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的性格怎么样?为何说她比王夫人还狠心
在《》里,有不少明白人,这些人都看到了家族暂时兴旺发达背后的严重危机,比如说、、等人,而且她们还采取了不少的挽救举措,希望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是,依然没能换回贾家昔日的光辉,不过,笔者认为,这些明白人还不算清醒人,她们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挽救举措是无力的,是单薄的,她们始终不愿意面对贾家败落这个大悲剧,对贾家的辉煌始终抱有幻想,,她们还不算真正的清醒人。
只有一个人,无论在兴旺光辉时,还是在大厦将倾时,都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并为自己做出了自保的选择,她就是,大观园中难得的清醒人,只有她,对于贾家大悲剧的认识是最为透彻的,也正是如此,才直接导致了惜春杜绝宁国府的故事,和最终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
列位看官,我们先来说说贾家的这几个明白人,所谓贾家及四大家族所存在的“盛世危机”,第一个发现的,应该是秦可卿,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去世前托梦给王熙凤,告知王熙凤“如今我们家,已将百载,一日倘或,若应了那句‘’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并建议王熙凤“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当家奶奶”,对于家族管理的能力不在王熙凤之下,她考虑到了贾家的忧患,那就是贾家富贵已近百年,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只有,才能兴旺不衰,,她向王熙凤所提的两条建议,都是非常切中要害的,第一,保住祖茔,以求整个家族根源不断,第二,设置家塾,以求未来枝叶发展,不得不说,秦可卿的考虑很有预见性。
而这些意见,作为荣国府实际掌权人的王熙凤却没有采纳,这可能是由于省亲给贾府带来的荣耀,让这位荣国府的“当家奶奶”有些飘飘然了,不过,也不要说凤姐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人。
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她曾与有一番对话,《红楼梦》第五十五回里曾经写道“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背地里不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有大小事儿,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也抱怨克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王熙凤与平儿还谈到了“三四位姑娘、两三位小爷、一位老太太的大事未了”,并且有了自己的筹划,凤姐非常看好探春,希望探春能帮助她,也帮助整个贾氏家族度过难关,可见,王熙凤也是一个有远见的。
探春在凤姐生病期间,与、共同主持家事,就对大观园的各项弊政进行了阔斧的改革,比如免除家塾里每人每年八两银子的零用钱,接着免除买办们领的给小姐们买头油脂粉的费用,最能体现探春的管理能力的,是对大观园中的花草、树木、竹林、稻田等项进行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还省去了一笔开支,工作人员也能补贴家用。
这些都是探春在贾家正面临颓势时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她希望能通过有效的改革,挽救这个百年富贵的家族,,她感到了很多无奈和无助,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曾经如此言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此论不仅反映了探春对家族兴亡的敏锐洞察力,更体现出探春极具战略远见的政治眼光。
虽然说秦可卿、王熙凤对于家族的前途也有远见,探春的眼光显然是王熙凤、秦可卿等所不能比拟的,秦可卿、王熙凤始终只是在从经济方面,通过开源节流的传统方式挽救整个家族,而探春则是从政治方面,对整个家族进行革新,显然,探春的眼光要比她们高出一个档次。
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都对贾氏家族的败落进行了挽救,此时的贾惜春在做什么?她没有如她的姐姐、嫂子一样去努力挽救,而是坐在旁,诵佛念经,那么,她真的是想出家吗?笔者认为,真的不一定,惜春喜欢佛学不假,但如果说要出家,恐怕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设想一下,如果贾家没有败落,她会出家吗?应该不会,,贾家的败落才是促使她出家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可能有意见,作为贾氏家族的一份子,那贾惜春为什么不学她的姐姐和嫂子,积极变革,争取挽救这个落败的家族呢?因为只有她明白,贾氏家族的败落是无法改变的,她看到了贾氏家族最终的败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任何的个人对于包括贾氏家族在内的四大家族的挽救措施,都是螳臂当车,,不用挽救,挽救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徒劳而已,“忽喇喇似大厦倾”,这样的大悲剧是不可扭转的。
不得不说,贾惜春对整个家族大悲剧的认识,比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等人要深刻得多,她就没指望去挽救,因为,她认识到本身已不可挽救,这其实也正是贾惜春的清醒境界高于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的原因。
那么,贾惜春该怎么办?她应该已经看到了贾家未来的落败,她没有像那么,也没有像贾探春那么锐意进取,她选择了逃避和自保,,她断绝了和宁国府的关系,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借入画的事情,向她的大嫂子——宁国府的“当家奶奶”表了态。
很多人可能觉得惜春有点无理取闹了,其实,惜春是有道理的,宁国府里的各种淫乱行为,贾珍与秦可卿,贾珍与等,这都是惜春所不耻的,《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曾经写道“尤氏道‘可知你真是个心冷嘴冷的人。’惜春道‘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可见,惜春所表现出的无情和冷漠,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正如惜春所言“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这一回的回目第二句是“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脂批也言道“惜春年幼,偏有之操。”这些都是肯定的口吻。
在与宁国府断绝关系后,在荣国府被抄之前,惜春选择了出家为尼,以求自保,免受牵连,“出家”就是“出世”,于是,小小年纪的惜春开始了“缁衣乞食”的生活,去追寻她的“大光明”(惜春有诗云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在保住性命的,她也得到了精神上的自由。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道,惜春是观他人之苦痛而获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惜春之解脱是“超自然的”“宗教的”“平和的”,可以说,惜春是《红楼梦》里悟性极高的人,她的出家源自自我的了悟,她不甘愿活在浮躁和虚枉的痛苦中,是一种自我的顿悟,惜春出家早于宝玉,真于,这对于一个不经风雨、年纪尚轻的贵族小姐,实在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