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要留胡须?胡须到底有多重要?

考古发现 2023-08-16 09:04www.nygn.cn考古学家

  胡须,是男性性成熟的标志。一个男子毛发很盛,胡子眉毛一把抓,那便很“man”。女子呢,若以某峰挺拔为成熟的标志,除非写小说,则颇为难言。故男子可以“须眉”称,而女子只以“巾帼”借指。

  中国古代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是要留胡子的。不留胡子的,要么是“天阉”,生理上有问题,要么干脆就是,没法“行人道”,颏下容不了一部胡须。所以末年,派兵入宫,尽杀无须之人,因为宦官无须,无须者便是宦官,亦颇有误杀——许多男人胡须不盛,仓促之间,竟被当作阉人斩杀了。

  说到中国男子留胡须,我想到一件趣事,说梁漱溟在50岁上,于广西桂林遇到陈树芬,经过一番热恋,二人订了终身。当时梁漱溟正在留胡子,为了更显出男子气概,他在参加婚礼时将胡子刮了,并且得意地说“一个老新郎在婚礼之前总是要刮刮胡子的。”梁的朋友们也逗趣,都说梁漱溟“为我们这些中年伙伴们赢得了荣誉”。

  有须与无须的梁漱溟

  其实新娘也不年轻了,陈树芬比梁漱溟小6岁,当时已经44岁——记得齐白石九十岁时,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白石老人听说对象已经四十多岁了,马上摇头,他嫌弃人家老呢!——梁漱溟外表不帅,他是学者,在大多数男人都“刮须”的新时代,他却在下巴上“挂须”,装酷也好,显深沉也好,胡子自有其用意。他也知道,男人要显出魅力,看起来年轻精神,还是当痛剿须毛的——看,舞台上,只有老生才挂一部长须,显得老里老气的。

  其实中国人面孔扁平,许多男性长相精致,五官小巧,留起须来并不好看。而且东亚人的体毛较西方人少,“洋鬼子”一身的毛,搭配起来就较为自然,而东亚人就一脑袋毛再配一嘴胡子,身上和胳膊上却干干净净的,脸皮光洁,胡子又不多,看起来特别像是贴上去的,煞是不好看。

  傅满洲,过去西方人心目中的典型中国男人,这种胡子,被称为鼠须。这下好了,中国男人脑后拖条猪尾巴,嘴上挂两条老鼠胡子,再翻着一对死鱼眼睛,中国人的形象就是这么被糟蹋的

  说到眼神,我从最近在看的美剧《野兽家族》里截了一张图,这男子不知是不是华裔,但美剧里有着这种狡黠的眼神的东亚男性显然不少,他们的眼睛一般都细长、睁不大,眼珠子在单眼皮下乱转,露出许多眼白,还满脸堆着假笑。你们看上面这位,和早期傅满洲的面相是否很相似?

  古书中常盛称某男子“美须髯”,逮个人,说他漂亮,基本上都要赞一赞他的胡子,“美须髯”者,一般都是胡子长、多,丰盛而不失整齐。若由此反观,则知多数人的须髯是不美的。

  但为什么古人必须留须呢?

  这源于一种习俗与文化,好比我们都熟悉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就强迫着中国人不许割须(但允许做一些修饰)。习俗久了,便发展出相应的文化,譬如胡须文化。胡须作为人面上的主要物什,在相术文化里就十分特别,常常被当作人的命运改变的一种尺度。

  好比明成祖朱棣,他还在做王爷时,就有相术大师袁珙对他说“须长即腹,当即位做天子。”说他胡子长到肚子那块,他就要做了。朱棣对他那部胡须非常得意,特别是两颊上飞出的两绺长须,更称之为“龙髯”。后来他的天子命果然应验了,看官你猜,朱棣当如何宝爱他的龙髯?不信你去拔一根试试……不敢看!

  再说一位名人,话说大儒年少时,一日走在街上,忽遇一相师,对阳明的面相颇为惊奇,预言道

  须拂颈,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说阳明的胡须长到不同的地方(脖子、丹台、丹田),他的修为也将达到不同的境界(入圣境、结圣胎、圣果圆)。

  王阳明胡子蓬蓬,十分好看,且增了几分威仪

  这些围绕胡须的着名的相术预言虽然未必可信,但它突出表明,古人的胡须有多重要——不是为了保命,他才舍不得割弃呢!(叹曹操打天下之不易,又是,又是割须断袍,为了保命,头发胡做出了牺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