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何诸葛亮非得杀了马谡呢?
在第一次北伐之时,可以说是最容易成功的一次。他当时信心满满,认为此次北伐必能建功。没想到的是,他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给坑了一波。而这次惨败就是街亭之失。
之时,看到战报后就命率领大军前往抵挡诸葛亮的攻势。当时有个咽喉要道就是街亭。当时诸葛亮需要有人守住街亭,给他时间攻克凉州逐步蚕食曹魏。而司马懿需要经过此处前往增援凉州,包抄诸葛亮。
所以对于这个要地诸葛亮派出了他最信任的人,前往镇守。由于此地的重要性,所以诸葛亮对此地的地形也提前了解过了。所以在出发前就已经安排好对策给马谡。让马谡到了地方后直接在路上,抵抗魏军。本来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也就没什么事情了。马谡到了当地后,看了当地地形,他多年熟读的兵书就派上了用场。认为占据边上的高山,就可居高临下大败司马懿。
很可惜,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所写的剧本发展。司马懿来到当地看到马谡所建的营寨后,就说诸葛亮所托非人。随即就命人围山,并且切断了山中的水源。而此时马谡就命人冲下山去,希望凭借高处下冲的优势打败司马懿。可惜,司马懿严阵以待,一顿乱剑,就将马谡的进攻给化解了。随后,由于多天的断水,马谡军中不少人都下山投降魏军。而马谡也是带人冲下山去。可能司马懿觉得此人活着更有用,所以就命人让开一条路放他跑了。而此次街亭之失也就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而当时蜀汉可以说是人才凋零,老一辈的人都老的老死的死,而新一辈的人还未培养出来。而马谡虽然此次由于自己的愚蠢导致惨败,诸葛亮为什么非杀他不可呢?毕竟他熟读兵书,如果可以多给他一次机会,说不定可以成才呢?
从法律上来看,马谡至少犯了三宗罪,每一种都是死罪。
第一宗罪,战败之罪。
诸葛亮北伐,功败垂成,马谡难辞其咎,那么战败是一个什么样的罪过呢?要知道大军出征所耗粮草、财物巨大,而这次因他一人之错,不仅前线大军损失惨重。而且所投入的所有资金粮草的不到任何的回报。所以必须杀了马谡,以此才能稳定军心。
第二宗罪,违令之罪。
马谡如果当初听诸葛亮的命令,此次惨败本就可以避免。由于他的一意孤行,导致惨败。而在古代违抗将令本就是死罪。尤其是本来可以胜利的局势,由于你不听劝告导致惨败,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如果这种情况,诸葛亮都不杀马谡,那么以后带兵,其他将领对于诸葛亮的军令也就不会太感冒了。
第三宗罪,逃亡之罪。
在下了错误的命令后,没和士兵同生死,而是带人逃了回来。这可以说是临阵脱逃。在古代那种战乱年代,对于逃兵都是必杀的。更不用说将领了。所以杀他还是为了稳定军心。毕竟临阵脱逃的人都不杀,那么下次打仗,见势不妙就跑路。那么蜀汉也就完了。
综合以上三条,可以说马谡是必死的。没有任何情面可言。毕竟他活着,蜀军就完了,所以最终诸葛亮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