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气温历史之最(四川气候为何总是“冰火两重
注意看,这是前段时间四川的气温地图,像极了一口鸳鸯锅。
在“红锅”里的攀枝花、凉山州以40℃左右的高温,刷屏全国高温榜,马路上都可以煎鸡蛋。自贡、泸州、内江的“热度”也毫不示弱,一度比肩重庆,超过中国几大传统火炉城市。
,就在四川的“红锅”烫得遭不住时,四川的“白锅”白天20℃,晚上只有几度。
你以为这是偶然?
事实上,冰火两重天的极端反差,才是四川气候的常态!
攀枝花气象台在5月底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城区的最高气温突破40℃,创下历史极值,一夜入夏。
同样的时间,甘孜阿坝却还在“过冬”,最低温度只有两三度,绵阳北川山巅、九寨黄龙甚至下起了雪。夏天看雪,这或许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曾经有一份数据,统计了成都从2011年到2021年间的晴天天数,结果却让人十分意外十年时间,成都竟然只有200多个晴天,反观之,成都仅一年就有200多个阴雨天。
但同样在西南盆地,成都以南的西昌却被称为“小三亚”,意思是不用去三亚,在西昌就能享受到同样充足的阳光浴。和成都一年200多个阴雨天相比,西昌一年有200多个晴天。
四川降雨量的分布也有着极大的差别,中国的雨城——雅安,一年365天就有218天在下雨,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和江南雨季的淅淅沥沥不同,雅安的雨下起来和不要钱一样。
而在川西高原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下,最少的甚至不足400毫米,每一滴雨都显得尤为珍贵,被视为“大自然的恩赐”。
在全国风能资源版图上,四川是四类资源区,即业内所称的“贫风区”,但这并不代表四川就没有风资源。从四川风资源分布图看,同样像极了一口大的“鸳鸯锅”,反差极大。
成都平原及川东堪称四季无风,这不是说真的没有风,而是因为大多数时候这些地方的风速太小,让人几乎感受不到。
但在川西南的凉山州,年平均风速达到7米/秒左右,既可以为当地提供日常生产生活用电,还能够通过“西电东送”创造经济财富,目前四川在建的最大风电项目就落户在这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四川是成都及周围区市县组合在一起的巨大平原、“凹”字形盆地,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正所谓“天府之国”当如是也。
实际上的四川,一共占地48.6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占地面积第二大的省份。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个别称——微缩的中国。
从地图上看,四川西、西北与青藏高原相连,北面是秦岭山地,南接云贵高原,东面又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大陆地势有三大阶梯,四川就占着第一、第二两级。
结果就是,四川自西向东地势急剧下降,西部和东部的地貌大不相同,少有人知道,四川除了盆地和平原,还有丘陵、山地和高原,其中高原占地面积更是达到四川总面积的一半。
极度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四川撕裂般、反差极大的气候差异,也导致川西和川东,就像中国东西省份的两个极端。
一边是高原藏区,一边是湿热南方。
一边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一边平均海拔只有200~750米。超5000米的垂直高差,让川东和川西人也成了世界上距离最遥远的一群人之一。
一边是高原气候区,年温最低在0℃以下,一边是亚热带气候区,年温最高可达20℃。当川东人在享受春暖花开时,川西人也实现了冰川自由。
一边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是全国日照较多的地区,一边年日照时数少于1400小时,又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区域之一。
……
如果想看不一样的风景,如果想一天经历春夏秋冬,不需要出省,从川东开到川西就行了。
四川气候,就是这么极端撕裂,又极度包容。这或许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文来源看透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