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魏延谋反一案的历史真相

考古发现 2023-08-17 13:58www.nygn.cn考古学家

  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继关张马黄赵之后,他是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以其智勇双全,为蜀汉的伐魏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死却成为蜀汉乃至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没有之一。按照小说《》的说法,魏延头后生有反骨,预料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诸葛亮在五丈原濒死之时,就提前安排好了魏延的灭亡之路,魏延因造反而死的说法因为《三国演义》而深入人心。,历史上魏延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要弄清楚魏延之死的真相,必须要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魏延到底有没有造反?或者说魏延有没有过谋反之心?我个人的观点是,魏延根本没有谋反之心,更何谈造反之事!我说魏延没有谋反,主要是基于以下五点原因。

  ,十分信任和器重魏延,魏延在蜀汉也一直官路亨通,步步高升,没有造反的必要。据《·魏延传》记载,魏延是作为刘备的部曲随刘备第一批入蜀的将领。部曲是什么?部曲就是嫡系和亲信,就相当于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而魏延就是刘备的黄埔一期学员。入蜀之后,刘备立即封魏延为牙门将军,和一个档次。

    等到刘备做了汉中王,要派一个信得过又有威望的将军去镇守汉川,北拒曹魏。选谁去呢?当时朝廷上下都议论纷纷,说是非莫属,张飞自己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结果却是让所有人为之惊讶。刘备让魏延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相当于汉川地区的军政一把手。汉中是个什么地方?古人有个十分恰当的比喻,“无襄阳荆州不足以用武,无汉中巴蜀不足以存险,无关中河南不能以豫居”,一语道破汉中对于蜀汉的关键所在。汉中的地形易守难攻,四周高山,在当时是北魏进攻蜀汉最方便快捷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在今天入川大多还是要从汉中经过,说汉中是蜀汉的咽喉与门户,丝毫不为过。刘备登基以后,又升魏延做了镇北将军,如此种种,说明刘备是相当信任和器重魏延的。即使是在刘备死后,魏延也同样是顺风顺水。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建兴五年,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使。

    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可以说魏延在蜀汉政权中是相当有地位的,古人讲究知遇之恩,甚至有”仕为知己者死“的说法,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延虽然脾气很怪,但却是个忠义之人。所以,这是我认为魏延不会谋反的第一个原因,因为没必要嘛!

  ,魏延对蜀汉赤胆忠心,更是一个坚定的抗曹分子。为什么这样说?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在刘备策封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之后的一次大会群臣的宴会上,就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的回答很干脆也很忠诚,他是这么说的”若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若曹操举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是要誓死保卫蜀汉,欲与曹魏抗争到底的赤胆忠心啊。另据《魏略》记载,诸葛亮一次伐魏,魏延主动提出愿领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举收复中原,诸葛亮出于谨慎考虑,没有同意这个冒险的计划。试想如若不是魏延的赤胆忠心使然,他怎么可能会主动提出这个让自己身陷险境的计划,换做别人,大多数都是要找借口推脱的,因为实在是风险太大。

    ,诸葛亮刚死,司马费袆去告诉魏延准备撤军的消息时,魏延的回答更铁腕“云何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事邪?”这个时候,蜀汉所有的将领,包括长史、司马费袆、护军,都认为应该撤军了,而魏延不,他要留下来继续抗曹。我想在刘备和关张马黄赵死后,诸葛亮的抗曹决心都未必有魏延坚定,魏延此时在蜀汉阵营中是最坚定的抗曹分子。所以说这是魏延不会反的第二个原因。

  ,魏延此时并不具备造反的实力。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此时魏延手中大概有多少兵力。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亮制而不许。”子午谷一计,魏延只要精兵五千,诸葛亮都不肯给。而且诸葛亮临死安排撤军计划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令延断后,姜维次之;或延不从命,军便自发”,说明诸葛亮已经做好了放弃魏延的打算,如果魏延手中兵力很多,足以威胁到蜀汉安危,诸葛亮不会也不敢放弃魏延,他很清楚魏延的脾气。我推断魏延手中的兵力肯定是很少的,最多不过一万,甚至不足五千。而此时蜀汉有多少兵力在前线呢?《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一次北伐,是举倾国之兵。这时蜀汉全国的兵力大概有十三万,除去蜀汉各地的驻军、运输粮草的兵力、老弱病残和屯田的兵力,前线能够打仗的兵力统共大约在6——8万人左右。魏延连一万人都没有,拿什么跟蜀汉的数万兵力抗衡?所以魏延此时根本没有实力与蜀汉抗衡,他自己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所谓,魏延不会不知趣到以卵击石的地步,所以这是他不会谋反的第三个原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