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合纵攻秦之战打了几次?10年间败了4次赢了
六国最强合纵领袖,十年间两次将秦国打回关中,使其不得东出半步!
公元前247年(三年,魏安僖王三十年),接连攻打韩赵魏,三晋震动,魏王乃将十年前窃符救赵的魏公子从邯郸请回,将举国之兵交给了他,拜为上将军,抵挡秦兵继续深入。
,光凭魏一国之力,是绝对无法打败秦国的,信陵君于是重举合纵的大旗,号召天下,共讨强秦。
信陵君的威望自然没话说,他,赵韩楚燕四国立马响应,纷纷派兵聚集到了抗秦传奇英雄信陵君的旗下,那号召力,简直比从前的周天子还管用。
战国两百年,山东各国从来就没有这么齐心过,更没有过如此齐心地团结在某人旗下。
这不仅因为最近十几年秦国把大家给欺负怕了,更因为信陵君实在也是合纵领袖的最佳人选,大家服他。
无论是身份、人品、声望还是能力,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
其实从前六国也有过几次不痛不痒的合纵,但都只是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不惨败,要不就无疾而终。
第一次合纵攻秦,是在公元前318年,当时秦国还未成大气候,六国联军一路打到,眼看胜利在望,“纵约长”突然变孬,吵着要讲和,结果导致人心涣散,各国先后撤兵,秦军趁机出关追击,斩首八万两千人,合纵以惨败告终。
第二次合纵攻秦,是在公元前296年,为了报复秦国扣留他,联合齐、韩、魏、赵、宋五国攻秦,可惜孟尝君私心作祟,意志不坚,稍稍获胜,便又主动与秦媾和,合纵半途而废。
第三次合纵攻秦,是在公元前287年,嬴稷不满于称王而自称“西帝”,乃与赵、魏、韩、燕等四国联兵攻秦。五国目的不同,各有打算,进至荥阳、成皋,便互相观望,不肯首攻。嬴稷为破坏五国联盟,又主动取消帝号,联军见此,亦无心交战,结果各自撤兵。第三次合纵攻秦,未交战即告瓦解。
第四次合纵,也是唯一成功的一次合纵,就是十年前(公元前257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后的那次大胜。此役信陵君率领约三十万魏楚赵合纵联军,大破三十万秦军,一举收复了赵国与全部失地。
第五次合纵,是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邯郸大败后,转而去攻打最弱小的与周室,想挽回颜面,这时西周君站了出来,号召韩赵魏楚一同攻秦,联军尚未完全汇集,秦军就反扑过来,大举攻打西周王城(位于今河南洛阳西北),西周君害怕的不行,只得亲至咸阳向秦王叩头谢罪,并将其三十六邑全部奉献于秦。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六国每次合纵都这么难?
,以临时凑集之散乱联军,攻整齐约束的鼓勇之师,这的确很难,历史也证明,从古到今联军作战,没几场是胜利的,这几乎成了考验每个名将的一个大难题,毕竟历史上拥有兵仙般“多多益善”之超级指挥能力的人,屈指可数。
但这个大难题对信陵君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合纵攻秦,最重要的就是坚定思想;联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人心;而这两点,恰恰是楚怀王、孟尝君和周天子最缺乏,信陵君最具备的。
,信陵君扶危济困,窃符救赵,对赵国有再造之恩,却坚持不受赵国五城之封,如此大公无私,深受六国王侯敬仰与信任,故而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号召力;,信陵君的豪侠尚武与深入市井的作风,皆能化作其亲和将士的人格魅力;,信陵君、任贤用能、讲求实效的做事方式,天然是凝聚大军的将帅德风;,信陵君门客中各方人才都有,公子皆能虚心请教,故而能广学天文地理兵家战阵,博采众长而自成一派,运兵谋划如天马行空令人叹服,这就是当之无愧的联军统帅,六国之中,无人不服!
所以即便此次合纵秦国比之前更强大,五国比之前更弱小,秦军统帅蒙骜更是天下一流名将,但信陵君仍然信心满满。此战非同小可,乃六国生死存亡之战!此战若胜,六国尚有重新崛起之机遇;此战若败,则山东军力崩溃,再难撄秦之锋芒,败亡指日可待。信陵君必须胜,也必胜,不成功,便成仁!
