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最创纪元(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响中,眺望香
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响中,眺望香江之美
——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而作
关铭闻
历史的指针,如伴空谷足音,指向一个重要时刻。
世人的目光,亦随心之所向,投向一个美丽港湾。
今日香江,已然开启盛装模式。维港两岸、金紫荆广场,九龙旺角、中环商区,铜锣湾街头、尖沙咀海滨长廊,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猎猎飘扬;户外巨型广告牌、大屏幕,庆回归标语熠熠生辉;换了新装的“叮叮”电车、天星小轮,载着市民游客盈盈笑意徜徉穿梭,成为最喜庆的风景。
香港特区用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自己的25岁生日。
25年前,香港回归盛典定格在世人的记忆深处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国旗缓缓落下,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紫荆花区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整个香港、整个中国,为之振奋;全体中华儿女,满含热泪。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
25载日新月异,香江故事精彩纷呈;25载风雨兼程,“一国两制”实践成就昭然;25载足音强劲,背靠祖国、面朝大海,香港发展新的画卷徐徐展开。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站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高点,香港沧桑之变、振兴之势、青春之美,尽收眼底。这正印证了习大大总书记的豪迈之言“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的!”
上篇
醒来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一)
北京中轴线北端,承载着百年大党峥嵘记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巍然矗立。
恢宏的时空长廊,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画面,都在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有促发深思的启示。创设“一国两制”、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展览,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沉思。
历史记住了这锥心一幕1842年8月29日,烈日炎炎。一队清朝员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在自己的土地上,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1842年到1898年,英帝国主义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强盗条约,攫取了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1092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南海明珠,怆然北望。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缩影。
清末诗人、外交家黄遵宪曾作《香港感怀》“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传闻哀痛诏,犹洒泪纵横。”
现代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写下《七子之歌·香港》“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曾是这样一幅不堪的图景
港督权力无边,28任港督任命从不征求港人意见,施政无须向香港民众负责;制定歧视华人法律,以“盗贼横行为由”限制华人夜间行走,肆虐50多年后才被废止;自诩文明先进,但在香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实施免费小学教育、才使用社会保障的名称,比英国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1984年前,香港立法局没有一个经选举产生的华人议员。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占人口98%的华人是名副其实的二等公民。
英国学者霍普金斯在其主编的书中谈到,当时“香港是个残酷的社会,穷人在这个社会中几乎得不到帮助”。
150多年间,香港始终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痛。
(二)
母子分离,割不断脉相连。150多年间,备受煎熬的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从未冷却炽热的爱国之情。
铮铮铁骨,可歌可泣。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新界土地的1899年,就遭10万乡民奋起抗争。存放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吉庆围大铁门,见证了这一惨烈壮举。
红色脉,奔涌流淌。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日寇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被誉为“最伟大的救工作”,传诵至今。
拳拳之心,天地可鉴。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凛然向祖国内陆输送物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为中国连接世界、走向国际舞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霍英东、曾宪梓、王宽诚等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曾经,风起香江,歌动中国。1984年的央视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中国人》《始终有你》《国家》等一大批爱国歌曲,经几代香港演艺人士倾心演绎,被无数华夏儿女接力传唱,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
曾经,一抹红色,感动中国。1949年10月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国庆活动。
一首首爱国歌曲、一次次爱国升国旗仪式,折射出香港社会爱国情缘从未间断、游子盼归的渴望始终强烈。
(三)
香港问题必须解决!这是一位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是一位伟大爱国者的迫切愿望。
邓小平对香港饱含深情。1920年9月,年仅16岁的邓小平坐船从上海经香港前往法国勤工俭学,这个“繁华紧要”的商埠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此后20多年间,邓小平又四次踏足香港,“金瓯已缺总须补”的信念,在心中扎下根来。
1978年,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便着手思考谋划解决“香港主权”问题。是年4月,国务院成立港澳事务办公室,召开第一次港澳问题会议。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强调“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
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第一次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办法,推进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
正是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气度和胸怀,邓小平缜密地思考和谋划香港回归问题。所以,当中英两国政府最高层正式过招时,他已成竹在胸。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带着马岛战争胜利的骄矜之色来到北京。这时的她信心满满香港问题大不过马岛,可以强势解决。但这一次,“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
面对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依然有效”,邓小平坚定鲜明亮出三点立场。第一,关于香港主权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第二,关于1997年后中国怎样管理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关于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过渡期不出现大的波动两国政府抱着合作的态度共同解决。这三点主张,为此后双方谈判明确了方向、确定了基调。
