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考古发现 2023-08-16 21:23www.nygn.cn考古学家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思想家,为两汉著名的儒学宗师。尊儒之风如此盛行,离不开董仲舒的功劳。他针对朝廷所求治国方略,提出应当把儒家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到一起,并积极吸取其他理论的优点,创造一套适合西汉国情的思想体系。

  由于,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虽然,汉朝一开始的经济发展很快,也出现了文景盛世。,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已经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

  之后,董仲舒则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并且,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其心目中所谓的“大一统”。

  之后,这一主张深受汉武帝赏识,最终,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之后,儒学正式登上中国社会舞台,成为封建朝代正统思想,影响后世长达两千余年。以今天的角度看待,他创出的“天人思想”依旧有着深刻价值,散发着独特魅力。

  不过,人们在谈及这以思想时,总会主观上将它当做封建迷信的“宗教神学”,从而,忽略董子思想的内在价值。其实,回顾历史,追随至时期,那时的宗教信仰、思想哲学,不就是通过对上天的信仰衍变而来吗。

  董仲舒学说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重塑至高无上的上天威权,甚至于超越传统的诸神信仰、上天信仰。他的野心很大,敢于探究“天人相与之际”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创出一种“天的哲学”,从而,制造非理性背后的“神秘”感受、意识或经验。

  这是一种特殊且具有独立性的思想体系,简单来说,董仲舒需要借助天的威势使众生产生一种畏惧感。

  董仲舒思想中的“天”与西方的“上帝”有着本质不同。“天”是具有某种神秘性和人格化的至上神,拥有无可争辩的威权。,“天”又是宇宙中的整体,它即无限又独具内涵,统摄世间万物,包含着整个宇宙。

  关于它的内容组成,大致分为十项,即

  “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由此可知,通过“天端”推演,可得出,宇宙间的事物发展规律、数量及其生成、变化与理则等方面。

  而且,在董子思想中,还有一大特点与西方宗教信仰不同。西方人在“上帝”面前,会有一种“渺小卑微”的自卑感受,但在董子思想中,这种情况是不存的。且来看十大“天端”内,“有“人为一端”存在,可见“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还有这么两句话“起于天,至于人而毕”、“毕之外谓之物,物者投其所贵之端,而不在其中”。意思即通过直接贬低“物”的价值,进而衬托“人”的作用,从侧面拔高人的尊贵,摆脱渺小的感受。

  但这样会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人”凌驾于“天”之上,董仲舒随即又补充“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这句话意思为“人之所以尊贵,是相比于“物”,而不是“天”。”

  显然,董仲舒依旧认为“天”是最尊贵的存在,不过“人”的重要性显然要高于其他天端,它虽是“天”造,却是极为接近“天”的存在,,“人”才是万物中最为尊贵的一端。“人”为天下贵,这是汉代学者的普遍共识。但董仲舒觉得,常会有人将它与物混为一谈,便对此加以区分,并在人、物之间增设了一道鸿沟。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拉开两方差距,突出“人”的尊贵及天人之间的相类相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使天人之间与君主统治产生联系,毕竟董仲舒所立的“天人宗教”是为帝王服务的,以治国安邦为主。他根据政治需求,不断完善这套思想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当代政治观。像推行的“天人感应”理论,必须配合帝王统治方能得到实现。

  那么,董仲舒为何如此执着于“天”?

  由上文可知,上古三代先祖对上天有着独特的信仰,董仲舒需要借此塑造威权,引百姓敬畏、尊奉。他营造一种神秘、独特的思想氛围,并加入诸多政治理念,以达到治国效果,显然,这是一种政治需求。,古时有“天子”之称,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正是利用万民对天的敬畏,稳固西汉统治,这是古时常见的“奉天而治”。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天”的含义,那么,我们则很容易将其与“宗教神学”联系到一起。其实,抛去浮华,综合当时西汉政治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分析出董子思想背后的意图。《汉书》则对其评价道“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