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各国经济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关于国债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交易问题及金融风险管理
国债市场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二级市场交易中大量的债券回购交易积欠问题,尤其是国债卖空的问题已逐渐演变为金融市场的一大困扰。为了解决这些交易问题,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于1996年成立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负责管理全国国债托管结算系统。不久之后,中国发出通知,规范商业银行的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确保所有业务交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统一管理。这一举措是我国国债市场规范化的关键步骤。
与此我国的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激增,投资者群体稳定扩大,上市股票市价总值不断攀升,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屡创新高。由于我国股市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市场,交易监管不够完善,理性投资者不多,使得股市从一开就展现出其风险性质。改进交易制度、完善基础设施成为证券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推出指定交易制度等,以抑制市场投机行为,保障投资者权益。
在探讨我国金融市场时,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管理。以泰国及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其深层次原因是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在吸引外资的泰国忽视了外资的质量和结构问题,导致经济生活中的金融风险增大。基础工业建设、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经济成分过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等问题也加剧了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泰国连续两年出现超过的经常项目逆差,同时面临短期外债和利息支出压力,使得金融形势在危机爆发前已相当严峻。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分散经济生活中金融风险的有效方法。通过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国家金融当局能更好地调控市场供求关系,实现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目标。实时的电子监控系统为跟踪、分析和调查违规交易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是我国证券交易继续努力的方向。
泰国出口产品的昔日荣光已逐渐黯淡。早在1994年以前,泰国以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为其经济带来了繁荣与外汇收入。随着周边国家的崛起,这一局面逐渐改变。泰国在面对竞争威胁时,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这导致了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这种趋势的背后是泰国未能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进行产业转型。泰国虽需要外资弥补资金缺口,加速经济发展,但在吸引外资方面却存在失误。大量外债负担使得泰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在短短几年内,外债余额不断攀升,而外债的大部分是短期债务。更令人担忧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向房地产和证券等泡沫产业,这些产业的虚假繁荣掩盖了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这一矛盾在持续的贸易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下被暴露出来。金融风险管理成为当务之急。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加深,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大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外资的涌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已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香港回归祖国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但这也带来了金融市场间更紧密的联系和更高的风险挑战。我们的银行和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金融市场的风险性,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建设。虽然我们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但我们不能忽视金融危机的风险。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危机提醒我们:金融风险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