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对文天祥钦佩不已,他死后彻底亡国

考古发现 2023-08-16 16:46www.nygn.cn考古学家

  今天趣怪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历史传承上千年,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无论身居何种位置,都想着报效祖国,甚至不惜为此牺牲生命,这些人就是国家栋梁,是中华精神的实践者,同样也是全世界人类的榜样。

  提到救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武将,诚然无论是打江山还是守天下,一个王朝的军事实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武力强大了才能自保,历史上战死沙场,保家的武将不在少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尽忠,一些文臣也有这样的觉悟,尤其是在武备废弛的,原本“文弱”的书生,也拿起了身边的武器,走上战场,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牺牲。

  文天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清楚,20岁时文天祥考中进士,回到皇帝策问时,直言不讳针对朝政怠慢的作为,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文书,使得无地自容,将其选拔为头名,朝中文武百官都认为文天祥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文天祥的才学来自于不懈的努力,不过文天祥生不逢时,做官时正好遇到乱世,1259年,大军进攻,一些的宦官游说宋理宗迁都,群臣都知道这是下策,却没有人敢站出来明说,只有文天祥直言进谏,力劝宋理宗斩杀小人,以免军心涣散,结果均没有被采纳,一气之下辞官回乡。

  辞官之后始终挂念天下安危,听说南宋无力抵抗元朝大军,文天祥变卖家产,招募义兵勤王,不过天下动荡,以他一个人的实力根本无从下手,而且南宋处处败落,许多大臣趁机倒戈,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许多高官都纷纷叛逃,文天祥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这样做,国家危难正是用人的时候,怎么能轻易退缩,后来在宰相的举荐下,文天祥得以返回朝廷任职,随后长江告急,文天祥接到朝廷勤王诏书,,招募义军拱卫京师,起兵之日,文天祥对部下说,国家养育百姓三百多年,如今生死存亡就在一夕之间,我们以死殉国,希望天下忠臣能就此奋起。

  文天祥生性豁达,唯独谈到国事时就会痛哭流涕,后来抗元形势不容乐观,文天祥辞别皇帝,前往东南继续抵抗,临行前曾上奏“朝廷当中,企图求和的大臣众多,能果断应敌的人却十分少,希望皇帝能斩首吕师孟等求和派,稳定军心。”文天祥认为我朝吸取前人教训,废黜藩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武备废弛,以至于北方少数民族,当今天下理应划分为四镇,集中力量足以抵抗援军。

  结果,文天祥的建议没有得到丝毫回应,1275年元朝大军进入常州,宋军溃败,文天祥等向南逃奔,没过多久宋朝则投降了,文天祥作为使者前往敌营谈判,文天祥与针锋相对,结果被扣押,他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坚决不向元朝低头,文天祥被俘以后,火速被押往大都,对他十分重视,希望能让他为元朝效忠。

  在他眼中文天祥与那些早早投靠自己的宋臣一样,早晚都会屈服,于是命人好生招待,自己则亲自去狱中探望,趁机许诺高官厚禄,企图拉拢文天祥,结果他却失算了,对此文天祥根本不为所动。

  作为,忽必烈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根本无法认同文天祥一直坚持的“忠诚”是什么,也无法理解国家都灭亡了,还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其实在文天祥的心里,一直有一种道义在支撑着他,这种民族大义让他不畏强权,直面生死,忽必烈想不通,却为他表现出来的精神所打动。

  经过几次交谈之后,忽必烈认为文天祥是不可多得人才,自己正是用人之际,下定决心要诏安,不过文天祥始终不改初心,这也让忽必烈没有办法,渐渐失去了耐心,不过有考虑到文天祥的影响力,不敢动手除掉他,就在此时有人又打着文天祥的名号发动起义,忽必烈猛然震惊,眼前的这个人身陷囹圄却有着如此大的能量,将来一定是个祸患。

  忽必烈对众人说这个人我不能杀,也不能留。忽必烈对文天祥是十分敬畏的,但留下又确实怕是个祸患。

  文天祥直言坦白,自己是宋朝臣子,不可能转头侍奉元朝,请求忽必烈能杀了自己,好为大宋尽忠,临刑之前,文天祥向南跪拜,从容赴死,几天之后妻子前来收尸,只看他的衣服上写着“曰成仁,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