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国成英国盟友:俨然同志加兄

考古发现 2023-08-17 14:00www.nygn.cn考古学家

  英吉利扶持大清国

  期间,俄罗斯除了加紧向中国东北扩张之外,还积极谋求进入日本,与美国展开了一场竞赛看谁打开日本的大门。最终美国赢得了这场竞赛,而美俄之间也没有发生任何冲突,甚至还深化了源自美国独立战争的深厚友谊。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交战各方都对美国的中立相当尊重,美国人而给予被封锁的俄罗斯以极大的实际支援。俄罗斯则对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的扩张予以承认与支持,并协助美国人进入了黑龙江流域。在随后的美国内战中,俄罗斯继续支持美国联邦政府。

  主导这一时期美国外交的,是国务卿西华德。他所倡导的“太平洋商业帝国”计划,成为此后100多年美国亚太外交的基石。西华德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提出,美国的竞争对手不在别处,而“在东方那些大陆和海洋上”。“太平洋和它的海岸岛屿以及海外的广大土地”,正是“这个世界更伟大未来的主要舞台”。西华德坚信,“政治霸权随着商业优势而来”,“太平洋上的贸易和商业就是世界的贸易和商业”,,美国只有占领亚洲市场,才能“比迄今为止的任何国家都更加伟大”,而“战舰决不是能被派往国外的最成功的使节”,美国应当通过商业扩张来进军太平洋和远东地区。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之下,西华德实行了一连串基于实用主义的举措,而丝毫不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早在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打开日本大门的时候,西华德就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他在回答参议院的质询时,慷慨激昂地提出“应该质询的,不是为什么要派遣远征军,而是为什么迟至现在才开始派遣远征军。”

  西华德为他心目中的“美利坚帝国”贡献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在1867年,成功地以720万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9500万美元)从俄罗斯手中收购了152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相当于每英亩2美分。阿拉斯加并入美国版图,使美国在太平洋获得和英国在大西洋一样完整的商业和海上霸权。西华德自己认为这是“向亚洲伸出了一只友谊之手”,美国与中日两国成了相距咫尺的邻居。

  在同一时期,西华德还主导美国获得了中途岛,从丹麦手里买下了西印度群岛,并积极进军夏威夷,矛头直指西班牙控制的菲律宾(最终通过获得对菲律宾的控制),而在家门口则从哥伦比亚手中获得建造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将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捷径控制在自己手里。

  在这一连串开创了美利坚帝国万世基业的行动中,美国都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对于美俄关系,西华德在1861年致信美国驻俄公使时指出“美国和俄国将一直以好朋友相处, 直到两国沿着相反的方向绕地球环行半圈后,在某一地区聚首为止。这个聚首的地区便是文明最先出现的地方(指中国)。这一古老文明在经过长期的考验后, 现在变得萎靡不振和束手无策”。近一个世纪之后,历史应验了西华德的预言。

  克里米亚战争远东战场。途中两个暗影区域,分别是俄军成功逃脱英法联军围剿的地方。

  作为世界第一霸权的英国,虽然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成功地堵住了俄国人在近东南下的通道,但随着欧洲建立了新的均势,英国人开始不再热心参与欧洲事务,而是更多地投身于殖民地的拓展。

  与俄罗斯被迫东扩不同,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英法联军,在东方再度联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首都北京,逼迫中国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不过,令英法郁闷的是,其手下败将俄罗斯,此时却不费一枪一弹,与中国签订了《瑗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一口气割去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收获了远超过英法的红利。感慨“(俄罗斯)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它除了分沾英法所得的一切明显的利益以外,还得到了黑龙江沿岸地区,这个地区是它悄悄地占领的。”穆拉维约夫成为俄罗斯的民族英雄,受封为“阿穆尔斯基伯爵”(黑龙江伯爵),迄今他的肖像还印在俄罗斯的纸币上,供后人瞻仰。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与奥地利的传统同盟关系解体,约束欧洲的保守力量瓦解,这推动了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而在俄罗斯越来越积极地向东扩张之中,刚刚统一的德国,为了避免和法、俄两国陷入两线作战,也积极鼓励沙俄向东扩张。而对于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英国来说,要继续有效遏制俄罗斯,其焦点就在东方扶持中国成为反俄战略盟友,乃是当务之急。

