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家族的三人为何会各为其主呢?

考古发现 2023-08-15 15:13www.nygn.cn考古学家

  汉末时期,朝政混乱,诸葛家族三方下注,仅仅是为了家族的存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怪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传》记载诸葛亮,字,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诸葛亮是西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

  三国的牛人、、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

  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

  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

  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

  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

  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

  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来比喻也不为过。

  诸葛亮

  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

  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

  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到豫章上任。

  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

  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

  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

  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

  这是《》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

  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

  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

  《献帝春秋》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

  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

  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

  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

  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

  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等人成为好基友。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的一生。

  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

  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

  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

  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

  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

  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

  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

  尚书仆射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

  诸葛瑾

  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卒,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等并见宾待。

  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

  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

  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

  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

  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

  诸葛瑾跟随征讨,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任南郡太守。

  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

  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

  赤乌八年(245年),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

  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

  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

  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

  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

  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

  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

  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

  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

  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

  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

  因为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

  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魏明帝死后,继位,由大将军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后,控制了朝政。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嘉平四年(252年),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

  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

  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

  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

  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虽然与司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

  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

  诸葛诞之子,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

  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

  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