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历史之最(金湾这个镇竟藏了这么多个秘密!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0www.nygn.cn考古学家

金湾区红旗镇,有着50多年的历史,,你知道红旗镇为何得名吗?以前的红旗镇,又长什么模样?

今天,小金要曝光一批老照片~多数都摄于70年代末及80、90年代!

▲图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白藤山和红旗华侨农场场部地理环境。


红旗镇华侨农场

原是在6856部队白藤围垦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广大干部职工经历了50多年的艰苦创业,取得卓越成就,这里曾是广东省著名的甘蔗糖化基地海产养殖和孵化基地

▲图为解放在白藤山开山凿石的情景。

1963年12月,人民解放野战部队6856师进驻此地,开始了围海造田。

▲图为红旗镇八一大围大堤的南段

从1963年9月至1965年底,经过了两年的艰苦奋斗,解放部队筑起了从白藤山至大林山全长8.5公里的一道防洪大堤,这道大堤经受了1964年和1965年两次强台风的考验,战胜了狂风暴潮,并围起了2.2万亩的土地,实耕面积1.6万亩,并于1966年投入生产,主要种植水稻。

▲图为原广州部队驻白藤围垦基地指挥部

即1963年至1969年6856部队司令部,现为金湾区红旗镇社会服务中心及附近一带。

1969年12月,在解放生产基地基础上成立佛山地区国营红旗农场。1973年10月,红旗农场由地方国营农场转为省属国营农场,隶属广东省农垦总局管理。

▲图为原红旗农场职工宿舍旧址。

此地位于三板至白藤大堤西南段,原是解放6856部队的操场,1966年10月,这里举行过民庆祝八一大围围垦成功万人大会。

▲1963年——1964年磨刀门至鸡啼门滩涂淤积围垦示意图。

从这张图里可以了解到西江入海口的滩涂和沙田围垦概况,可以看出八一大堤的建成对抵御台风暴潮、保障鸡啼门东部(包括大林、小林)全部耕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原解放6859部队团部所在地,位于大林山东部。

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有办公室、会堂、操场、宿舍等。1969年部队撤走后曾用作红旗农场“八一小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