  1862年,英国政府计划向仍处于内战中的中国政府,提供一支现代化的舰队及海军官兵,史称“阿思本舰队”(Osborne Fleet)。为此,英国议会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次年(1863年)7月6日,英国首相巴麦尊勋爵向议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为阿思本舰队辩护,正式确定扶持中国政府的对华战略。

  巴麦尊是著名的鹰派,不仅是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而且也是克里米亚战争的主导者之一。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爱尔兰贵族,在1830~1841年和1849~1852年间两度出任英国外交大臣,1855~1858年及1859~1865年间又两次组阁出任英国首相。

  他在演说中一反常态,提出要大力扶持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他说,英中之间的贸易在不断发展,英国应当帮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中国正在不断地“改革开放”之中,更多地将自己融入到国际体系中,而且对国际贸易更为接受和容忍,如果这时英国还不支持中国的改革,那无异于自杀。

  他提出,俄国和法国对中国觊觎已久,英国应该大力帮助中国整顿财经体系、建立强大的陆海军,以抵御可能的侵略。只有英国力量的存在,才能令俄法不敢轻举妄动。他坦率地说,维持中国稳定、推进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英国应当加强对华“忠诚的、坦率的、友好的政策”。

  《泰晤士报》报道说,巴麦尊的演说在议员们的欢呼声中结束。阿思本舰队虽然流产,但中英之间的蜜月情调并未受到大的影响英国的陆军军官们继续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与清军并肩作战;英国的绅士们在赫德率领下,迅速在中国的海外系统牢牢地掌握了主控权,并依托这种财政力量,在随后开始的中,为英国利益保驾护航,中英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俨然成为同志加兄弟的典范,而中国的第一轮改革(洋务运动)被很多西方人看成是“英国化”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英国成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将中国发展成自己的盟友,其自身却在克里米亚战后推行了足足20年的“精明无为”(masterly inactivity)的对俄政策,放松对俄罗斯的盯防。

  这一韬光养晦的核心,在于对掉头向东的俄罗斯减少干预,而致力于巩固英国在中亚地区的势力范围,主要是与印度接壤的周边小国。提出这一政策,其根源在于英国依靠武力捍卫帝国的成本越来越高,试图进行新的尝试。

  这一政策推行20年,英国确实得以巩固了在印度的统治,,其代价相当高昂在英国的“无为”之下,俄罗斯终于完成了对中亚浩罕、布哈拉、希瓦的征服,占据了高达390万平方公里的中亚腹地,对英属印度的北疆构成了严峻的威胁;,也在中国新疆和东北前后侵占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东北亚大国博弈的重要参与者。毫无疑问,这些对英国全球战略构成了严峻的威胁。

  1874年,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立即废除了韬光养晦的“精明无为”政策,而代之以更具进取型的“向前推进”(Forard Policy)政策——即凭借武力,对俄罗斯在中亚和远东的扩张进行全面遏制。自此,英俄之间的“大角逐”(Great Game)走向高潮,而地处中亚的中国新疆、地处远东的中国东北及朝鲜,也成为全球博弈的焦点,东北亚局势变得更为错综复杂,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挑战也空前严峻。

  1814年,战争的结束,可以看成欧洲历史的分水岭。自此,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足足百年。1853年爆发的第9次俄土战争暨克里米亚战争,正好是这个百年间隔的中间点。这场战争,无论是时间节点,还是政治影响,都对整个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影响。

  主动发起战争的“西亚病夫”土耳其,成功地“以夷制夷”,将国运延续了大半个世纪,这场战争实际上也成了土耳其搭台、列强唱戏的国际博弈。战争的余波所及,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尤其是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与东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