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被俘后为什么能活着回来?
被俘后为什么能活着回来?下面趣怪网趣怪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1449年,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黑暗的一年。朱祁镇在的怂恿下,仓促组成了20万军队,瓦剌大军。在这场看似必胜的战争中,明英宗亲率的军队却遭到了惨败,随军的英国公张辅、邝埜等66名朝中大臣战死,英宗朱祁镇在混乱中被俘,20万大军毁于一旦,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史称“”。其实,类似的场景曾在300多年前的两宋之际就发生过,但明英宗却并没有像、那样客死他乡,而是在几年后被瓦剌毫发无损地送回。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瓦剌军和大明的实力相差悬殊,不敢伤害明英宗。经过明初几位仁君的励精图治,大国力早已十分强盛,即便前线的军队惨败,朝廷重新调遣一批军队也只是时间问题。而瓦剌则是蒙古人的一个分支,经过多年的斗争、分裂,势力早已不再强盛。而瓦剌军这次能将俘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太监王振的指挥。瓦剌军首领知道,自己想要打赢明军是不太可能的事,他更愿意把英宗当成一个“长期饭票”,,他自然要保证人质的安全。
,明朝统治者的应对足够高明。在后,朝廷内在经过短暂的混乱之后,等大臣立即拥立了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为帝,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这样一来,瓦剌军妄图俘虏皇帝、令明军不战而降的美梦便破碎了。朱祁钰在登基后,提拔于谦等能臣,在短时间内从河南、山东等地调集了22万大军,不仅打赢了随后的,还在其后的大同边镇保卫战中将丢盔弃甲的瓦剌军赶出塞外。
第三,英宗在塞外得到了贵人帮助。在被俘虏之后,英宗身边只剩下了两个随从,一个是袁彬,另一个叫哈铭。二人都对这个失势的皇上极为忠心,时间久了,三人成了极好的朋友。不仅如此,英宗的个人魅力甚至感化了瓦剌的上下君臣,首领也先的弟弟帖木儿就是其中之一。伯颜帖木儿时时处处帮着英宗说情、处理各种事端,英宗在被俘的初期没有被杀,也全靠这位伯颜帖木儿将军。,二人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友情,在英宗被放回的时候,伯颜帖木儿还大哭着一直将英宗送了很远。
第四,瓦剌人内部矛盾不断。土木之变后,正赶上瓦剌刚吞并不久,内部十分混乱,可汗脱脱不花与权臣也先之间的矛盾爆发。瓦剌在北京保卫战失利后,鞑靼部落便转而投奔了更为强大的明朝,期望能依靠明朝强大的实力复国。内部的背叛和边境上的明军,瓦剌实在无暇兼顾,如果不放走英宗,一旦遭到双方联合,后果则不堪设想。
第五,瓦剌要分化明朝内部。明英宗被俘后,瓦剌原本想待价而沽,敲诈明朝。结果明朝大臣却不上当,很快拥立了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上位。朱祁钰登基称帝后遥尊哥哥为太上皇,根本不在意他的死活。瓦剌太师也先从明朝身上刮不出油水,索性便将明英宗放回去让朱祁钰闹心。因为他知道,一旦明英宗回去,明朝内部一定会开战。
一年后,瓦剌首领越来越觉得太上皇朱祁镇是个烫手山芋,于是便主动派人求和,表示自己愿意放回朱祁镇,并不断派使臣前往大明进贡,在各方努力下,“北狩”的朱祁镇终于踏上了大明的疆土。由此可见,弱国无外交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国家强大,才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