当各国援军赶到魏国时,蒙骜已穿越豫西走廊,正在围攻韩国南部重镇郏州(今河南郟县),王龁则率领另一支大军,在后方河西地区的华州(今陕西华县)为其后援,并保障渭河粮道的畅通。信陵君得报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郏州与华州相差五百里,蒙王二军势必难以互相照应!很显然,轻敌的秦军把战线拉得太长,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信陵君定下计策,决定避实击虚,迂回作战,深入河西,集中兵力,先打王龁!
很显然,蒙骜连战连捷,士气正盛,很不好对付,而王龁虽然也是宿将,但他在信陵君手下多次吃了败仗,又连遭一党排挤,如今沦落到只能给蒙骜搞后勤,必定怨气连天毫无战心,
于是,信陵君派军队插上自己的大旗,坚壁深垒,坚守不出,与蒙骜相持;自己却偷偷带着其余四军,星夜兼程,迅速向西,直达黄河西岸,然后沿着黄河向南直插,深入敌境,到达华州侧后方、黄河与渭水汇合的地方。
所谓兵法,看起来很复杂,其实研究透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原则。
第一避实击虚,也就是集中兵力攻打敌人兵力薄弱之处。
第二致敌而不致于敌,也就是尽量的调动敌人。合纵作战,最怕持久,久则联军内部必生事端,所以信陵君必须调动敌人主动来战,速战速决,一战功成!
如今,第一条原则信陵君已用,现在该用第二条了。秦军远离国境攻打郏州,靠的渭水进行后勤补给,只要切断秦军这条生命线,王龁必定大失所措,到时候想怎么耍他都可以。
于是信陵君定下计策,先派赵国的军队去袭击秦军在渭水上的运粮船,其余各军却埋伏在半路,准备热烈欢迎王龁前来送死。
果然,王龁一听说粮船被袭,赶紧出城前来救援,却没想军至半途各国军队一齐杀出,将秦军团团围住。
王龁毕竟是秦军宿将,虽遭了埋伏,却并不着慌,只是奋力突围,秦军也确实厉害,冲起来挺猛,一军打数军,竟然不落下风,双方从早上一直混战到黄昏,。
待到双方打疲了,都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信陵君才使出杀手锏,率预备队杀了出来,他身先士卒,带头高喊道“汝渭河粮船,已为我军所夺,秦将早早来降,免污无忌刀斧!”
联军一见偶像信陵君亲至前线,当下士气大震,遂重振精神,朝秦军疯狂反扑,与此,劫粮的赵军也反身杀了过来,秦军激战一日,早已疲惫不堪,又闻粮船被劫,当下,诸侯联军一发狠,顿时抵挡不住,全军崩溃四散,亡命败逃。
王龁带着残兵败将一边逃一边纳闷咋信陵君一来,诸侯军的实力就突然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呢?他可真是我命中的克星。
不要纳闷,我亲爱的王将军,告诉你答案吧,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秦军死伤大半,一路直接逃回华州,说啥也再不敢出来了。经此一役,老将王龁心胆俱裂,从此便退休养老,再也没有领军作战。
信陵君没有闲工夫去追王龁,因为他还要对付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蒙骜。
在秦国历史上的所有名将中,蒙骜基本可以排在第四位(前三位是、、),他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信陵君的把戏,他早看破了。
——你不就是想先干掉王龁,然后打我,来个各个击破吗?那我就将计就计,让你去攻王龁,待你们相持不下,我再从后夹击,活活夹死你!
于是蒙骜也学信陵君的计策,派一帮老弱虚建大营,与楚军相持,然后尽驱精锐,回身向华州方向攻去。
这本是个非常高明的计策,却不料王龁太没用,只一日就被打败,待蒙骜心急火燎的追到河外一带(即河东),信陵君早已的等着他了。
等到蒙骜发现王龁已然败回老家,一切都已经晚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迎战。
蒙骜的确很厉害,但他也不是神仙,他不可能带着一支赶路赶到的军队打赢一支刚打完胜仗士气高涨且以逸待劳的多国联军。
结果一战下来,秦军损兵万余,不过总算暂时打退了联军的进攻,于是蒙骜命令秦军驻起营寨,整顿兵马,好好休息一下,来日再与信陵君一教高下。
可惜,蒙骜来不及休息了。
郏州的楚军,竟然不知如何探听到秦军精锐已去,乃在蒙骜离开的第二日,攻破了秦军老弱把守的冒牌大营,然后,追着蒙骜的屁股打了过来。
别忘了,信陵君的耳目遍天下。蒙骜的这点小计俩,哪里瞒得过他!
