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里的三个学生是真实的吗(八佰的真实历史

大明星 2023-08-10 13:50www.nygn.cn女明星

八佰的真实历史

在“八百壮士”的悲歌背后,是一个觉醒的中国。
从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到淞沪会战中所有中国守军,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民族存亡之际,“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可欺”成为所有中国人统一的信念、统一的决心。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在“八百壮士”守仓库的第二天,日军接连几次突袭失败后失去耐心,放话要在三个小时内拿下四行仓库。
在白热化的交战中,中国国民革命军战士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从楼上跳下,与日军突袭小队同归于尽,他的遗书只有八个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更有无名战士,只留下一句“娘,孩儿不孝了”,便一跃与敌人一起葬身于炮火中。
四行仓库守军的浴血奋战,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在各种身份标签之外,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人。
各个阶层的人,在“隔岸观火”中,被八佰战士的鲜血唤醒藏在灵魂深处的集体意识与家国情怀,开始接力为这场战役献出自己的力量。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03期)

《八佰》的情节与史实不符,电影为什么要这样拍

《八佰》的情节虽然与史实不符,电影这样拍另有深意。

先从《八佰》真实的历史背景说起。

一、电影《八佰》的历史背景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的是一脸仓皇与疲惫的士兵在荒野中行进,远方是可见的硝烟和满目疮痍的大上海,配上几声鸦叫,基本奠定了本片悲凉凄惨的格调。

事实上故事确实很悲凉。

老蒋消极抗日,国军节节败退。

在这之前,东北已经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没多久华北沦陷,日军扬言三个月要灭亡中国;8月13日,国军开始主动反击,组织了淞沪会战,但也仅仅守了3个月。

国破山河在,更多的是文人与士大夫们悲怆的感慨,国之兴亡,对于未开化的群众来说,就是一场事不关己的热闹,热闹看罢,该种地的种地,该打工的打工,除非大祸临头,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才会有那么点不一样。

鲁迅先生笔下麻木的中国人,是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时间再往前推一些,就拿“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遭遇来说,他本来是有机会逃跑的,但文人的气节和责任感不允许他做“逃兵”,他说“世界各国的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现在中国没有听说有因为变法而牺牲的人,那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还留下了至今另后世称道的“绝命诗”——《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可这番豪迈与用心良苦,当时的大清国民如何看待呢?

有人说“老天有眼,太后老佛爷有眼,再也不能让那些无父无君的乱党们胡闹下去了”;还有人朝谭嗣同等人丢菜叶,骂他们是反贼;更多的大清国民以看热闹的心态观看“戊戌六君子”被杀,甚至发出了笑声。

谭嗣同的死并未唤醒大清国民,至少,没有立竿见影。

电影《八佰》开头,导演花费了20分钟的时长,营造了一个彼时民众生活群像图有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有逃兵仓皇出逃想要到桥的对面去;一边黑暗笼罩,一边灯火通明,有商女犹唱后庭花,有跃跃欲试保家国的中二学生,有又见炊烟的烟火气,有搓麻将的阔太少奶奶们……

桥的一边宛若地狱,桥的另一边犹如天堂,,桥没那么大的面子,面子是租界背后的势力。

离谭嗣同就义已过去了数十年,与之前的大清国民比较,《八佰》里的民众群像图又有点不一样,最大的不同便是精神面貌上的不同——租界里说丧气话的也有,漠不关心讨生活的也有,租界里的人时刻关注着租界外的动向,观望着、期盼着、感同身受着。

二、历史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的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是淞沪会战的收尾之战。那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

历史课本上只能用些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

孩提时候的我们称呼日本侵略者时,习惯性地加上蔑称“小日本”,这是胜利者式的炫耀,但事实上,彼时的日本军,根本就不好对付,从双方悬殊的伤亡人数就可以看出,在影片中也有印证——说日军准头足,基本上都是一枪爆头,至于有影视作品中出现“手撕鬼子”这样的情节,只能说太具有魔幻色彩了。

三、电影里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有多惨烈?

电影中,为了保卫四行仓库,郑凯扮演的陈树生绑着手榴弹纵身跃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留给母亲的白衣上写着八个大字,“舍身取义,儿所愿也”。

陈树生敢死队般的举动启发了骁勇的战士们,战士们没有退缩,而是纷纷效仿绑上了手榴弹最终将敌人逼退。团长谢晋元,带兵死守四行仓库,电影里将他的结局改写成倒在离租借仅几步之遥的苏州桥上,他虽然倒下了,却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尊严和体面。

战士保卫家国,为国牺牲,是责任使然,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牺牲的战士们,生前誓死捍卫国家尊严,舍身取义的精神,唤醒了学生、普通民众、甚至是黑帮小弟,他们抢着要把电话送到桥对岸的仓库,数次失败后,黑帮小弟刀子请愿“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削了拇指放血按上红手印后就往桥上冲,中弹也不回头,让人泪目。

姚晨在片中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是啊,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任何国家,在民族存亡之际,都有舍身取义为国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辈,有冷眼旁观见风使舵的二鬼子。

民族大义当前,可否团结一致?鲁迅先生口诛笔伐,想要通过笔杆子唤醒麻木的国人,军人死守阵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呐喊,国不在,家何在?

