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烂国足内因 人才匮乏青黄不接
【首席记者 朱一卿报道】新一届国家队出师不利,首场比赛以1比3的比分告负于业余球队阿曼。这支队伍的FIFA排名不断刷新历史最低纪录,表现也令人大跌眼镜。究其根本,人才匮乏是主要原因。球员在场上表现不尽如人意,缺乏真正能够掌控局面和展现娴熟技术的核心球员。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这一问题愈发凸显。
昔日邓小平亲自指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然而现实情况如何?我们不禁要思考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首先是“弄堂足球”文化的消失。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孩子们的足球天堂——弄堂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许多小区严禁踢球,使得这一文化渐行渐远。记者曾亲身体验过弄堂足球的魅力,释放孩童的天性,享受足球的乐趣。历史上,“弄堂足球”孕育了诸多天才球员,如罗马里奥等。场地的限制使得孩子们无法延续这一传统,遗憾不已。
其次是场地条件的匮乏。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忽视了运动场所尤其是足球场的建设。尽管篮球场地不断增多,但足球场地的增长却十分有限。许多中小学操场出于安全考虑,处于半开放状态,导致孩子们无球可踢。学校的担忧和家长的反对,使得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口号难以落地生根。
第三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正规学习,攀登学术高峰,找到好工作。对于中国足球水平的持续下滑,家长们更加不愿让孩子接触足球训练,担心误了孩子的前程。数据显示,适龄球员注册人数急剧减少,这反映了中国足球土壤的贫瘠。家长对于孩子的投资选择正确的道路,未来可能获得丰厚回报的观念,导致许多家长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
球探的缺乏也是一大问题。在欧洲和美洲,球探是发掘足球人才的关键。他们能从各地发现具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但在缺乏球探的中国,这些有潜力的孩子们往往被埋没。
足球教练的素质也是一大瓶颈。记者曾观察过一些球员的训练,教练的素质令人堪忧,非打即骂的体罚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是一种伤害。这样的训练方式让球员无法感受到足球的乐趣,反而将其视为负担。与邻国日本相比,他们的教练都经过系统化培训,拥有高学历,从而保证了青少年到国家队技战术打法的统一。
球员自身素质的低下也是一大问题。许多年轻球员在接触足球后,自身素质迅速下滑,这无疑是球队的一大隐患。
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中国足球面临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国足球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