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最成语故事(从功高盖世到死于非命,八个
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2022-09-25 发表于四川
上一篇讲了大汉第一谋士张良,今天我来讲一讲“汉初三杰”中的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韩信。
张良和韩信都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功勋,前者获得善终,后者却死于非命。
是什么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呢?
今天我就用八个成语故事来讲一讲韩信的传奇人生,试着解答这个疑问。
不像张良出身韩国贵族,韩信的出身比较低贱。
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一表人才,经常背着一把象征贵族身份的剑,青年时代的韩信生活一贫如洗,以至于经常要饿肚子。
他跑去下乡南昌亭长家里蹭饭吃,一蹭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受不了了大小伙子真不要脸,我们家都快被你吃穷了!
有一天,亭长的妻子早早地做饭,全家吃了,等到饭点韩信去的时候,饭已经没了。
韩信明白她的用意,他自尊心很强,一怒之下就再也没有去南昌亭长家。
可是人得吃饭啊!
于是韩信去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旁边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估计听到了韩信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就拿出饭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感激,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
大娘生气地说“一个大丈夫,却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贪图你报答吗?”
后来韩信发达了以后,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送给她一千两黄金作为报答。
他也给下乡南昌亭亭长一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成语积累一饭之恩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近义词“一饭千金”。
因为贫穷被人看不起,青年韩信经常会被一些地痞流氓欺辱。
一天,他正在街上走,有个少年拦住他挑衅说“别看你长得这么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不怕死,就一剑杀了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伏下身子,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韩信胆小怕事。
韩信做了楚王以后,召见那个曾经侮辱过的少年,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大家说“这是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了一时的侮辱,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成语积累胯下之辱
原指韩信从少年胯下爬过的耻辱。后形容有才干的人在未得志时,受到的鄙视、嘲笑和侮辱。
韩信的成与败都和一个人有关,那个人就是丞相萧何。
秦二世二年,韩信投入项梁军中,项粱战败,韩信又跟着项羽,他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纳。
后来,韩信便脱离项羽,归顺了刘邦。
丞相萧何多次跟韩信谈话,认为他是位奇才。
韩信仍然没有得到重用,他估摸着萧何已多次向刘邦推荐自己,大概是没什么戏了,所以就干脆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赶忙跑去追他。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又惊又怒,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为什么逃跑?”
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
萧何说“韩信。”
刘邦又骂道“将领逃跑了几十人,你都不追,却去追韩信,你不老实!”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
刘邦说“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
刘邦说“任命他做大将军。”
萧何说“那就太好了。”
正是萧何的极力推荐,让韩信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一员大将。
,韩信的死也是萧何一手策划的。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有杀掉韩信的想法,但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不久,代相陈豨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
这时候,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的妻子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来,就和萧何商量,打算骗韩信说陈豨已被俘虏,群臣都要进宫祝贺。
萧何对韩信说“就是有病,也打起精神进宫祝贺吧。”
韩信万万想不到萧何会出卖自己,就放心地进宫了。
韩信一进宫,吕后就命令武士把他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成语积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刘邦麾下的猛将很多,但只有韩信可以单独指挥大军作战。
楚汉战争开始后,刘邦趁着项羽北上攻打齐国的机会,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攻楚国,占领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项羽闻讯,率领精兵三万人离开齐国,长途奔袭,在彭城以东的睢水上跟汉军激战,大败汉军,汉兵的尸体堆积如山,睢水都被堵塞了。
刘邦败退到下邑,十分沮丧,觉得自己一个人打不过项羽,便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
张良进言说“有三个人可以。”
刘邦说“哪三个人?”
张良说“黥布和彭越,这两个人可以利用。您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舍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成语积累独当一面
当承担、担当。
原意是单独指挥军队作战,迎接一面之敌。后泛指独立担当或领导一个方面的工作。
就像作家有代表作一样,一个名将也有他的代表战役。
对于韩信来说,就是攻打赵王歇的战役。
韩信是如何指挥这场战役的呢?
