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除雍正外 谁是第二大受益者?
“九子夺嫡”最终以四阿哥继承大统而结束,其政治影响并非戛止,趣怪网的主角可以说是这次政治斗争的“第二大受益者”,仅次于他的皇兄。他在登基的第二天便从一个没有任何爵位的闲散皇子直接被晋封为和硕怡亲王,真可谓“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此人便是“十三爷” 爱新觉罗•。
,为什么胤祥能够得到其皇兄的如此青睐,其一步登天仅仅是因为和雍正关系好,是所谓的“四爷党”吗?为什么胤祥在皇帝时期没有得到任何封爵并遭到囚禁处罚呢?通过趣怪网对胤祥一生事迹的评述,相信谜团将迎刃而解。
“十三爷”的大名以其在影视剧的出现频次(如《雍正王朝》、《宫锁沉香》、《》等)和在大清历史中的地位,相信读者不会陌生。爱新觉罗•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第十三子,其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章佳氏生前本没有得到册封,为康熙皇帝的庶妃,去世仅七日康熙皇帝便追封其为敏妃(皇妃),后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皇帝继位,母以子贵被追封为皇考皇贵妃(仅其一人死后连升两级),并丛葬景陵(康熙皇帝陵寝),开创了大皇贵妃丛葬帝陵的先例。
敏妃去世的时候胤祥年仅14岁,还留下两个妹妹(温恪公主和敦恪公主)一个13岁一个9岁。这对一个少年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胤祥从此更加发愤图强努力进取,一点一点的接近心中的政治目标。很多人可能认为胤祥一直是配合支持胤禛继承大统,其实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前,胤祥的政治声望是要高于皇四子胤禛的,至少在这一时间之前,笔者认为充当配角工作的很有可能是胤禛,而不是胤祥。
众所周知,胤祥和胤禛的兄弟关系最为要好,“亲密无间”形容这二位都不为过,这在帝王之家是极其难得的,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兄弟之间的亲情往往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在胤祥母亲去世之后,由(雍正皇帝胤禛生母)代为照料,兄弟二人之间有了更多接触与交流机会,之间的友谊以及政治同伴关系开始建立,据雍正皇帝给胤祥的祭文所提及“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大致意思是在胤祥少年时,胤禛作为兄长教胤祥学习算学,每次陪同康熙皇帝出巡,两兄弟必定形影不离,雍正皇帝对他们的兄弟之情缅怀之深溢于言表。不但如此,他们兄弟二人在审美情趣方面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爱新觉罗·,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的局面
对于这样一对志同道合,推心置腹,棠棣情深的好兄弟,结成政治联盟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而且其“友谊的小船”之牢靠,超乎你的想象。
胤祥的政治生涯应该从康熙三十七年开始,康熙皇帝带上了年仅13岁的胤祥前往盛京(今沈阳)谒陵后,直至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事件爆发前,这十年间,每一次康熙皇帝离开京师,都必将带上胤祥。
因胤祥的武艺超群且办事干练,所以保护康熙皇帝是他随行的主要工作。皇帝出巡最大的危险不是外部,外部隐患早已经被地方政府官员以及随从将士消除,其实最大隐患往往是来自内部,我们可以想一下,老皇帝一驾崩谁的受益最大?肯定是新皇帝。
当时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太子二阿哥,所以可以推断胤祥作为康熙皇帝的保镖主要任务是监视胤礽并防止其作乱犯上,这也足见康熙皇帝对胤祥的重视与信任。这期间最有政治影响力的事件发生在康熙四十一年,这一年康熙协同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以及十三阿哥胤祥祭祀泰山,祭祀泰山对于古代帝王向来有着非凡的意义,秦皇汉武都祭拜过泰山(那个时候是“封禅”,之后就是“祭祀”了)。
当行至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而无法前行,康熙皇帝就让太子停留在德州休息,并命留下照料太子(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三老爷),祭祀队伍行至泰山,康熙皇帝指派了十三阿哥胤祥代为祭祀,而没有选择年龄较长的四阿哥胤禛,这一举动意味深长。
这一事件之后可以说胤祥的政治影响力空前提高,康熙四十三年,八阿哥的老师在其家书中也提及到“十三殿下为皇帝所钟爱者,前途无量”,就连一般供职的文人都。
至此,应该说胤祥的政治前途是一片光明的,继承大统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来分析一下,假如太子离世,胤祥是不是极有可能取而代之?身处政治中心的胤祥,面对这么大的“诱惑”,没动过这样的心思,是很不合乎常理的。
正是在这样“邪恶”念头的驱使下,接下来的行为让胤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几乎摧毁了他的政治生命和他的一切美好前途。笔者认为,胤禛就是胤祥“邪恶”行为的“帮凶”。
事情来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爆发,三阿哥胤祉出面揭发大阿哥胤禔诅咒太子并查有实据,结果大阿哥胤禔受到了“终身剥夺政治权利和人生自由”严厉处罚(详情请阅读前文),因怀疑诸位阿哥都有不轨行为,被监禁的还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以及三阿哥胤祉和八阿哥胤禩等人,不久后除十三阿哥外,其他阿哥被释放。十三阿哥也在康熙四十八年释放(并不是二月河小说《雍正王朝》所说,圈禁达十年之久),但在康熙四十八年授封皇子的时候并没有胤祥(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都晋封亲王)。
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皇帝朱批胤祥和十四阿哥请安奏折“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被冠以不忠不孝,不可不防的恶名,可想而知当时胤祥的尴尬与绝望。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胤祥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直落千丈?对于这段历史还真是无直接史料可查,史学界公认是雍正皇帝继位后,将这些不利于胤祥的历载给有意删除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通知其他一些历史记载找到些蛛丝马迹。
目前就胤祥圈禁并遭到康熙皇帝冷落有下面趣怪网几种说法第一种,因为胤祥与前太子胤礽走的比较近,被康熙皇帝误认为胤祥和太子一起犯上忤逆而遭到牵连,属于冤假错案。这种说法源自雍正皇帝写给胤祥的悼词。问题是与太子胤礽走的最近的是三阿哥胤祉啊,为什么胤祉没有被“诬陷”?文献记载很清楚四十七年,太子既废,上以允祉与太子索亲睦,召问太子情状,且曰“允祉与虽暱,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列传七·诸王六》)。所以说雍正皇帝的“牵连”说法是有漏洞的。
第二种说法是康熙皇帝为了保护十三阿哥,不给胤祥封爵,让其远离政治圈,将来不被其他皇子迫害。这种说法我认为纯属无稽之谈,这种“保护”方式未免太极端了,无爵位无政治依靠,那就相当于赤手空拳。胤祥可不是那些一直,无心或无力挣储的皇子,他的政治影响力仅仅会因为是闲散皇子而荡然无存吗?将来对立集团掌权想要迫害他,收拾一个闲散皇子岂不是要比收拾一名亲王容易很多?
