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冬天,首都北京举办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冬季奥运会。冰墩墩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
众人热烈讨论着吉祥物、奥运赛事的,不少人会联想起已经过去十五载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
仅仅是一首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就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更遑论吉祥物福娃遍布大街小巷。
在19世纪初,那个智能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代,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有如此的影响力,可见当年为其倾尽了多少人力物力。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资金总投入约3000亿人民币。要知道,当年北京市GDP的总量不过10000亿人民币。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击缶而歌》
换而言之,光是举办一届奥运会,就要消耗北京市一年GDP总数的三分之一。
而2008年还是金融危机席卷、经济并不景气的一年。
那么在当年投资如此巨大的北京奥运会,如今15年过去,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落实基建 福泽后世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显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需要使用37个比赛场馆、5个相关设施和60多个训练场馆。
37个比赛场馆中,北京地区31个。6个分别位于秦皇岛、青岛、香港、沈阳、天津、上海6 个城市。5个相关设施是奥运村、记者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中心、数字北京大厦(即奥运会赛时技术运行中心)。
其中最烧钱也最为知名的,是在奥运会后一跃成为北京市地标性建筑之一的鸟巢。
鸟巢
但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即使是鸟巢,总投资额也不过22亿!而其他的场馆建设以低于鸟巢的建造费用计算,总计也不过1000多亿。
那么剩下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为了顺利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财政在城市交通方面的投资在1782亿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685亿,水资源以及城市环境建设,分别投资161亿和172亿。
总计2000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建狂魔”的称号可见绝非浪得虚名。
如此大手笔的基建投入,是为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但也不仅仅只是为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以人为本,是国家治理的根本理念。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最直接的作用是便利了奥运会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但最关键的作用,是使得市民出行更加轻松快捷。
2000亿的基建投入,看似用处只在一时,实际上则功在千秋。
彰显国力 树立威望
2008年,是不太平的一年。
汶川大地震的内忧让全国上下揪心之余,来自外部的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刚刚跻身发展国家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难免会遭受冷遇。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则是在用实力向参赛的200个国家地区代表队展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
从前不了解、不出彩的一个东方国家,竟然具有如此令人心醉的文化!
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改观。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 One Dream
从改观到感兴趣,再到好感,这个递进的过程,只需要一个突破口。
而这个突破口,便是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系列蕴含文化精华的展示节目打开的。
不仅仅是国际社会舆论风向的转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也更加拥有话语权。
毕竟,即使是面对内忧外患交织的困境,中国也有能力、有自信以最好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
事实证明,2008年奥运会完美地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在国际奥委会正式发布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最终报告》中,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
“无与伦比”,可见这位见识过数个国家举办奥运会场景的主席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评价之高!
罗格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论是人员组织,还是场馆设置,甚至包括比赛成就等方方面面,都是令人瞩目的。
一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各项突破性记录鼓励了新一代青年更加奋勇向前;另一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让世界奥运会史多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不仅安抚了人心惶惶的内部局面,更是在国际舞台上一举树立起了大国的威望。
民族自信 包容进步
时至今日,提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没有哪一个中国人的语气是不带着骄傲的。
让我们骄傲的,并不只是奥运会成功举办本身。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们无数的同胞迎着困难险阻,克服千辛最终完成的一幅漂亮答卷。
答卷上书写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魂。让中华民族得以以无比漂亮的姿态,完成国际舞台上的亮相。
我们骄傲的,是我们拥有在逆境中依然不屈不挠的精神!
不仅如此,主题曲《北京欢迎你》中全部明星免费为奥运会献唱演出,无数百姓自告奋勇争当志愿者,为奥运会顺利举办贡献力量。
我们骄傲的,还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流淌在脉里的爱国赤忱!
由衷地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才能够真正滋养起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而拥有了自信,人才能做到开放包容。
接待了来自200多个国际地区的运动员代表队与数不清的国家记者团之后,一直埋头苦干求发展的中国人抬起头,看见了与从前不一样的风景。
看见美好、向往美好,就会努力地朝着美好改变。
于是社会风尚比从前更加地开放,经济形势不乐观带来的低迷思潮被包容开放的理念击退。
社会面貌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也得到了外国优秀文明成果精华的滋养。
中国日渐摆脱过去相对封闭的局面,迎来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春天。
,针对“我国投资3000亿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如今15年过去,是亏还是赚了?”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赚了。
不只是赚了,更是大赚特赚!
3000亿,其中1000亿打造了奥运会的场馆及相关设施,让奥运会有举办的基础。
2000亿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百姓能够切实享受到政府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处,功在万民,福泽后世。
而这笔巨额的投资,更是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亮相。大大树立国际威望的,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对外,中华文化借助2008年奥运会这个媒介展示出了迷人的魅力。对内,文化的成功输出也让中国人开始向外走出,从相对封闭走向了开放包容。
凡此种种,细数下来,又有谁能说这3000亿不是大赚特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