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纸币制度对元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考古发现 2023-08-15 08:12www.nygn.cn考古学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下面趣怪网趣怪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元朝货币集、会子、关子及金交钞之大成,在中国全面推行纸币制度,对元朝及中国历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的货币

  元朝承袭了宋金的货币制度,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纸币成为唯一的法币。

  从元世祖中统元年到元朝灭亡,元代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大体经历了中统钞法、至元钞法、至大银钞、至正钞法等演进阶段。

  (一)中统钞的发行与流通

  在元世祖之前,蒙古政权已经开始使用纸币。太祖二十二年(1227),便宜行元帅府事何实以丝为本位,在博州(今山东聊城)发行了名为“会子”的纸币。

  忽必烈登基后,为适应统一形势需要,决定进行币制改革。

  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诏令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规定丝钞二十两为银一两。

  同年十月,又令印造“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位,以钱若干文为单位,面值分为十等。

  中统钞是可以与金银相易的可兑换信用货币,为商贸交易提供了便利。

  中统钞的流通经历了由稳定到贬值的过程。

  发行初期,政府严格控制发行量,据统计,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十二年(1260年至1275年)的近16年时间里,共发行中统钞1697273锭。

  平均每年发行约106079锭,年人均发行占有额为2884.9文,币值稳定,流通状况良好。

  从至元十三年开始,由于战事频繁,元政府为填补财政亏空,中统钞发行额大增。

  至元十三年到至元二十三年的这近11年时间里,元政府共发行中统钞12618278锭,平均每年发行约1147116锭,年人均发行占有额约为5290.9文。

  在11年的时间里,元政府所发中统钞是此前16年所发总额的7倍多。

  至元十九年(1282年),王恽在论及钞法时指出,中统钞一贯只相当于旧时的一百,即物价已经上涨了10倍。

  (二)至元钞的发行与流通

  由于中统钞法被严重破坏,难以支撑财政需求,元政府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三月下诏颁行由尚书左丞叶李拟定的《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印造“至元宝钞”。

  至元宝钞面值从五文至二贯,分为十一等,为不兑现纸币。

  至元钞发行后元政府财政状况并未好转,反而由于军费等公务性开支浩大,更加拮据。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大行印发钞币。

  根据统计,从至元二十五年到至大二年(1288至1309)的22年时间里,元政府共发钞币合中统钞84628230锭。

  以此而计,这22年所发至元钞为此前27年内所发中统钞总额的近6倍。

  至元钞的巨额发行,加剧了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

  大德、皇庆年间,时人郑介夫说“金物价目贵,钞价日贱,往年物值中统一钱者,今值中统一贯。”

  (三)至大钞的行废

  武宗至大元年(1308)二月,以国家币藏空竭,奏请动用钞库中的银本以救急。

  为应对财政危机,至大二年九月,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至大银钞面额从一厘到二两,分为十三等。

  至大三年,发行至大钞145万锭,合中统钞36259200锭,是中统元年到至元二十三年27年所发纸币总额的2.5倍,创元代发行纸币额最高纪录。

  可想而知,这样一种纸币注定难以持久。

  在至大四年四月,元政府便以其“倍数太多,轻重失宜”为由下令将其废止。

  之后,元政府下令恢复中统钞和至元钞的发行和流通。

  据统计,从至大四年到至正元年(1341)的25年时间里,共发行中统钞和至元钞129096040锭,年人均发行占有额约为60436文。

  纸币流通量的剧增,使通货迅速贬值,不仅没有解决财政困难,物价反而进一步上涨,人民生活更加艰难。

  (四)至正钞的发行与流通

  元顺帝即位之后,钞法问题已十分严峻。鉴于“钞法篇虚,物价腾涌,奸伪日萌,民用匮乏”的形势,朝廷决定币制改革。

  随后,元顺帝正式颁布币改诏令,发行“至正交钞”,与至元钞一并通行,至正钞一贯值至元钞两贯。

  至正钞发行不久,农民起义便成燎原之势,元政府军费开支随之大增。

  为救急,元政府大量印发纸币,纸币的滥印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扬。

  至元年间,马价每匹在中统钞50-90贯,到了至正十四年每匹涨至中统钞5000贯。

  二元代的通货膨胀

  元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纸币管理制度,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元代通膨胀非常严重,究其原因,除了滥发纸币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产萎缩,商品供给不足

  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条件下,要保持币值稳定,货币发行量应与社会商品总价格成正比。

  可是,在元代中后期,一方面政府大幅增加纸币发行量,另一方面社会商品生产却陷入萎缩,两者背道而驰。

  据不完全统计,元代曾发生天灾513次之多,土地高度集中,租税异常沉重,元后期的税额比元初增加了二十倍以上。

  这使得民不聊生,势必造成整个社会商品供给的不足,出现“物重钞轻”的局面,引起物价上涨。

  (二)财政开支庞大

  元代年年用兵,大肆征伐,军费庞大,财政压力巨大。

  至元二十四年(1287)大举南征,仅自元旦至二月中旬已支付军费五十万锭,即两千五百万贯,等于唐天宝年间全国税收的十倍。

  财政亏空严重,朝廷却以滥发纸币来填补,结果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三)动用纸币发行准备金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关键在于具有与纸币发行量等同的准备金。没有准备金或不能以兑现的方式调节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则纸币几乎废纸。

  元政府在前期曾建置准备金,但自至正十三年(1276)以后,存贮于各处的金银逐渐被挪作他用,发钞无所依凭,钞所以日轻。

  元朝在中国全面推行纸币制度,在中国及世界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元朝所推行的货币制度建立在宋金货币制度基础之上,并使之在范围上更加广大,在结构上更加完备,在元前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

  但随着帝国版图日益扩大,中后期战争频繁,财政匮乏,元政府为弥补财政亏空,滥发宝钞,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终导致元货币体制的破产,加速了元帝国的灭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