第三种说法是胤祥为了保护胤禛,将对太子所为恶行大包大揽,将所有责罚揽于一身,自己甘愿受尽责罚来保全胤禛。纪连海老师在他的作品《辣评四爷》中采用了这一观点。这种说法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一下,他们兄弟二人到底谁主谁次?假如是胤禛为主,你胤祥想要大包大揽恐怕也未必能兜得住,其他集团的皇子们可都盯着呢,胤祥很有可能会“白白牺牲”,但如果是胤祥为主,胤禛为辅,那胤祥的大包大揽显然就合理很多。所以笔者给出者的答案是,胤祥暗地里确实做了迫害太子胤礽的事情,而且是“主谋”,后被康熙皇帝查明属实而遭到严厉处罚。
胤祥事件的还真有可能和三阿哥胤祉有关,前文提及胤祉揭发大阿哥胤禔诅咒太子胤礽,很可能也检举了胤祥。虽然胤祥做了什么我们无法得知,以康熙皇帝对他的处罚和冠以不忠不义的恶名来看,应该是很严重的行为并且是查有实据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和大阿哥同谋呢?根据胤祥和大阿哥胤禔的平时关系以及他们二人的政治目标冲突(都想取太子而代之),同谋的可能性不大,那么胤祥的行为应该是“集团”内部策划实施的。
东窗事发之后,胤祥就将全部责任扛了下来,一点也没有推卸给胤禛,这样也就保全了胤禛的政治生命。根据史料记载,在此之前胤禛的人气远不及胤祥,胤禛充其量就是一名表现中规中矩的皇子,并没有太多“出彩”之处,谁也想不到胤禛将来会继位,所以此时的“四阿哥”集团的主角应该是十三阿哥。
我们再来分析胤祉的种种表现也能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胤禛继位后,胤祉就表现不满并积极制造和传播一些“流言蜚语”,雍正皇帝责令胤祉去给康熙皇帝守灵并罢黜弘晟世子名分,这些“流言蜚语”很值得我们推敲,恐怕不见得都是谣言。而后雍正八年胤祥去世,胤祉十分冷漠,并被雍正皇帝圈禁削爵并郁郁而终。
胤祉跟胤祥确实有些私人恩怨,当年胤祉因为胤祥生母去世,百日内剃头而遭到降爵处罚,这个事情距离胤祥去世已经30多年了,并且此时胤祉已经恢复亲王爵位,所以硬往个人恩怨是靠是很牵强的,更好的解释应是废太子之事一直让胤祉耿耿于怀。所以说胤祥的处罚不是“冤假错案”,而是“罪有应得”。对于政治斗争,胤祥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无关。
康熙四十八年,注定是胤祥人生的最低谷,这一年康熙皇帝大封皇子,而胤祥没有得到半点爵位。更加打击他的是,他的两个同母妹妹先后离世,大妹妹死于难产,留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小妹妹出嫁不久,便因病而撒手人寰。胤祥此时的心情是阴郁的,天空是灰暗的。在这种双重打击之下,他年纪轻轻腿部就患上了结核性关节炎(俗称鹤膝风),这种病使他腿部关节肿大,表面起白泡流脓水,是一种很难治疗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病时走路都困难。
胤祥的坚韧的品质不允许自己示弱,直到胤祥的一次坠马,大家才知道,原来胤祥患上了这么严重的病症。康熙五十年,父皇康熙皇帝在回复胤祉奏折的时候还关切的询问了胤祥的病情,询问如何治疗,是否好转,也许这能够让胤祥的内心稍稍好受些。至康熙一朝,康熙皇帝再也没有给胤祥任何机会。但恰恰是这段低谷期造就了胤祥,他学会了深藏若虚、坚韧隐忍,学会了宽宏大度、礼贤下士,更学会了如何审时度势、为人处世。在政治上才华横溢的他,注定不会就这样默默无闻。正是这段曲折人生培养出的优良品质,为他在雍正时期所铸就的辉煌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