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中国情人节!来看看古人怎样过七夕

民俗节日 2023-08-28 14:55www.nygn.cn民俗节日
七夕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七月有巧月、瓜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等美名。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内容,就快来关注趣怪网吧!

七夕≠中国情人节

汉唐宋有关“七夕”风俗的记载,几乎都与爱情无关。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意思是说,汉代的少女常常于农历七月七日晚上在开襟楼上,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七孔针对月穿针引线,当时人们纷纷效仿。这是最早有关七夕风俗的文献记载。
所以,七夕最初的基本节俗与爱情无关,后世最重要的节俗——乞巧和祈子也与爱情缺少直接的联系。是七夕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的牛郎织女传说,确实多少与爱情有关。像“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样的动人诗句,无疑也包括了对爱情的期待,和对爱人离别的伤感。
不过,这个节日与爱情的关系确实不那么密切。事实上,在古代,元宵节、上巳节,甚至寒食节、清明节比起七夕,似乎更能承担情人节的职责。在古代的大部分时期,出于治安等方面的考虑,城市在夜晚时经常要宵禁。而元宵节则是少数可以暂停宵禁,夜晚自由活动的时间。元宵节的灯会和走桥活动更是古代女性少有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限制,暂时离开家门外出活动的机会。而人们也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完成着“勾搭大”业。
除此之外,古人们常在清明、寒食之间设定几天法定假日(比如唐宋时期一般就放七天假),跟今天一样,古人也会利用这个黄金周集中出游踏青,而这才是当时这个节日最重要的部分。跟上元节一样,这也是一个女性可以出门活动的时间,同样也是艳遇的高发期。其实这一风俗也是古已有之的。

古人怎么过七夕

习俗一喜蛛应巧
这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说“七月七日,捉小蜘蛛放在小盒中,第二天打开小盒,如果蜘蛛结了网,就是“得巧”。
习俗二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在七月七这天中午,妇女将针投入水中,看水底针的影子,谁的形状复杂、形象逼真,谁得巧多。
习俗三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王母娘娘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习俗四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就是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玩到半夜散去。
习俗五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习俗六妇女洗发
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定能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