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为何只有魏国皇帝能封王
最终结局,为何封王,蜀国皇帝封公,却只封侯?以上问题趣怪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末年,天下大乱,最终魏蜀吴三国诸侯脱颖而出,只是结果相信出乎了当时不少人的意料,还是司马家的笑到了,有意思的是,三个国家的末君,倒全部得到了善终。而他们的封号,也颇为让人玩味。其中魏国的末代国君,被封为了陈留王,蜀国封为了安乐公,吴国皇帝,只获得了一个归命侯的职位。
按照魏晋时期的爵位制度,分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候、亭候、关内侯是十个等级,很显然孙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马家这么封的原由是什么?不妨让我们好好来说明一下。
来看看最先灭亡的蜀国,公元263年,此时的司尚未夺权,而权臣派遣钟会邓艾等人讨伐蜀国,仅仅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魏军兵临成都,刘禅开城门投降,刘禅被移居到了魏国都城洛阳,受封世人皆知的安乐公。
在历史上,安乐公这个头衔只有刘禅一人获得,司马昭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考虑,他无非也是在告诫着一个对手东吴,只要你能够投降,自然后半生享受富贵,安乐不已。
为什么给刘禅“公”的头衔呢?从礼节出发,这是司马昭能够给予刘禅最大的称号,毕竟此时的司马昭,也不过是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他总不可能给阿斗封一个王的头衔在上面。安乐公最合适不过。
我们再来说说曹奂,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曹魏和汉末的历史可以说是如出一辙,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嗣位晋王,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在明面上,依然是的逼迫曹奂禅位,正如同逼迫禅位一样。而汉献帝继承大统以前,和曹奂的封号,都是陈留王。
因为是和平的政权交接,司马家对于曹奂面子上的礼仪,还是要做足的,265年11月,禅位的曹奂被封为了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
除此之外,曹奂还被特许能够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这些都是汉献帝不曾有的待遇,而在中国古代千年历史上,曹奂的地位也是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他在302年,于陈留封国去世,享年58岁,并且晋朝廷还保留了他皇帝的尊号,元皇帝。
至于吴国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也可以理解,孙皓的级别之所以比刘禅低一层,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孙吴曾经做过“反水仔”,221年的时候,吴国国主就主动向北方称臣,受封了吴王的称号,结果后来却反叛。这自然也让晋朝心怀芥蒂。
至于第二点,就是孙皓自身的本钱了,他也算是古代著名的昏君,不但比起刘禅还要享乐,自身也更加的残暴,导致吴国君臣离心离德。
在刘禅投降的时候,成都依然还有兵可守备,蜀国主力尚在剑阁,未曾损失元气,有着一战之力,而东吴也正在起兵响应,在战况焦灼的情况下,阿斗主动下达了放弃抵抗的命令。
相比之下,孙皓上书投降,是在晋朝大军一路上,兵临石头城的情况下,不管孙皓肯不肯降,吴国都已经注定了灭亡的结局,从这点上,孙皓降书的含金量,自然也比起刘禅逊色不少,归命侯就是“顺应天命”的意思,多少也带有一些讽刺的味道,历史上只有两个归命侯,一个孙皓,还有一个就是南陈的末代皇帝。三个不同皇帝遭遇的环境,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