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六大黑科技,放到现在不一定能做到

考古发现 2023-08-16 21:23www.nygn.cn考古学家

  1.新石器时代的开颅手术,而且这种原始的开颅手术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发现。

  举中国的例子:200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人类学家韩康信发现,山东大汶口392号墓的主人颅骨的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洞,周围有明显的刮痕以及骨组织修复的迹象。为此,他进行了进一步考证和研究,证明墓主人生前曾做过颅骨手术,并取得了成功。手术后,病人至少又活了两年。这个应该算一个黑科技了。

  2.中国古代人工智能集大成者——马待封!宋代的纪实故事集《太平广记》里就记载了一个技艺神乎其神的木匠,他叫马待封,爱好”机器人”。

  我们如今看到人工智能就想到人脸识别,而马待封的人工智能是人脸洗梳——他曾给皇后打造过一台自动化妆台。

  这个梳妆台有两层,皇后要洗脸梳头了,按下开关,第一层里会有个木头人出来递毛巾梳子,用完了自动退回去。皇后要化妆了,又有个木头人端着水粉出来,等娘娘用完了再自动回到柜子里,这一套操作下来,可不比个丫鬟笨。

  3.中国曾经最著名的奇迹级建筑大报恩寺琉璃塔。国家宝藏上面南京博物院展出了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单单是这个拱门就是国宝级的。倘若是大报恩寺琉璃塔本体,这一座塔可以顶两个。这个塔高78.2米,假如你没有办法理解这个高度,如果按一层楼层高三米来算,这座塔约等于26层楼。哪怕是今天来看,也是一个高层建筑。

  重要的是,大报恩寺琉璃塔是塔型建筑,也就是说,地面的承重,高层的抗火抗水抗风的高层建筑都必须考虑的技术难题,当时的工匠都完美的突破。因为这种高塔,只要有一点瑕疵,在78米的高空都会扩大成一个大问题。比如比萨斜塔,就是由于在建设的时候对于地面承重能力估计不足而导致塔体倾斜。

  4.在兵马俑发掘的时候,考古队发现了一批陪葬的弓弩。发现弓弩并不奇怪,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弩的箭头底边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三个面几乎完全相等。这些弩的机括也是误差十分之小,近趋于现在的标准件。

  现在标准件已经是工业最基础的一部分,标准件的出现让工业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标准件的这种高度的互换性能给古代的后勤减少很大的压力。所以当初秦军的百万大军如果都是统一制式,那这种规模也不是没有可能。惊叹老祖宗的智慧!

  5.地动仪简直是工业设计的开山鼻祖,将形式结合功能完美诠释的“地震仪”美得不可方物。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我国时代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细节上的处理啧啧很牛x对吧~

  6.战国水晶杯:这个战国水晶杯咋加工的。水晶熔点超过1700C,半融化恐怕也得1500C,古代的冶炼炉子超过1000C的都不多。有人说是打磨的,那工作量相当大,而且要有类似车床原理的工具否则工作量不敢想象。这里得先假定古人有能加工水晶的磨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