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讨伐东吴是因为给关羽报仇吗 刘备有那么意

考古发现 2023-08-15 08:13www.nygn.cn考古学家

  对伐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怪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为何要执意征讨东吴,真是为了给报仇吗?

  建安二十五年,篡汉称帝,史称魏文帝。

  当时有传闻说已经遇害,于是刘备手下的文武大臣便开始上书请求让其继承帝位。

  事实上,刘备在很早之前就有了称帝的念头,但他一直以来打着的都是“恢复汉室”的旗号,所以如果汉献帝还存在于世间的话,那他就不能这样做。

  不过好在汉献帝此时已经“遇害”,刘备此刻称帝不仅能顺理成章的继承汉室正统,还避免了很多“非议”。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于成都称帝,宣布“嗣武二祖”(即继承、),年号章武。

  后的首件大事,就是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

  很不幸的是,在这期间,他的结义兄弟又被部下所害。

  尽管当时“孙刘联盟”已经破裂,但孙权深知如果孙刘两家真打起来的话,只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还让曹丕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了,更为重要的是,此时蜀国的实力比东吴要强,如果真打起来,东吴不一定能打得赢。

  所以对于孙权来说,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派遣使者前往蜀国与刘备请和。

  但刘备哪里肯答应,坚决要发兵征讨东吴。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就会问了刘备为何要执意征讨东吴呢?真是为了给二弟关羽吗?

  一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

  有人说,刘备征讨东吴,就是单纯的给二弟关羽报仇,毕竟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深厚,刘备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也有人说,此时刘备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为了给一人报仇就兴兵征讨,这未免有些了。

  就算刘备与关羽的感情再深厚,他也不能拿那么多人的生命开玩笑,更不至于赌上这个刚刚诞生的蜀国的国运吧?所以,刘备发兵征讨东吴,一定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来说,刘备发兵征讨东吴,打着的旗号就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而不是为了荆州之失,也不是为了孙权背盟,简简单单就一句话——为关羽报仇。

  其实关于这一点,在很多史书中都有记载,比如陈寿的《志·先主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先主……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

  所以仅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征讨东吴并非其他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单纯地为了给关羽报仇。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刘备征讨东吴的原因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那这是不是有点意气用事了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何,还有蜀国的那些文武大臣们不站出来劝阻一下呢?

  二

  事实上,诸葛亮是不同意刘备出兵的,、秦宓等人也不支持刘备出兵。

  赵云曾劝阻道

  “国贼是,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赵云不愧是一代,其考虑问题之深远,着实令人佩服。但刘备根本听不进去,他伐吴之意已决,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这难道是因为刘备现在已经拥有一些资本了,所以才变得如此刚愎自用?

  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我们只看到了那些阻止刘备东征的人,却没有看到那些支持刘备东征的人。

  一封来自江东的书信,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孙刘两家开战前,孙权曾派遣诸葛瑾前往蜀国向刘备请和。

  诸葛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基本也都是些希望两国和平的客套话,但其中有一句非常值得注意

  “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臣。”

  什么意思呢?

  他说你刘备如果能收回怒气,听从我诸葛瑾的建议,就马上决断东征之事,就不要再和你的大臣们商议了。

  只要细细品味这句话,你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既然蜀汉群臣几乎都在反对刘备东征,而作为东吴使者的诸葛瑾也有着同样的目的,那他为何不劝刘备多听蜀汉群臣的谏言,反而还希望刘备独断专行呢?

  事实上,只要你认真翻看一下陈寿的《三国志》就不难看到,当时除了诸葛亮、赵云、秦宓三人外,所谓的“群臣”再无一人可查。

  而这也就是说,刘备并非是一个独裁、刚愎自用的君主,在他的身后,至少还站着一群支持东征的人。

  张飞、、、、廖立等一大批荆州人士,原本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但除了张飞外,其他人都选择了沉默。

  但有些时候,沉默才能更好地表明态度!

  想当年刘备刚进入荆州时,身边能用之人非常少,正是在诸葛亮、等为代表的荆州人士的效力,才使他有了的资本。

  后来入主蜀中,刘备身边最亲信、最有战斗力的,也是从荆州带来的兵马。

  所以这几十年来,荆州人士早已成为了蜀汉政权的支柱。

  但如今荆州失守,在蜀地的荆州人士失去了亲人,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家园,作为哀兵的他们,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同样的,对于那些身处“沦陷区”的荆州人,也并非就全心全意接受东吴的统治。

  所以,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稳定军心的需要,刘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坐视荆州人士的激愤而不顾的。

  但此时的刘备毕竟是一国之君,他不能只考虑荆州人士的心情,他还得兼顾各方面的想法,比如跟他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丞相诸葛亮的想法。

  那么,诸葛亮又是怎么想的呢?

