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就剩下东吴一个对手了 东吴为什么还能
对蜀汉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怪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灭亡之后,东吴为什么还能坚持十七年之久?东吴是怎么坚持那么长时间的?
公元263年,相国拟定了攻打蜀国的总方针,分魏军三路进军汉中。此时的主公立马派老将军率领吴国士兵作势攻打寿春,意图以攻打来救援蜀国的佯攻。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反对伐吴的大将军邓艾现在不了解怎么回事就对蜀国格外仇恨,采取先偷偷到达阴平,再突然奇袭江油,绵竹,至此被打败,魏军兵临成都城下,蜀国后主被迫献城投降,蜀汉灭亡。
这一下子吴国的孙休傻眼了!,本来准备去援救蜀国,然后从其中捞点好处,好处没捞到,还被打的,于是孙休被这么一气,就去世了。在这种外部魏国,内部君王陨落,皇权岌岌可危的状态下,吴国又是如何坚持了十七年呢?
早期当政贤明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虽然孙休有儿子,年岁太小,当时蜀汉又刚灭亡,国内还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动荡不安,大臣们想立一个年长的皇室为主公。
在左典军万或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强烈推荐孙皓登基,之后濮阳兴和张布说服了朱,成功让孙皓继位,于是孙皓废掉孙休的长子,被朝廷文武群臣举荐称帝,孙皓继位后,把自己的父亲追加为文,还封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分别为太后和皇后。
根据《江表传》中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一时吴国的朝廷内部纠纷得到了解决。
吴国实力尚存,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当时吴国雄据当时的扬州、交州、荆州三州之地,和蜀汉的一州之地相比,人口和土地乃至于经济都很雄厚。再加上东吴从、到,都在苦心壮大江东,在山越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得到了江东的各大家族的拥护、支持,内部的统治巩固,人民团结一心。
家族父辈几代人积攒下来的雄厚家底,就算是孙权病危时没有及时立世子导致后续皇权旁落,所以吴国势力依然强大,尤其是吴国不像蜀国后期人才凋敝,吴国后期还有、陆凯等军事人才撑腰。再加上孙皓当时听取陆抗的建议,在蜀国被灭亡时,吴国从交州、荆州出军,和魏国争夺云中、巴郡等地区,吴国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古代战争中,长江可以说一直都是打仗防守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一年四季都很难去攻打,江面宽阔,难以跨越也是一大难题。再加上魏国的大军都是北方人,水性极差,本来就不适应水上作战。还会因为生病导致兵力减弱,这也是为什么中蜀吴联盟可以打过的原因。
长江天堑作为重要屏障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赤壁之战曹操曾经被等人打败,在魏国的士兵中,往往和吴军打仗会有赤壁之战的阴影。而吴国的水军一直都是的,他们的战斗力自然是魏国大军所不能相比的,是吴国还有陆抗等名将镇守边疆,魏国很难突破长江天堑,在水军尚未成熟以前很难从长江攻过去。
一代名将陆抗,"”一战成名
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是吴国名将的次子,晚期吴军军事大家。孙皓登基后,便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重用陆抗,就加封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陆抗超越常人的地方在于,在吴国内乱的时候,他一直没参加任何反叛动乱,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坚守着他的地区。
公元265年,司马昭传位给司马炎晋王之位,数月后司马炎不满足晋王的称号,从魏元帝也就是家族中夺取了皇权,建立西晋帝国。意味着魏蜀国消失,只剩下和吴国相争天下。
大家想想这种情况下,晋国肯定要攻打东吴,在公元272年,两国爆发西陵之战。原因是公元272年八月,孙皓听信谗言把步阐派发去建业。本来大臣们就觉得孙皓,好听谗言,经常没有任何原因就杀掉大臣。步阐害怕自己在建业做不好这个官,也害怕朝中有人陷害自己,于是就投降了晋国。
陆抗了解这个情况后,派手下将军左奕、吾彦出军西陵进行平叛。害怕腹背受敌,陆抗先命令士兵在西陵城外修筑高墙,准备包围步阐,对外抵御晋军,不着急去攻打西陵。陆抗手下的将士们对此举措都很困惑。