四、八佰壮士为何非要死守仓库而不选择撤退

事实上,历史上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电影里那么惨烈,老蒋让八佰壮士(实际是423人,为震慑敌人虚报八佰)守仓库,实际上是一场自我表演,他想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从而出面调停,简而言之,老蒋不想打。

相关会议定于1937年11月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上海的战况,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在谈判桌上的利益,所以老蒋抱着牺牲这几百号人的想法,想让这些壮士拖到会议召开。

电影里之所以把这场战役表现得很惨烈,主要有自己想要表达的观念。

我泱泱中华,一人吐一口口水,都该把日本人淹死了,咋地被外敌欺辱至此?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退?还要退到哪里去?

电影里将当时国人的状态表现得很清楚,要么抵触,要么主张放弃,要么牟取利益,要么冷眼旁观,大家匆匆忙忙,忙的却不是国事,基本都是在顾自己。这样的状态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是非常不利的,国人的家国意识需要被唤起,而军人,是唤醒国人的先行力量。

所以电影后来请愿的刀子、不知战争残酷要参军的中二学生、独自游过河送旗的杨惠敏(唐艺昕饰)、募捐的百姓,都是被唤醒家国意识的国人。

八佰原型人物

1、谢晋元(杜淳饰)谢晋元1905年出生于广东梅州蕉岭县,1925年12月,谢晋元从国立广东大学(今国立中山大学)毕业,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被第88师师长孙元良选中,组成“敢死队”坚守四行仓库,掩护十万大军西撤。当时他不过32岁,却留下了豪言壮语“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

2、何香凝(姚晨饰)何香凝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遗孀。时至激战之际,何香凝先生专程赶到苏州河南岸“遥望致哀”,她在一封致函中写道“‘八百壮士’的英雄气概,使我们感动得流泪,但等我们赶到沟边,却又不能通过,只有静穆地向对岸注视,遥寄我满腔虔敬亲爱之忱。”1937年淞沪会战的时候,何香凝已近花甲之年,但姚晨饰演这一角色时才39岁,在年龄上有较大出入,可能是运用了特效化妆。

3、上官志标(俞灏明饰)上官志标,生于1912年7月20日,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央军校军训班第一期毕业。作为谢晋元的主要助手,上官志标在四行仓库浴血奋战的经历,被写进了台湾课本。

4、陈树生(郑恺饰)陈树生是湖北利川人,1934年冬于家乡参加国民革命军第88师,被编入补充团第一营。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晋元组织官兵们写下298封遗书,其中,陈树生在白色汗衫上,给远在四川大巴山里的老母亲写下一行悲怆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5、杨惠敏(唐艺昕饰)在片中可以看到一女士横渡苏州河,她很有可能是杨惠敏。1937年10月28日深夜,14岁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爬到四行仓库楼下,将一面旗帜交给团长谢晋元,谢团长属下将旗帜升上四行仓库楼顶。1977年,台湾拍摄的电影《八百勇士》里,林青霞曾扮演杨惠敏。

新华网-《八佰》演员曝光,4位角色有史可考

八佰真实事件结局

真实的《八佰》,后来的撤退是没有伤亡的。这些将士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军的许可。

只是日军在得知四行仓库不满800人就造成他们200多人的阵亡,感觉面上无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这口气,遂无耻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而且租界当局屈服了,当谢晋元率部队撤退到英租界之后,枪械被全部解除,,他们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隔离区是租借当局用来收容难民的地方,到处是垃圾堆、污水沟,高高低低,环境非常恶劣。这支被解除武装的部队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孤军营”生活。

扩展资料

电影《八佰》幕后制作

该片的工作人员用一砖一瓦建起占地200亩的建筑,不仅人工开凿出一条新的苏州河,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

拍摄时把宁波白沙的拆迁地块定为淞沪会战场景取景地。为了追求真实,剧组历时一年半在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拍摄基地设计搭建了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深挖200米长的苏州河,还原出一河两岸战火连天的“地狱”与声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淞沪会战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打造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确保画面真实感的凸显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000多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

八百壮士是真实的吗

电影《八佰》真实历史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上海四线仓库保卫战。历史上负责四线仓库战役的其实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因为当时只有海军陆战队在市区作战。影片中的陆军第68步兵联队虽然真的参加了淞沪会战,但确实在苏州执行作战任务,所以这也是最受诟病的地方。《八佰》的真实原型是1937年淞沪会战时“八百壮士”抗击日军的故事。关虎创作这部电影的动力来自于他的父亲,父亲告诉他这场战斗有多惨烈。

1937年淞沪会战是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为了掩护主力撤退,800人宣布留守,这也是电影片名《八佰》的意思。电影海报中,“八百”二字是用红墨水写的,看起来更像干涸的血液。在这两个字的旁边,有很多弹孔,每一个弹孔似乎都在诉说这场战斗有多惨烈。真相是,谢晋元率领420人在四巷仓库与日军激战4天,死伤38人,击毙日军200余人。四天后,谢晋元奉蒋介石之命,带领382人退回英租界,在英军掩护下撤离上海。

,英国人突然改变主意,强行收缴士兵的武器,把他们关在租界北部的一个战俘营里。拘留持续了近三年,期间谢晋元将军被汉奸杀害。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对英宣战,侵占英租界,剩余士兵被俘,被罚做苦役。到1945年抗战结束,420人中只有不到150人。创造一个立体的人,是《八佰》的志向和抱负。以前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对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特工。

但影片从一群逃兵开始,《八佰》在国产战争片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敢于拍出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恶”。这部电影拓宽了我们对英雄的理解。在冒着生命危险见义勇为之前,他们也有过平凡甚至琐碎的懦弱和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的方式,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个左右,但这样也会造成“一开始想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后来就糊涂了”的情况。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