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之最历史(广西第一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凭什
如果没有桂林,广西的历史底蕴会是怎样地?
这样的假设,难以验证,可以肯定,广西这片土地将很难与中原各地谈“历史文化”的相关话题。囊中羞涩的广西,单凭桂林便有了与中原文化中心切磋切磋的自信,可见桂林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
中华文化的发祥地,由于地理、交通 、经济等因素,历来难以辐射到偏远的地带,尤其是边远、交通不便、少数民族集居之地。
但在1982年02月08日,国家公布了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桂林赫然位列其中。
在地图上标记出这24座城市的分布图,惊讶的发现,东北、西北几乎空白,而西南地区也大都是凭借自有少数民族文化而位列其中,桂林居然凭借汉文化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位列其中,令人诧异?
广西的地理环境其实相对封闭,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中原文化应该很难持续的触达广西。
而广西最早又是百越之地,拥有着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文化,是什么打破了文化壁垒,有了文化融合的开始,让广西北部的桂林成为汉文化为核心的历史名城?
相对地形封闭的广西,如冥冥之中神灵安排般,在桂北与湖南交界处,留出一条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00余公里,最宽处30~40公里,最窄处仅几公里的走廊——湘桂走廊。而北部的中原文化,随寒风破口而入,直抵桂林,深入广西腹部。
在有三条走廊雄踞于中华大地上,西北的河西走廊、东北的辽西走廊、南部的河西走廊。其中河西走廊最为著名,由中原文化中心,西北而行,过甘肃,出新疆,达西域、中亚、南亚乃至中东、东欧,堪称“黄金走廊”;皇太极顺辽西走廊,直入中原,建立大清,为“龙兴之路”;而湘桂走廊,汇通华中、华东、华北与两广、云贵乃至东南亚,实为“文化桥梁”。
▲湘桂走廊
有了这样一个“桥梁”之后,楚越交会之地,便有了文化碰撞的基础。
历史上,湘桂走廊既是楚文化与百越文化的交汇之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之地,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桂林历史文化形成的基础。
这样的文化碰撞,始于舜帝南巡与舜德南,大致是以潇、湘二水流域为中心的区域,包括湖南湘潭、邵阳、永州一带,广西桂林、梧州一带,广东韶关一带。在商周时期,湘桂走廊为百越文化的桂林输送着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日渐强势的中原文化持续通过湘桂走廊汇入桂北地区。
可以说,秦汉至明清,中原文化对于桂北的影响,乃至对于广西腹地和东南亚的影响,都未曾停止,而这都有湘桂走廊的身影,这是大自然给桂林、广西、中华大地的恩赐。
灵渠,一条顺应天意结合古人智慧的黄金水道,加速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让桂林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不是贺州、韶关、清远。
翻开广西的地图,两条非常相邻的大江,它们分别为湘江和漓江,最近处相隔不足30公里。湘江源头源于桂林兴安县东,漓江源头在兴安县西,湘江过湖南汇于洞庭湖,漓江流入珠江归于海,老不相往来。
秦统一六国后,志在岭南。
秦人认为通往岭南的大门,就在湘桂走廊!秦人对于岭南更趣怪网希望是久治而非扫荡,如何打通交通成为关键。
在古代,水路是大规模行的极佳方式,通过运河可以源源不断、高效的运送士兵和物资,久战而不得的秦始皇采纳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将老不相往来的湘江与漓江打通,引三分湘江水入漓江,称为“湘桂运河”也称之为——灵渠。
有了水路的支撑后,秦人为防止越族人的反抗,修筑了可驻几万人的事要塞,至今遗址尚存,被称为“秦城遗址”。
灵渠的出现,为更多的汉文化直达桂林,创造了无法替代的条件。连接中原与岭南还有其他的道路,为何是湘桂走廊,永州——桂林一线?!
在水运通航之前,中原与岭南有着其他的选择,横亘于中原和岭南的五岭山脉中,有多条通道,即大庾岭与骑田岭之间的赣州——韶关通道,骑田岭与萌渚岭之间的郴州——清远通道,萌渚岭与都庞岭之间的道州——梧州通道。
而这些通道,都要攀越诸多陡峭的山间小道,道路崎岖难行,无法实现大规模、高效的通行。而灵渠的出现,让汉文化顺湘桂走廊过桂林,而深入岭南腹地成为无二的选择 。
西汉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在中原通往岭南的险道之上修筑了四座关隘,韶关、阳山关、镇峡关、严关。
严关,便位于湘桂走廊的咽喉,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是广西最为古老的关隘。
严关建于严关镇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峡谷间,两山对峙,中间一孔道,铸造关隘的理想之地,现存关垣是1636年(明崇祯十一年)修筑,以巨石结合两山成为严关,全长43.2米,宽8.23米,高5.3米。关门居中,门宽2.9米,高3.79米。关门是1851年(清咸丰元年)重建,内外上额刻有“古严关”三个大字,古朴巍峨 ,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回看瘴岭已无忧,尚有严关限北州。
裹饭长歌关外去,车如飞电马如流。
—— 严关
范成大 · 宋
意为严关是南北之限,过了严关,回头一望,已再不愁岭南的瘴气了,可见古人对于严关以南是如此不适。
中原王朝与岭南,也在沟通与防御之间。
而严关,也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从秦始皇对岭南越族人的战争开始,围绕着严关一带的战事不断。而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分五路出击南越,其中一路“出零陵,下漓水”经严关。
湘桂走廊战乱频率最高的时期之一,当属明末清初时期,单清入关后的南越战事就不下三十次。晚清、民国时期战乱依旧不断,太平从广西永安出发,经湘桂走廊,北上入湖南。
在历史的攻防之间,文化也在随之碰撞,数个中原王朝的更替,都将用战争迅速地敲开严关这一道广西门户。
不断的战争将严关、桂林推向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原王朝必将征服的热土。中原文化随着强势的王朝战争,冲击着桂北的越人文化,数千年的洗礼之后,这片土地上早已成为汉文化的名城。
严关,也就成为了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者。
桂林的历史文化,始于大自然恩赐的地理条件,兴于强大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不断交融。于是,桂林有着出于山水,而高于山水的文化底蕴。
而桂林以灿烂的历史文化,列于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列也就实至名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