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叫“秦族”而是“汉族

考古发现 2023-08-16 21:25www.nygn.cn考古学家
  华夏民族首统一于,称其为“秦人”“秦族”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何会弃“秦”用“汉”,难道真是因为秦朝残暴?

  自汉至清两千多年,各朝代国号数十个,先后有“秦人”“唐人”“桃花石”之称,但都被“汉人”逐一击败,“汉人”早已与历代国号无关,成为汉民族的专用词。后,“汉”国号仍为后世诸多建国者沿用,甚至很多匈奴人、沙陀人等非汉族建国者也以“汉”为国号。这在其他国号上非常罕见,他们为何如此?

  从最早汉帝国的汉人到如今凌驾于所有国号之上的汉族,“汉”是如何完成这不可思议的转变,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族称的?

  从China秦到“甚美”的汉人

  我们为何弃“秦”用“汉”,这其实跟China有关系。

  现今,大部分人以为英语中中国China是源于瓷器china,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中国并不源于瓷器china

  China从印度而来,英语最早中“瓷器”是porcelain,中国瓷器则为Chinaporcelain 或 porcelain of China。17世纪,开始出现chinarea (are意思是物品、器皿)来专门指“中国瓷器”。不过后来are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被省去。china和porcelain都可以指“瓷器”。也许是后来china“中国瓷器”名气太大,抢了porcelain风头,彼此起源颠倒。那么问题来了,China从哪儿来?答案是印度。

  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印度梅陀罗笈多王(King Candragupta)在位时,大臣商那阎(Chanakya)所著的《政论》中就出现“Cina”。Cina被普遍认为是China的起源,但对于Cina的具体所指历来争议不断,观点有数十种德国学者李希霍芬(Richthofen)源自越南的日南说,法国学者拉克伯里(Lacouperie)源于古滇国的滇国说等等。

  “China源于Cina,Cina源于秦”的观点最早由1665年由耶稣会士卫匡国提出,后经德国学者劳费尔和法国学者伯希和论证,逐渐成为主流。根据他们的研究,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秦国败义渠(今甘肃、陕西和宁夏一带),吞巴蜀,称霸西戎,又因位于华夏民族西出要冲,与印度在西南缅甸发生贸易关系,秦的名号由此传至印度,译为Cina。此时的印度与中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希腊和罗马存在着活跃的贸易关系和其他交往,受其影响希伯来文的Sininm,罗马拉丁文的Thin,希腊文的Tzinitza,以及英语China都从Cina衍化而来。由此可看出,长期偏居西域,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为戎狄的秦人,是域外文明(尤其是西部)接触最多的华夏民族,“秦人”成为对华夏民族的普遍称呼。

  “秦人”,更喜欢称“汉人”。秦朝建立后取“秦”为国号,始皇北击匈奴,降服百越,进一步扩大巩固了“秦人”使用范围。可在华夏民族内部,秦朝人并不自称“秦人”,他们似乎更喜欢后来的“汉人”。汉人的“汉”虽源自,但并不是刘邦自己的选择,而是被迫无奈才接受的。

  秦末群雄蜂起,和刘邦实力最强,各路人马争先灭秦,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沛公刘邦最先攻入关内,本该获封关中王,但却出了大变故。

  当时的群雄首领主持分封的楚霸王项羽为避免其他势力同自己争夺天下,从各队人马驻扎地就近取名,“分其地而王之”,共有获封为18人为诸侯王,刘邦恰好驻扎在汉水,被封为“汉王”而不是“关中王”。刘邦非常生气,不打算受封,宁愿鱼死网破,攻打项羽。刘邦的气愤是有原因的,这可不仅仅只是封号几个字的差别。相对于富饶的关中及广大的关东,巴蜀作为犯人流放地,汉中也地居偏僻贫瘠,对于“先定秦”有大功的刘邦,这实在是侮辱。此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项羽又出身贵族与反秦力量总统帅关系密切,楚人还善战,天时全在楚军一边,刘邦一旦任性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刘邦定“汉”为国号恰在此时,谋士起了关键作用。萧何劝谏,“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并分析局势,劝沛公忍辱负重,仍可“还定三秦,天下可图”。愤怒而又无奈的刘邦,兴许是从“天汉,甚美”中得到了一些宽慰,这才接受汉王的封号,亲身赴险。不得不说项羽选的这字真心不错。古时有说法,认为汉水流向和天上银河相同,一直将汉和天河联系,提起汉即联想到天,相比其他国号“汉”算是美名。现今汉中市内仍存有古汉台,以此提醒世人刘邦由汉中发迹而定鼎。令人吊诡的是定国号时刘邦分明有机会另取它字,但却仍沿用对自己有几分耻辱象征的“汉”为国号。不过,这也无碍,毕竟汉朝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并不称汉朝人为汉人,而是秦人。这又是为何?

