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长孙皇后编纂的《女则》到底有何内容?
《女则》是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是唐太宗认为可以作为后世典范的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它的消失或许恰恰能证明这本书绝对不是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好教材。
将历代著名女子的言行摘录汇集,并点评其得失,用现代的话来说,《女则》是一部第一夫人所著的、后宫版的《》。如果为史官所作,也只是理论上的意义,而这位皇后所作,可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操作版。以前,历史上的贤后也不少,比如的明德马后、和熹邓后等,只是汉明帝等都没有像李世民一样夸下如此海口!虽说是李世民爱妻心切,不过他的皇后确实做得几近完美!
对外戚的防范、在宫中提倡节俭、亲蚕等,都能找到前代贤德皇后的影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段不相信鬼神之说的观点和的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长孙皇后是因为太子承乾要奏请皇上为她大赦天下祈福祛病而阻止儿子(李世民的诏书被皇后阻止了,却亲自北上太原到玄中寺为妻子祈福),而班婕妤是因为那个曾经宠过他的皇上因听信谗言要判她死罪而替自己辩解。(同是才貌兼备、贤德有名的女人,命运却如此不同!)
李世民当了皇上,治国之道也要征求皇后意见,皇后深思熟虑说"居安思危,举贤纳谏";用人赏罚喜欢和长孙皇后商量,皇后笑而不答,被逼急了就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呵呵,这个是周武王评价的)。想必在李世民成为皇上以前,这对儿夫妇一起讨论政事可能更自在些。褚遂良劝谏太宗召回罢官的时还说,房玄龄当初在秦王府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帮助秦王呢?可见,长孙皇后在家里可不是只抱孩子、照顾丈夫的女人。而玄武门事变,更是亲尉将士,令其备感振奋。当了皇后,虽说不能公开表达观点、讨论政事了,但"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所以韩非子、出现在她赞扬时,和出现在李世民要杀养马人时,自己更是因盛装劝谏留下千古美名……
《女则》的印刷在开放的大唐无疑传递了一个信息,女人也可以让一个本身很出色的恸哭“失一良佐”,原来女人参与政治也可以做楷模的!想必后来高宗放心大胆把朝政交给协助,估计也是受父母影响太深——即使他年龄小,记的少,关于父母的事估计听得也不少,也许他也希望是夫唱妇随吧!后来王室的场面失控了,武则天、、韦后、安乐公主……
长孙皇后的出现是天时,有不可复制的经历和环境使然,李世民能尊重她、能平等对待她(能干的大臣那么多,为什么治国之道还非要问问皇后意见,赏罚用人喜欢和她商量),而这个皇后又偏偏不像其它能说上话的女人,该SAY NO的时候,却SAY YES或不置可否,她会SAY NO,而且还是说得很智慧、很漂亮。但男人们还是怕了,女人只要懂得孝敬父母、照顾儿女、服从丈夫就可以,还是没有政治观点和见解的好。所以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皇后的高度,而她的“读书笔记”却不见了!
或许如果长孙皇后作的不是“历代名女人点评”、“如何将皇后做得完美”,而是“如何搞定一个皇帝”“如何抓住皇帝的心”……,或许它会流传下来。《女则》对大多数女人来说没有实用意义,皇后只有一个,爱谁谁去。在封建社会,如何讨男人欢心才是头等大事,谁要管功过得失。尤其是后宫的女人,都来不及,谁要管国家社稷如何,受宠的时候还不多替娘家捞点、抓紧时间生儿子,难道等被打入冷宫吗?想来这《女则》也不是女人们爱看的,消失也不足为奇。
长孙皇后写《女则》估计也没有的意思,只是用来提醒自己,毕竟他老公李世民周围有一群人来辅佐他规劝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可没有人来教她如何做个好皇后。《女则》没有留下来还是有遗憾的,我们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著名皇后,不过她本身不是对《女则》最好的注解吗?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是不会视她为偶像的,难道她非要跳出来把李世民打败或管死才是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