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孔明灯是用来做什么的 仅仅是祈愿那么简单
对古代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怪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正月十五放花灯,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人们用来祈愿,以求得平安幸福,也象征着,迎来丰收年。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三国时期由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的。据传是因为天灯形似诸葛孔明头上所戴的帽子,所以后来人们就又叫它孔明灯,当时诸葛孔明被围困于平阳,没有办法出城求救,于是孔明就想出了这个办法,他先算准风向,然后用纸制成纸灯笼,再把求救信号系在上面,孔明灯飘出城外,信号被发现后,诸葛孔明也就得救了。才得名孔明灯。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早先的居民从福建省安溪县及惠安县一带顺着基隆河上游辗转游离,传入到现代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天灯的发源地今平溪乡十分寮地区。根据老一辈的叙述了解到,当年十分寮地区地属山区,山间经常有土匪,强盗,所以村民都向山中去逃难,等到土匪离开后,留在山上通风报信的村民就会在夜间放天灯作为信号,来告知山中逃难的村民山上安全了,可以上山回家了,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报平安。由于当时上山避难回家的日子刚好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所以从此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十分寮地区的村民就以放天灯的形式来庆祝,并以此来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十分寮地区的村民称天灯为“祈福灯”和“平安灯”。
而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在五代时期,也就是十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叫做莘七娘的妇女揯随自己的丈夫到福建区域打仗,她用竹坯编成一个方架形状,然后再在方架上糊上一层纸,做成了一盏大灯,然后又在方架上放上了一块可以承东西的底座,放上一块可以燃烧的松脂,松脂一点燃,大灯就被松脂燃烧的热气顶的慢慢飘了起来,用来为作战的几将士传递联络信号。也孔明灯被古今中外的学者一致认定为是热气球的先驱。
孔明灯的军事用途,也一直被沿用,在宋唐时期,孔明灯已经普遍而且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于军事领域,甚至到晚清时期,孔明灯也一直运用于将领指挥作战和传递军队信号情报的重要工具。而发展到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大都用来祈福,而且每个地区的发展习俗还不太一样,在海南,人们习惯在点燃孔明灯之前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上面,放入空中,以祈求梦想能成真。而在客家族,通常都是在元宵节燃放,而且每一盏燃烧升起的孔明灯都代表着一位即将出生的新生命,也代表着迎接新生。在,孔明灯则是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将纸钱和要烧给亲人的物件跟孔明灯绑在一起,升上天空,表达对已逝去的亲人的思念和哀悼。
虽说发展到现在,每个地区对于孔明灯的作用和习俗不一样,但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真诚的祈愿。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尊重每个地区和民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