于是可怜的蒙骜秦军未等扎好营寨,屁股就被楚军刺了一刀,信陵君接着引大军从前面攻了过来,打得秦军。
真倒霉,本来想夹击别人,没想到自己被夹了,无奈之下,蒙骜只好含恨吞下失败的苦果,背着生平唯一一场败仗急急忙忙往函谷关方向撤退。
诸侯联军乘胜追击,杀伤秦军无数,一路竟远追至函谷关下,咸阳大震。
有史以来,函谷关(后称潼关)就是天下第一雄关,古今多少名将,都对它无可奈何。
秦末,西伐关中,函谷关攻不进去,只能绕道入武关,曲线灭秦,而且这还是拜秦军主力被全灭所致。
汉末,讨汉中,凉州诸将以疑惧而反。率众十万扼守潼关,曹操顿兵关前,久攻不克,只能北渡黄河,从上游南渡出马超军后,历尽艰险,这才击破马超,略定关中。
时期,发军三路攻关中,以猛将窦泰攻潼关,另以军攻武关,自率主力从蒲坂渡河。集中精锐击破攻潼关的窦泰军,高欢只得全线退兵。
“”,的叛军声势极大,却顿兵于潼关之下,屡攻不克。可惜,诏令大将主动出关寻战。哥舒翰被迫出关与叛军作战,大败,潼关亦随之失守,叛军遂得以侵入关中,玄宗被迫幸蜀。
由此可见,正面强攻进入函谷关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蒙骜闭关坚守,任由信陵君如何挑战,就是不出,死也不出,势把乌龟当到底。
怪哉,虎狼之秦咋变成了胆小鬼!
没办法,,打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信陵君连战连捷,却无法给秦以致命打击,这能怪谁呢?怪只怪关中的地理优势太好,秦形势有利,就出关进取;形势不利,则闭关自守,只要像个刺猬般乖乖缩起来,便可轻松立于不败之地。
,信陵君也可以学刘邦或曹操绕道攻秦,可惜联军离国远战,粮草后勤跟不上,无奈只得见好就收,大家在函谷关下耀武扬威一番,也就各自退兵了。
秦兵退入函谷关,不仅新建的太原郡与上党郡又丢还给了三晋,就连秦在中原的许多城市(如三川郡重镇管城,在今河南郑州市区)也被魏军攻占。信陵君带着骄人战绩,凯旋而归,魏国上下一片欢腾,都来迎接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当是时,公子声威震天下,各国诸侯都派人前来祝贺,提出一个不情之请
“公子一战,大挫强秦锋锐,一扫六国阴霾,真乃不世之名将也。公子何不效仿孙吴,定著兵法,惠及天下,以传后世?”
信陵君一听这主意不错,我魏无忌空怀满腹的韬略与强大的门客资源,如果光用来打仗就太可惜了!人家秦相吕不韦不也召了一大帮门客为他写什么《春秋》么?咱们怎能让他专美于前?
说干就干,信陵君便将平日里门客们进献给自己的军事著作归结在一起,又加入自己的合纵思想和联军作战经验,尤其强调如何凝聚军心及提升士气,洋洋洒洒竟有二十一篇之多,名为《魏公子兵法》,并附阵图十卷,出版推向市场,结果销路火爆,连续数年蝉联各大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其实信陵君的兵法未必就有孙吴写得好,但耐不住公子粉丝多,很多人是冲着偶像的签名去买的。信陵君这是出兵法书,相信他如果出写真集,应该还会卖得更好。
不过可惜的是,《魏公子兵法》后来失传了,中国人一向偏好读权谋方面的书,兵法也一样,,留下来的还是孙吴之类的兵权谋家,像信陵君、项羽这样的偏技术流兵书,基本很难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