,韩信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命令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营地,插上汉军的旗帜。
韩信又派出一万人作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
赵军远远望见,都捧腹大笑。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
不一会儿,汉军假装战败,退回水边阵地,赵军果然倾巢出动,前来追击。
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越战越勇。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见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大为震惊,队伍立刻就乱了。
汉军前后夹击,取得了大胜,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背后靠山,前边临水’,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们的士兵并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如果有退路,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成语积累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韩信曾经有一个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好机会,他主动放弃了。
攻下赵国以后,韩信接着进攻齐国,大破二十万援助齐王的楚军,杀了楚将龙且,占领了齐国。
这时候韩信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是事实上刘邦、项羽之外的第三股势力。
项羽听说龙且被杀,有些害怕了,派说客武涉去劝说韩信脱离刘邦。
韩信对武涉说“我侍奉项王,不过当个卫士,言不听,计不从,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拜我为上将军,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我绝不会变心的,请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武涉走后,又有一个叫蒯彻的人劝韩信自立为王,也被韩信拒绝了。
成语积累解衣推食
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慷慨地给予关心和帮助。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韩信因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
刘邦始终对韩信不放心,他想削去韩信的兵权,却苦于没有理由。
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收留了项羽的旧将钟离昧,有谋反的嫌疑。
于是,刘邦假称自己要到云梦泽巡游,派使臣通知各诸侯前往相会。
韩信感到惴惴不安,他想发兵造反,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觐见刘邦,又怕被擒。
这时有人跟韩信出了个馊主意“杀了钟离昧去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韩信去见钟离昧,坦白了这件事,钟离昧说“汉王不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你想杀我讨好汉王,我死了,下一个死的就是你。”
于是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厚道人!”然后自刎而死。
韩信拿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命令武士把韩信绑了。
韩信说“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本来应当被烹杀!”
刘邦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了刑具。
到了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改封他为淮阴侯。
成语积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鸟打完了,就把弓收藏起来。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有功之臣成就事业后被杀掉或抛弃。
韩信离开了自己的封地,又失去了兵权,好比蛟龙被困在了陆地,猛虎被关进了囚笼。
他闷闷不乐,托病不去上朝。
但即便到了这时候,他说话的口气仍然很大。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看我带兵打仗能带多少人马?”
韩信说“不超过十万。”
刘邦说“我能带十万,那你呢?”
韩信回答说“我越多越好。”
刘邦说“奇了怪了,您越多越好,怎么还被我俘虏了?”
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韩信被萧何和吕后合谋杀掉以后,刘邦平叛回来,听到韩信的死讯,又高兴又感到惋惜,问吕后“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
蒯彻就是当初劝韩信自立为王的辩士之一。
成语积累多多益善
益更加。
形容越多越好。
EASTWEST
写在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为什么张良和韩信的命运如此不同呢?
司马迁说假如韩信能够像张良一样学道谦让,不夸耀功劳,不恃才傲物,就没事了。
易中天老师分析说韩信“犹豫狐疑、患得患失”“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这些都是造成他的悲剧结局的原因。
这些都是从韩信的角度去想怎么才能避免悲剧,但有没有个人以外的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我们想象一下刘邦和韩信的互动
韩信在刘邦身边,心里犯着嘀咕“他会不会怀疑我对他有威胁?会不会拿我开刀?要不干脆反了算了?”
刘邦心想“这小子看我眼神怎么不对?一定心里憋着坏呢!最好还是先下手为强?”
双方的猜疑和不安全感越来越深,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是刘邦杀了韩信,就是韩信真的造反。
整个过程就像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韩信的个性是狂傲了一些,不过假如活在今天,顶多就是人缘差,升职加薪慢,绝不会有性命之忧。
真正杀死韩信的,既不是刘邦、吕后和萧何,也不是韩信的张狂性格,而是皇权之下畸形的君臣关系。
我们今天给孩子读历史,并非为了让他们学会古人的“处世之道”,而是要让他们从对历史的学习中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毕竟,我们所期待于他们的,是创造一个未来,而不是复制一个过去。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