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对各个民族的政策相同吗 外交方面是什么样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之后的朝代,传九位,享国167年。与合称,又称两宋,因皇室,也称赵宋。
民族
北宋和唐的民族政策不同,有建立的辽政权,都城在临潢(内蒙巴林左旗附近)在它的西北边,有(的一支)建立的夏政权(),都城在兴庆(宁夏银川市)。,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以及西北的高昌、、于阗等政权。
契丹
在灭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把契丹贵族势力逐出长城,可是全都失败了。对党项贵族的战争也多失利,民族矛盾相当严重。
从宋对辽、夏的关系来说,每次战争的结果,宋方都是屈膝求和,并奉献出大量的银、绢。如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又名澶渊,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附近,后于景德二年(1005)与辽国缔结,宋方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岁币”。
西夏
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订立和约。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匹,茶叶三万斤,叫做“岁赐”。契丹乘机要挟,宋方又增岁币银绢各十万,先后合计五十万两匹。
宋夏和约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二十多年。到1066年(治平三),西夏又开始挑衅,战争又不断地在进行着。战乱使黄河北面的农民遭到迫害,弄得无家可归,到处流浪。
回鹘(hú胡)即唐之回纥。唐末,回鹘政权衰落,为黠戛斯(即吉尔吉斯)人摧毁。少部分回鹘人移居唐的边境,绝大部分分三支向西南迁徙一支南移河西地区,称河西回鹘一支西去西域,以西州(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另一支远徙葱岭以西,称葱岭西回鹘。
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分布在甘(今甘肃张掖)、沙(今敦煌西)、凉(今武威)、秦(今天水)等州和贺兰山、额济纳河一带,以甘州为中心,亦称“甘州回鹘”。后来西夏兴起,攻占了甘、凉、瓜、沙等州,河西回鹘又附属于西夏。西夏为蒙古灭后,河西回鹘又归属蒙古。
西州回鹘
西州回鹘在立足之后,向西扩展。北宋初年,其辖境已经西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邻沙州,北越天山,南至大漠。它在这一地区建立了高昌封建政权,都于高昌(今吐鲁番东南)。建立后,高昌政权成了西辽的附庸,西州回鹘改称畏兀儿。蒙古兴起后,又归附于蒙古。
葱岭西回鹘
葱岭西回鹘主要分布在今楚河(在今中亚地区)一带和中国新疆西部。北宋初,其势力逐渐强盛,建立了喀喇汗王朝,首都在八剌沙衮城(今中亚托克东南)。十二世纪末,为西辽所灭。
喀喇汗国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狩猎。其文化较发达,重要城市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是中亚著名的文化中心。
吐蕃
晚唐,吐蕃内部纷争,政权瓦解,分裂为众多部族,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各有首领,不相统属,散布在今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地。其中一些部族相继归附于中原王朝,称作“熟户”,其余的称作“生户”。北宋建立后,同吐蕃各部基本上保持友好关系。
十一世纪初,居于今青海东部的吐蕃唃厮罗部逐渐兴起,成为吐蕃最强大的部族,在宗哥城(今青海西宁东南)建立政权,辖有湟水流域及今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唃厮罗接受宋廷的封赐,与宋保持密切关系,对抗西夏。治平二年(1068),唃厮罗死。其子孙继续奉行与宋修好、抗击西夏的政策,政权延续约百年,后因内讧而崩溃。
大理
天福二年(937)建立的“”是一个以为主体的政权。它以洱海地区为中心,辖有今云南全境和四川西南境,分为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境内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大理政权承袭了以来的各项制度,实行封建农奴制的统治。对外同四邻基本上没有武装冲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均相当发达。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大理人还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套本国内通用的文字,叫“白文”或“僰(bó勃)文”,流传了二百多年。
北宋初年,大理与宋朝之间基本上没有往来。熙宁九年(1076),大理遣使向宋贡献地方产品。政和七年(1117),又向宋贡马及麝香等。封其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从此双方往来增多。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均很活跃。
早在以前,壮族(旧作僮族)人就聚居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越南交界的地方,一般称之为“西南蛮”或“广源蛮”,有时也泛称为“溪峒蛮”。唐朝在这些地区先后设置了五十多个羁縻州县,以壮族首领为长官。北宋把岭南地区划分为广南东、西二路,壮族聚居地在广南西路,宋政府仍在这里设置羁縻州、县、峒五十余所,由壮族部落首领任知州、知县、知峒。壮族以农业为主,多种植水稻,矿冶业和纺织业也有相当规模。
外交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地区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东南地区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宋朝的外交还影响到了西亚、南亚、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甚至到达非洲的索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