布被】 宋 ·陆游“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平津肉】 宋·王安石“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孙弘被】 明 ·陈子龙“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餐脱粟】 宋·苏轼“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公孙布被】 宋·苏辙“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宋 ·陆游“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
成语典故 篇14
典源出处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唐) 玄宗善八分书,凡命相,皆先以御笔书其姓名置案上,会太子入侍,上举金瓯覆其名,以告之曰‘此宰相名也,汝庸知其谁也? 即射中,赐尔卮酒。’肃宗拜而称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因举瓯以示之,乃赐卮酒。”《新唐书·崔琳传》亦载。
释义用法 唐玄宗每当任命宰相,先亲笔写好名字,一次正好太子来,玄宗以金瓯将名字盖住,命太子来猜,太子猜中是崔琳、卢从愿,即赐以杯酒。后用此典指人名高望重,堪为将相之材。
用典形式
【动金瓯】 宋 ·辛弃疾“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名覆金瓯】 宋·石孝友“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隐,归拜富民侯。”
【金瓯亲卜】 清·黄遵宪“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金瓯将相】 清·钱谦益“玉笋班行空点鬼,金瓯将相捻舆尸。”
【姓名金瓯重】 金 ·元好问“姓名三字金瓯重,事业千年片简青。”
成语典故 篇15
【成语】生花妙笔
【拼音】shēng huā miao bǐ
【解释】生花长出花朵。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成语典故 篇16
【成语】割席绝交
【注音】gē xi jue jiāo
【解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典故】东汉灵帝时,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把金子看做与瓦石没有区别,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他们经常同席读书,几乎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又同席读书的时候,忽然有坐轿子的官员从门前过去。管宁仍然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看他这样不专心读书,又羡慕做官的人,便割断席子,彼此分开坐位,面色严肃地对华歆说quot;从现在起,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quot;
当头棒喝怎么读
当头棒喝读作dāng tóu bàng hè;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喝 hè(四声);大声喊叫。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典故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示例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黄蘖禅师诗怎么读
huáng黄,声母h,韵母áng,声调二声。
niè蘖,声母n,韵母iè,声调四声。
chán禅,声母ch,韵母án,声调二声。
shī师,声母sh,韵母ī,声调一声。
shī诗,声母sh,韵母ī,声调一声。
诗拼音shī
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
2、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题诗
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2、诗意
诗的意境;像诗歌所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他的散文很有~。
3、诗句
诗的句子,泛指诗作优美动人的~。
4、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
5、诗集
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诗而成的书。
喝棒的成语
有关喝、棒的成语——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在书面语里。一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当;不能读作“dànɡ”;喝;不能读作“hē”。
【近义词】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例句】我们应该~那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使他们立即停止各种犯罪活动。
【英译】give sharp advice for one to ake up from error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佛教的临济宗师以棒喝作为传道的方法,传说禅师马祖在弟子百丈参见时对他大喝一声,震得他三天之内还耳聋眼花。黄檗向弟子临济传道时,举棒就打,并且连打三次,临济只好自己苦心研究,终于弄清佛法的奥秘。
唐代黄檗禅师的檗应该怎样读
檗,读作bò,指〔黄~〕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简称“檗”。
男明星
- 张柏芝门照事件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 赵丽颖421事件是什么 421赵丽颖的瓜是什么
- 小沈阳近况最新消息 小沈阳近况最新消息今天
- 吴亦凡跟多少人睡过 吴亦凡睡了多少女人
- 吴亦凡干过的女星名单 吴亦凡和谁干过
- 宋茜尼坤我们结婚了 宋茜和尼坤我们结婚吧
- 十大经典老歌 罗大佑十大经典老歌
- 男明星排行榜100名 老牌男明星排行榜100名
- 倪萍简历及个人资料简介 倪萍有几个儿子和女儿
- 那英个人资料 那英个人资料身高
- 买超王子文为什么分手 王子文和买超谈多久
- 梅桢个人资料 梅桢个人简历
- 杨幂怀孕二胎快生了 杨幂怀孕快生了去医院了
- 柳岩出席活动避孕套 柳岩同款套装
- 刘亦菲多次承认暗恋林志颖 刘亦菲多次承认暗恋
- 将军在上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将军令电视剧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