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秦国大军南下攻齐 齐国为什么选择不战而降

考古发现 2023-08-15 20:09www.nygn.cn考古学家

  很多人都不了解投降,接下来跟着趣怪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南下攻齐,曾经和秦国并立的齐国几乎是不战而降。到达临淄后,齐开门投降,齐国宣告灭亡。齐国是六国中国力保存最完整的,也是诸国中最富裕的,为什么会不战而降呢?

  齐人没有胜利希望

  齐国如此干净利索地投降,首要原因是他们自知没有胜利的希望。秦军的威势和实力正值巅峰,齐国不可能战胜。

  自前230年,秦国攻灭后,其后十年,秦国先后灭亡了赵、燕、魏、楚。到了前221年,天下诸侯只剩秦齐两家。齐国此时只占有现今的山东大部,其他地域尽归秦国,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成。两国无论是人口还是疆域,已经。

  除了国力上的巨大差距,齐国也没了可兹利用的盟友。连战斗力比齐强的赵国,底蕴比齐厚的都秦国的进攻,齐国自然也没有胜秦的可能。

  齐国就算胜秦一场,也几乎不可能激起其他各国遗民反秦之心。要知道在秦灭其他五国的过程中,齐国不但没有帮助五国,反而在秦国后面摇旗呐喊。五国对齐国的痛恨仅次于秦,这些人巴不得齐国亡国,很难想象他们会襄助齐国抗秦。

  这样一通对比,齐人既然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何必再徒增死伤呢?

  齐军战斗力孱弱

  齐国除了没有希望,它的军队也支撑不起胜秦的可能。

  自从前265年,齐王建即位以来。齐国的国策日趋保守,在各国中保持中立,四十余年没有再参加任何大型战事。四十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国之人忘记战争。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齐国兵将很难有对阵的勇气,投降成了自然的选择。

  齐军也不是没做抵抗,在秦灭五国后,齐王建生怕秦军趁势伐齐,急忙召集臣商议。齐国这个最核心的决策权得出的对策是,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到西面的秦齐边境,抵御秦军可能的进攻。

  这个策略简直是漏洞百出,齐国此时一面靠海,三面临秦,秦国主力虽在西面,但其他两面也须留意,这是基本常识,而秦国正是从北面攻入齐国的,打了齐人一个措手不及。,齐人既然想打防御战,就不能将兵力集中在一线,秦军一旦破防,后方就是一马平川,直捣临淄,完全没了缓冲时间。

  不说战略层面,齐军在战术层面也毫无亮点。秦军突入北线后,临淄方面和西境军团的反应都奇慢无比,一是可能北线守军来不及传递消息,二是可能齐军完全没有应变方案,突遇变故就手足无措了。的结果是,秦军突进到临淄城下时,齐王建都还没逃走,西线的主力军团也没回援。

  如此孱弱的战斗力,齐国只能选择投降。

  齐国贵族倾向投降

  正是有上面两层原因,很多齐国贵族没有反抗意识,秦国又进行了积极诱导,所以他们会主动鼓动齐王建投降。

  齐王建向来没有主见,齐国国政实际由其舅舅后胜决断。此人,又。秦人,经常贿赂后胜,让他站在秦国一边。齐国正是在这帮投降派贵族的主导下,一步步走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没有盟友的齐国必然走向灭亡。

  齐王建即位后不久,秦赵之间爆发了,此后六国合作抗秦已经成为绝对的思想主流。齐国却能在这股潮流中脱身而出,也不仅仅是一两个弄臣能完成的,中立思想在齐国有着很深的思想基础。

  公元前284年,齐国在齐闵王治下达到巅峰,连秦国都要避其锋芒。可就是这一年,发起燕秦赵魏韩五国伐齐,齐闵王也被盟友楚国杀死,齐国盛极而衰,几近亡国。后来齐国虽幸运复国,但国力已经严重下降,无力向各国复仇,也无法再信任其他国家。无奈之下齐国只能实行战略收缩,不再过问各国之事。

  齐国人对各国戒备心都很强,生怕被坑。后胜主张不参加合纵抗秦,是很容易争取到支持的。在齐人眼里,秦国不是好人,其他五国也不是。即使五国抗秦成功,齐国也不会有好下场,既然无此,倒向秦国也不需要下多大的决心。

  秦国为了诱导齐国投降,也是做了很多承诺,比如保全齐国王室。秦国吞并齐国后,只是流放了齐王建及其亲属,对其他贵族则大方宽宥,继续安置在原来的居住地。这在秦末的复国浪潮中造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楚赵魏韩燕五国都苦于找不到正牌王室后裔,乃至燕国连个冒牌的都没找到,可齐国则是,到处都是人在领导起事,可谓幸福的烦恼。

  齐国面对秦国的一击,选择主动投降。的确有损国格,也辱没了齐国祖上的威名,但也极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死伤,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齐人的元气,对齐国国人来说也是幸事一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