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只是个盐贩子,他为什么要起义?他最后的
说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怪网趣怪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黄巢是领袖,其实黄巢的出身并不算清贫,他生于盐商家庭,从小就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据说黄巢五岁时就能对诗。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有看过,只是黄巢成年后多次参加却屡屡碰壁。后来关东发生干旱,百姓还被逼迫缴纳税费,黄巢决定响应。但唐末农民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而黄巢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恐怕很难会有一个准确答案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得不说,这首黄巢的诗可谓是气势十足、睥睨天下。
黄巢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杀人狂魔,丧失人性,以人为食,而有的人却赞赏他敢于抗争,是中国农民起义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确实黄巢虽然的结局是失败了,他所达到的成就少有人及,就连大名鼎鼎的也只是"他日若得凌云志"才敢笑黄巢不丈夫。如此人物,结果却少有人知。
史书上说,他被自己的侄子给砍死了,脑袋都被割了下来。但问题是,这个脑袋拿到唐王朝前面时,可以想象的是已经高度腐朽,彻底认不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黄巢的脑袋 。
那么黄巢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下场呢?
说起这黄巢黄老四,也可算是个富贵人家出身,家里上数好几代全是贩私盐的,在古代贩私盐利润可是非常之高,按道理说黄巢家里干了好几代这生意,人脉路子是都已经铺好了,黄巢安安稳稳做个私盐贩子就行了,人家黄巢四岁的时候随口作了一首诗,这可就把家里长辈给惊着了,这么多年,难道咱这大老粗家族要出一个文化人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代对读书有功名这件事还是看得挺重的,你家里再有钱没有有功名的读书人,你就是个暴发户,没有社会地位,没人瞧得起你。所以整个黄家请最好的老师给黄巢补课,势必要黄巢考取一个功名,没曾想这样一考就是二十多年,考了三次,一次没中。
黄巢写下了文章开头这首著名的诗后,低头长叹一声,回家干起了祖传的贩私盐生意。
公元874年,全国水旱频发,秋粮颗粒无收。但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重"的政策,各州县不敢上报灾情,继续摊派收税,导致民不聊生。民众饭都吃不上了,谁还吃盐?私盐贩子们干不下去了,一群亡命之徒还怕什么。于是身为私盐贩子王仙芝造反了。
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他的起义军号称草军。这时候黄巢心里就有点痒痒了,到了公元875年,王仙芝的部队打到曹州(菏泽),每天蹲在村口等义军的黄巢激动得不得了。他立马散尽家财,带着子侄八人以及募得数千人加入王仙芝的部队。
这一年,黄巢55岁。而后来王仙芝想被招安,黄巢没给个官职,再加上之前的屡次不中,黄巢不同意,还跟王仙芝打了一架,整个起义军就知道了这件事,很多人跟着也附和黄巢。手下人都不同意,王仙芝没办法只能接着造反。
过了两年王仙芝死了,黄巢被义军推举成为"黄王",号称"",一代杀人大魔王就此崛起,从安徽打到福建又从福建打到湖南,整整十二个省,大半个被黄巢搅得。
六十岁那年黄巢攻破长安城,立国号"大齐",称帝后的黄巢大赦天下,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及皇室宗亲杀无赦,以报当年科举之仇。
公元883年,黄巢最倚仗的部下投降了唐朝,在唐将的进攻下,黄巢撤出长安城。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今山东济南莱芜),后下落不明,虽说史料记载已经被斩首,由于头颅腐朽,所以有许多其他说法。
有一个说法跟的段子很近似,说期间,洛阳有一个高僧,叫翠微禅师,是一个大刹的住持。他圆寂的时分,指了指脚下,脚下有两个字,黄巢。所以有人说黄巢当和尚去了。
后边又有许多人说见过黄巢本人。还有人说黄巢在兵败后自杀了。
我觉得黄巢自杀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被唐王朝数次不取,而后造反成功称帝,又被赶出长安,四处而逃。普天之下竟然没有,人生大起大落自然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自杀身亡后,才被手下割下首级拿去唐王朝领赏。这样似乎两方面能够对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