  “汉”的特殊化

  汉朝虽然成立,但至少在之前域外文明仍称汉朝人为“秦人”。《》中大宛列传中记载“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称逃入匈奴的汉朝人为秦人,甚至在汉武帝公元前89年罪己诏《轮台罪己诏》中也有“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勾若马’”。对此,人颜师古的“谓中国人为‘秦人’,习故言也”的观点受到后世最多赞成。

  称呼本质是一种认同,秦朝武功虽然不下于汉朝,但一个称呼获得本民族认同,单纯的武力作用并不大,这需要来自文化思想、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共同支撑。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汉朝对于中国的意义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汉朝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华夏民族更喜欢“汉人”呢?

  汉朝对于中国的意义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熔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和汉朝在政治、宗教文化和经济方面一系列创举有关。秦朝“废封建,设郡县”开始中央直辖地方的政治制度,汉朝立中朝、设刺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并在董仲舒等人努力下,建立度,由此民间精英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开了中国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由以前封闭的功臣贵族集团转变为全国各地精英共同统治的政权。

  宗教文化上的整合更为显著。汉初各地的信仰就由中央管理,各地的神祗都要在长安年建祠,各种巫师、降灵人物都在宫中融合成一体。有学者认为晚年道教盛起,全国的民间信仰结合成为道教的根源,,今日各种信仰方式、祀奉对象和当时相差不大,是宗教的大统一缘故。文化方面,汉武帝“,独尊儒术”尊儒尚法,经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齐聚中央,在太学中学习,学成后回到各地教书,对于全国文化尤其是上层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统一作用。,经济领域汉朝的“贵粟”重农抑商和修建成国渠、六辅渠和白渠使得农业大幅度发展,汉武帝改国营、官营和民营为国营等一系列举措都增加了国家财政,整合了全国经济。

  正,政治、文化和经济上三个层面兼容并包的大系统使得汉朝获得了极大认同,各地不同人群愿意居住长留,奠定了汉朝国号作为华夏民族族称的基础。以至于公元8年汉朝被废除,但国号“汉”并未消失,频频复活。

  最为人熟知当属建立的蜀汉,十六国时期,巴氐的,“”时期五代中的,十国中的、刘龚和刘崇,以及元末都以“汉”为国号。其中有众多少数民族,比如匈奴人刘渊、沙陀人刘知远和沙陀人刘崇等。

  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很明显使用“汉”的人居多,取“汉”是以刘邦后裔的身份攀附与刘邦汉朝和刘备蜀汉关系,以此显示高贵的血统,否定其他政权。这实质上体现了国号的“家天下”本质一个国号代表某一帝王家族。而少数民族以“汉”为政治称号是因在中原建国必须认同接纳融入汉地文化传统,刘渊就曾明确提出“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

  在此,“汉”虽然使用愈加普遍,和政治关系越来越紧密,汉人仍然只是一个并不明确的指向,汉人开始带有浓重的民族色彩是在一段大分裂时期。

  世界第一大民族的诞生

  时,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延续,北朝处于胡汉融合状态,这即激发了民族观念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北朝的北魏,东魏和的统治者都是鲜卑族,对中原居民称为“汉人”或“汉儿”,施行的政策多有歧视意味。

  《旧五代史.张砺传》记载,的张砺在被契丹虏获后说“砺,汉人也!衣服饮食与此不同,生不如死,请速就刃!”民族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20世纪初,满清政权在列强坚船利炮下屡屡战败,传统天下中心唯我独尊的世界观受到严重冲击。国人纷纷向西方寻找救亡图存的出路,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贫弱,正是由于中国非汉人统治,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和国家,缺乏凝聚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