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曹操为何甘愿一直当个丞相呢?
著名的一代枭雄出身并不好,身为宦官之后,一直被人看不起,却胸有大志。凭着自己的智慧,在末年的之乱中脱颖而出。在公元196年,曹操将迎到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依靠此“令”统一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官员兵为丞相,封为“魏王”,成就了自己的宏图伟业,开创了鼎立的局面。
有这样一句话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知天命达到了权利的顶峰,却没有直接称帝,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关于他不称帝的说话有很多种,今天就把最可能的三种说给大家看看。
第一点
曹操并不想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东汉末年的时候,汉室衰败天下大乱。深入到人们内心的那种忠孝礼仪已经。曹操虽然胸怀大志,也无法做到不受影响。在的时候一直以天子的名义进行。曹操很明白,如果他立马把汉献帝废掉自己称帝,那他以后就是一个万人唾弃的罪人,他的做法将被记入历史,受到后世的责骂。每一代帝王都希望的是,而不是后代唾弃,在曹操这儿他也不例外。对外一直说表明,自己只是一个忠心无二的丞相,没有篡权的想法,更没有称帝的想法。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操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颇深,不想在死后还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第二点
扛不住天下所有人的攻势。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然是得到了所有的控制权。从当时的局势地图来看,他的势力范围只是覆盖了北方地区。东南西南有、占据,这两位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曹操直接称帝,必然成为“枪打出头鸟”,正好就让孙权、刘备等人有了讨伐他这个乱臣贼子的理由。
这样一来,全天下几乎所有的攻势都朝着曹操,用不了多久自己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优势就被粉碎。不仅仅陷入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动,更会引发一场的惨战。就算是自己再怎么会说,有再多的良兵悍将,一旦以乱臣贼子的身份跟天下的人对战,那都无法抵挡得住的。面对这样的形势,足智多谋的曹操又怎么会想不到呢?为了一时的爽快而断送自己的未来。
第三点
对于权力和名号来说,曹操更加注重于实权。曹操这个人注重到手的实权,并不是虚无的名。从一路的摸爬滚打过来,不仅仅靠的是自己的满腔热血,更靠的自己的智慧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称帝无非就是在现在的权利基础之上再加了一个虚名而已,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权利,他说的就是天子说的,他定的朝廷政策就是朝廷政策,官员任命也是他任命,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证明了他名为丞相,实为。
如果贸然称帝,那无非就是,反而还会因为这个遭到天下豪杰的群攻。曹操一句“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就说明了那时的曹操并没有称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