陆抗对部下解释道“西陵城地势险要,粮草充足,短时间内难以攻克,等到晋国的大军一到,腹背受敌,我们就失败了。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的战术,以求稳为主。”陆抗说的“西陵的城墙防御工事是他监督修建的,质量这方面,没得说,所以很难攻克。
这些话在军营里的有些士兵是不相信的,于是陆抗就专门让手下士兵去放手一搏。结果信心满满的将士们去攻打西陵之后,发现那里的防御工事真的坚不可摧,于是就安心在西陵外修筑高墙了。
东吴众将士听说晋国大将羊祜将要率领五万晋军攻至江陵,都劝陆抗去江陵督战。而陆抗却认为江陵城墙坚固,兵力充足,即使是江陵失陷,只要吴国攻下西陵,就可以以包围之势围击江陵,晋军必定退走。
于是陆抗放弃江陵,让羊祜的五万大军去进攻江陵,自己带着吴国大军攻打西陵。公元272年十一月,杨肇大军也支援到西陵,陆抗怕西晋大将羊枯围击自己,在长江的南岸做好了防守。自己则亲率大军迎击杨肇,还没有打起来,自己这边的都督俞赞叛逃。因为俞赞了解吴国大军的排列阵型。
陆抗赶紧连夜换防,将夷族兵和精兵的位置相互调换。第二天,杨肇听信了余赞的话奇袭了原先夷族兵的位置,因为陆抗的正确举措,使得杨肇失败而归。又过了一个月,杨肇兵败,羊祜、徐胤也相继弃城而逃,当月陆抗就攻下了西陵。
西陵之战使得晋国对攻下吴国所需要花的成本重新计算,值不值得现在去攻打。陆抗在吴国因为这一场战役,也是被孙皓所重用,其官职也加都护一职。陆抗虽然为吴国立了大功,平时还是很谦虚,得到了吴国将士的尊敬与爱戴。
西陵之战的胜利也是奠定了吴国在陆抗大将军驻守边疆时,晋国想要攻打,还要多考虑考虑。所以说陆抗对于吴国的稳定所作的贡献真的是难以估量。
司马炎谋朝建立西晋,元老派反对伐吴
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承父位称晋王,官享相国,掌控魏国政权和军事大权。与此,司马炎认为司马家族已经可以代替魏家,掌控皇权。于是他效仿逼迫让位。司马炎让自己这边的人去劝说魏元帝曹奂把皇位给晋王。曹奂因为势单力薄,只能屈服,将皇位禅让给司马炎。
司马炎刚刚建立起晋国,满朝文武众多,和他一条心的人却不多。司马炎对于这种情况很不放心。比如,司马昭去世前,让司马炎信任支持司马家的第一大功臣。吧,贾充仗着自己权大势大,让在万众瞩目的视线下将皇室家族的人处死,所以说这种人显然是不会太听自己的话的。
这样的贾充,司马炎怎么可能放心?朝廷中像贾充一样的皇族元老、大臣,司马炎也是调动不动他们的。怎么办?立刻起兵伐吴。一旦吴国被灭了,那肯定要论功行赏,封大功之臣。
新的大臣如果有很大的权利,而且还站在司马炎那边,那么以贾充为首的贾家党岂不是慢慢就被司马炎淘汰,蚕食了?贾充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以贾充为首的贾家党是一直阻挠西晋去伐吴的。
自然灾害和少数民族反叛阻挠西晋伐吴的脚步
西晋建立之初,也是时运不济,中原地区自然灾害遭遇不在少数,水灾,旱灾,蝗虫,几乎样样都来。在这种情况下,在雍州,秦州,凉州等地由邓艾招来的与汉人混住在一起的少数民族,本来就不受汉人的待见,这又是连年天灾,之后便出现大规模的闹饥荒,使本来就被欺负打压的少数民族生活更加困难,所以他们做出来很多扰乱边疆的行为,再加上本来这三州的少数民族就有很多。
西晋政府考虑到这些,以雍州陇右五郡、凉州金城和粱州阴平统称为秦州,将胡烈派去当管理秦州的刺史,胡烈就是为了压制这些可能反叛的少数民族,再加上民族歧视。因为这些胡烈多少有些偏激思想,对于少数民族的反抗没有安抚,而是强行压制。这刚好激发了秃发树机能为首的少数民族反叛运动。
秦凉之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胡烈战死,司马骏被任命为镇西大将军,依然没办法镇压住叛乱,少数民族起义军得到进一步地扩大,接着祸不单行,凉州刺史牵弘战死,晋王朝没办法,又派出文鸯去镇压叛乱,双方交战,这回起义军失败了,损失惨重,起义进入低谷期,第一部分的起义结束;第二部分是又一个凉州刺史杨欣被少数民族杀害,起义军把整个凉州全部占领。
马隆被朝廷派去继续镇压起义。马隆也是有勇有谋,杀死了秃发树机能,失去领袖的起义军,犹如,该逃跑的逃跑,该投降的投降。至此,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秦凉之变结束,这次少数民族的反叛是西晋伐吴的步伐被死死拖住。
虽然说东吴灭亡,天下合并是大势所趋,本可以几年之内就可以灭掉的吴国,也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又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存活了十几年……
参考文献《》;
《三国赋研究》,吴婉婷,陕西理工大学;
《东吴人物论》,迟羽西,牡丹江师范学院;
"《三国志演义》与《三国志平话》比较研究”,陈曦,齐齐哈尔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