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那么有才,为何科考却多次落榜呢?

考古发现 2023-08-15 08:09www.nygn.cn考古学家

  ,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曾任工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官员。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柳永一直怀着科场扬名、仕途建功的志向。尽管经历了四次落榜和青楼勾栏醉生梦死的挫折,但只要朝廷给他一点机会,他就会毅然决然地上考场。终于,在他51岁的那年,第五次参加科举,终于登上了榜,距离他第一次参加科考已经过去了26年。

  柳永并不是因为才疏学浅而科考艰难,而是因为他写的词语文艺性太强,受到上层社会的不认可。他的婉约好词,鲜活的市井之声,的世间旖旎,都无法获得的认可。由词及人,柳永在科场上被黜二十多年。

  公元1008年,柳永终于来到都城汴京(今开封),他沉迷于这座繁华的都市,感受到其中的承平气象,并不断创作辞赋。第二年,朝廷举行春闱考试,柳永应试,却无缘名列熟料榜。当时,皇帝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对那些涣散军民士气的“靡靡之音”非常反感。柳永的词风浮艳,名声大噪,恰好成为真宗皇帝的眼中钉,他这次考试也是白考。真宗执政期间的大中祥符八年和天禧二年,柳永又先后参加了两次科考,由于皇帝对他有成见,柳永必然落榜。在真宗皇帝的手中,柳永已经落榜三次了。

  到了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考,仁宗皇帝即位不久,刘太后听政。仁宗按照父亲真宗的旧例来办理科考,也不待见柳永。这一次落榜,对柳永打击很大,他欲哭无泪,怀着满腔悲愤离开了京师、离开了钟爱的情人,也给世人留下了千古名篇《雨霖铃·》,柳永成了“奉旨填词”,成了欢场中的“白衣卿相”。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