  三

  事实上,诸葛亮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不建议东征。但诸葛亮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矛盾,也很复杂。

  在刘备东征前,诸葛亮虽然不同意,但并没有像赵云那样慷慨陈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刘备兵败后,说出了那句感叹的话

  “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说,如果在就好了,他肯定能阻止刘备东征。就算不能阻止,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诸葛亮这句话,是不是有点“”的味道?

  是时间上,法正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去世的,而关羽败走麦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这也就是说,法正亲眼目睹了整个荆州事变。

  作为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之一,法正自然会跟刘备商量一下日后对东吴的方针战略。

  正如诸葛亮所言,如果法正还在的话,那么一定能阻止刘备东征,但刘备还是执意东征,这不就从侧面表明了法正也支持刘备东征吗?

  诸葛亮后面的一句感叹更为有趣“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这就像一个赌徒在赌桌上输光了全部家当后,不由得发出一句感慨“要是在前两把收手,那就不至于输得那么惨了。”

  ,不管怎么样,诸葛亮本身还是反对东征的,毕竟蜀国刚刚建立不久,需要维持足够的稳定局面,发展国力。

  但刘备毅然决然选择东征,也并非是因为荆州人士的需要,也不是单单出于个人意愿,其关键还是在于政治形势的需要。

  而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打击、挫败孙权的野心。

  四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刘备东征是主动出击,而东吴则是被动防守。但其实,孙权击败关羽,获得荆州之地后,其野心已经膨胀到了蜀中之地。

  在《三国志·传》中,就有这样一则记载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国……”

  所以由此可见,孙权也是一个极富野心之人。了,或许“得荆望蜀”,本身就是东吴的国策呢?

  要知道,当年瑾在世时,就曾有过与刘备共取蜀地的想法;即便是后来、等人,也大都有此想法。

  所以,东吴以白衣渡江的方式袭取荆州后,下一步就应该是图谋刘备的蜀地了。

  既然这样,刘备出兵伐吴,其目的就不单单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战略反击,而是典型的——以攻代守,目的就是为了让蜀国获得长久的和平。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大败后,为何东吴不乘胜进军,一举拿下蜀地,反而要求和呢?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闻先主往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你是不是很奇怪,东吴作为夷陵之战胜利的一方,竟然害怕了,想要求和,这究竟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刘备虽然东征失败了,但却表现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势,只要你东吴生了异心,那我就要不惜一切代价与你决战。

  简单来说,刘备东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东吴彻底放弃图谋蜀地的念头。

  事实上,在北方曹魏的下,蜀、吴两国想要长久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维系之前的——孙刘联盟,否则,鹬蚌相争的后果必然是渔翁得利。

  经过夷陵这一战后,已经失去鲁肃的孙权终于记起了这个道理;

  刘备虽败,但却没有动摇其国本,如果孙刘两家相争,那么只会便宜北方的曹丕。

  不过话说回来,刘备发动东征,也绝不仅仅只是被动地以攻代守,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有主动的战略目标——夺回荆州!

  五

  说到这里,刘备东征的目的我们基本上都厘清了,既有感情层面的因素,也有政治考虑。

  来说,关羽与刘备的感情,绝不仅仅只体现在小说里,它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历史上的。

  所以,刘备东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在占领荆州后,东吴已有图谋蜀地的想法,于是,刘备便发动东征,以攻为守。

  第三,荆州之地被东吴占据后,蜀中的荆州将士人心不安,刘备此举也是为了稳定军心。

  一点,便是刘备想借此机会,收回丢失的荆州,从而使蜀汉的统治更为稳固。

  总而言之,刘备东征,并非他一意孤行,更是当时蜀汉君臣的共识。

  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性上,这一战似乎都非打不可。

  但天不遂人愿,陆逊一把大火,烧掉了刘备所有的希望!

  刘备失败之后,他所面临的是蜀汉内部已经隐隐呈现出来的矛盾和裂隙。

  但无论是好,还是坏,能不能将其纠正、根绝,对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他此刻已经收到曹操的请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