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春运吗?古人回家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考古发现 2023-08-16 14:03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古代有春运吗?古代的交通又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趣怪网小编为您讲解。

  古代的春运远不如现代繁忙

  中国春运的历史,最远可追溯到,有三千多年历史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周代起就有了春节的雏形。有了春节就有春节运输,自然就有了“春运”。时有“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的记载,魏晋时开始“守岁”,有了“拜年贴”,普通放爆竹,“迎灶神”成为习惯,随着年味越来越浓,自然需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于是乎远方的游子需要回家,便有了“春运的”的需求。不过,古代的春运跟现代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从人员规模上,从交通工具上,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说,古代人口跟现在相比,差得太多。夏、商、周时期,中国才有一千三百万人左右;秦汉到唐朝,高峰时中国的人口才五、六千万;宋朝到明末清初,人口增长到七、八千万至一亿左右;的人口突飞猛涨,时期达到四亿左右。即便是四亿人口,也才是现在十四亿人口的一个零头。,从人口规模上,古代的“春运”根本跟现代无法相比。

  ,古代春运人口与现代不同。现代因为人口流动性强,春运人口几乎包括了各行各业。不管是公务员,商人,学生,军人,打工者,只要工作与生活不在一个地方,都有春运的需求。古代与现代不同,有春运需求的,基本上是出差的公务员与商人。因为工人与农民,基本工作与生活在一个地方。只有公务员出差,需要回家。商人经商,需要回家。国家为了照顾人们春节团聚,尽量不安排公务人员春节期间出差,所以春运大军,还是商人居多。而商人在古代的占比,并不是很多。士农工商,在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

  第三,古人的思想限制了春运。中国自古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在父母健在的时候,人们很少出远门。一般在家尽孝。即便不得已在外面工作,也会想办法带着父母一起去。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官员到某地就职,是带着家属一起去的。也就是说,的人才有“春运”要求。

  第四,古代的交通工具限制了春运需求。古代可没有飞机、火车、汽车、轿车这么先进的交通工具。最多有马车。穷的只能靠两条腿。面对千山万水,交通不便影响了“春运”。所以,不管在古代的哪个朝代,你永远不会看到象现在这样的春运盛况。

  古代的交通工具限制了春运

  古代的交通工具有三种第一,人的两条腿;第二,人力车和畜力车;第三,船只。对于穷人来说,最省钱的就是靠两条腿。两条腿虽然不用付车钱与船钱,但因为走得慢,吃的住的又是个问题,如果算进来费用也不低;船只是最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在唐朝顺水一天三文钱,逆水一天十五文钱,每天行进四十里左右。但冬天如果赶上江河结冰,船只就使用不上了。再有,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方便船只的,因为江河毕竟少,陆地占比多。

  所以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车。在畜力车发明之前,有一种人力车叫辇,后来发展为轿子。乘轿回家,短途还行,如果长途运输,一是走得慢,二是把轿夫累死,三是费用高。所以将牲畜驯化好了,畜力车就取代了人力车和轿子。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畜力车,包括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使用最便捷的是马车,因为牛车太慢,驴车的耐力又很差。

  至于车的种类,有很多。轏车、辎车、安车、輼车、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最豪华的是辒车,这是一种豪华卧车,有窗户,还可调节车内温度,相当于现代的豪华轿车;是安车,是轏车。辎车则是一种可拉货、拉人的客货两用车,痴车是拉巨石大木的车,独轮车和鸡公车是运货的车,黄包车和三轮车则是拉近于近代时兴的车输,由车夫负责拉送。

  在没有发明火车、汽车、飞机之前,人力车和畜力车限制了交通运输,哪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驰道”(古代高速公路),也不能解决人们深层次的运输要求。马车时代与汽车时代,是两个相巨甚远的时代。

  春节不团圆留下诗的惆怅

  因为交通工具的不便与经济条件的限制,造成了游子们三方面的状况。一是滞留外地不能回家,二是花费大量金钱才回到家,三是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终于回到家。古人有吟诗做赋的习惯,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具有真情实感的诗篇,记述了经历古代“春运”的感受。

  隋代诗人春节回不了家,写下了《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位诗人两年没回家了,路途遥远及经济因素,使他只能将无限的思乡之情赋于诗中;诗人王湾也是春节回不了家,写下了《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自己回不了家,写封信回家吧,也不知道这封信何时到达。那个时候可没有手机电话,交通与通讯的不发达,使其只能处于无限的焦虑中。

  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经常出游,春节回不了家便成了家常便饭。他写的《除夜作》这样写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每到想家的时候,头发不知又凭空白了几根。千里之外的游子,只能将愁思寄情于诗歌。还好有诗,不然岂不抑郁成病。

  清朝诗人蒋士铨和以上几位诗人不同,他是坚持春节回家的。不过这位落魄的才子更可怜,有一次他春节回家,因为没有钱,步行了几十里路,饮渴交加,差点没死在路上。多亏一个运货的马夫救了他。他当自己的衣服当路费,裹着个草席回到家。母亲看到儿子这个狼狈样,把家中的家禽卖了,才抵了儿子回家的路费。蒋士铨得诗一首《岁末回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没钱难倒英雄汉,饶是才华横溢,也难解回家没有路费的苦恼,虽解了思乡之苦,但又面临着家中生活艰辛的尴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