没有哪个殖民统治者,会心甘情愿地将侵占的土地交还本该拥有她的本国人民。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中英双方分两个阶段先后进行了27轮会谈和谈判。
英方始终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所谓“主权换治权”,企图只是把主权还给中国,但管辖权仍留在自己手上;所谓“最大程度的自治”,企图阻挠香港特区直辖于中央政府;所谓派驻“英国专员”,企图将未来香港特区变成一个英联邦成员或准成员;所谓“不在香港驻”,企图限制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凡此种种,无理,无据,无义。
谈判过程充满激烈较量。中方事实在握、真理在手,对原则问题寸步不让。
在关键和胶着时刻,邓公一言九鼎在港驻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草签了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各界为之振奋,金庸先生在第一时间撰文,称赞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天才的设想”,“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香港人心趋定,股市迭创高峰,此轮牛市维持长达四年之久。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签字仪式上,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碰杯庆祝的镜头,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重磅新闻。这一胜利意义非凡,它成功达致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一个半世纪多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国际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创立了典范,也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邓小平对此曾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评说,“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
在此后的13年过渡期,中英双方为落实《联合声明》、履行彼此承诺,又在众多领域进行了艰苦谈判,并最终取得积极成果,保证了香港顺利回归。
如果说香港回归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那么香港基本法的起草通过,无疑是它“旋律美得令人心颤”的前奏曲。
从1985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决定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到1990年4月香港基本法正式通过,历时5年。其起草过程千锤百炼、高度民主,体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了广大中华儿女的集体智慧。
今天,浙江嘉兴海宁市政协委员刘培良谈起香港回归时,还不无自豪地说,有两位嘉兴人作出了大贡献,一位是香港著名作家、报人金庸(本名查良镛),另一位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香港名流查济民,他们都受到过邓小平同志的接见,并作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提出著名的“双查方案”,这份家国情怀和历史贡献令人敬佩。
香港基本法是“具有创造性的杰作”,它规定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
香港基本法的顺利通过,意味着香港正式接受了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殊荣——“一国两制”,这个由中国共产党创造,凝聚了中国智慧的科学构想,将在香港付诸实践。
塑造一个新香港、书写一个新传奇的大幕即将开启。
中篇
归来
——不朽香江,风雨无惧
(一)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历史的指针从这里指向香港新的纪元。
香港会展中心庄严肃穆、灯火通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庄严奏响,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徐徐升起,如胜利的花朵盛大绽放。
结束了156年5个月零4天任人宰割的殖民生活,香港这个饱经苦难的游子,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正义事业的胜利。
末代港督彭定康披着夜幕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驶离香港,消失在茫茫大海中。起锚处,正是156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的登陆点。
据媒体报道,彭定康是绕着已成过去式的“总督府”转了两圈后才去登船,带着复杂的心态落寞而去。这位搞政治操弄的“高手”刚上任,就置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于不顾,急切抛出所谓“政改方案”,企图把过去殖民150多年、从未讲过民主的香港,变成以英式代议制为招牌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为香港回归挖坑埋雷。这位末代香港总督而臭名昭著。他早就应该知道,历史的发展大势不可逆,十几亿中华儿女的心愿不可违。
回想起那一夜,时任香港临时立法会主席的范徐丽泰难掩激动“我们香港是国家的特区了,我们是堂堂正正居住在香港的中国人,可以‘港人治港’了!”
回想起那一夜,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勇清晰记得,香港市民是怎样满怀喜悦,冒着大雨夹道迎接解放驻港部队入城,并将刻有“威武文明之师”字样的牌匾送给驻司令员,场面震撼,令人动容。
回想起那一夜,香港大律师吴英鹏仍感如在眼前,当时还在广东家乡读小学的他和家人、朋友一起,围在电视机前观看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共同激动地大声倒数,迎接7月1日凌晨零点的钟声。邻居们在深夜的街头奔走相告,点燃烟花、鞭炮,以中国人传统的方式庆祝香港回归。
那一夜,香港大雨。百年耻辱,一朝洗雪;百年期盼,如今梦圆。那是中华民族喜极而泣的泪水。
那一夜,世界看到,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也是面向世界的香港。
(二)
回归大典的一首歌,迅速唱响大江南北,回响在香港民众内心深处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这一问,问了25年;回答这一问,也用了25年。
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1995年6月的回归前夕,美国《财富》杂志封面就以“香港之”为题,断言回归之后香港繁荣难再。一时间西方舆论“唱衰香港”的声音不绝于耳。
虽然人们都知道,这是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傲慢偏狭的“有色镜”。但这一论调,还是引起很多人对香港回归后能否扛住风浪、站稳脚跟的忧思和关切。
各种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各种于暗处伸来的黑手阴招,各种走向极端的乖戾暴行,香港人民痛过、哭过、彷徨过东方之珠,浪漫不再了吗?
历史的天空不会总是风和日丽,回归后的香江也不会总是岁月静好。,彩虹总在风雨后。
曾经断言“香港会”的《财富》杂志,于香港回归10年后,便看见了那道“彩虹”。
2007年6月,《财富》杂志封面文章取了一个极为感性的标题《哎哟,香港根本不了》。文章以25页篇幅细数回归10年来香港的变化,开宗明义便说,“我们错了”。
该杂志编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未,还活得很好,“当年大部分的预测都是错误的”。《财富》的姐妹杂志《时代》周刊也发表《晴天有云》封面故事,认为《财富》杂志当年作了“糟糕而错误的预测”。
是什么力量,使美国老牌杂志发生了这样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香港又将以怎样的表现,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三)
“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创举。这株幼苗必然要在风雨中经受洗礼、茁壮成长。
一个经典案例被载入国际金融史册。西方金融“巨鳄”一直觊觎香港金融市场,伺机而动。香港回归的第二天,以泰铢失守为标志,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至。国际金融炒家几度狙击港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扰乱市场、牟取暴利。中央政府果断出手力挺香港,一举扭转危局。舆论评价,此次金融保卫战,不仅挽救了香港,还“救”了整个亚洲。
此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战胜非典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不证明,中央政府是香港大战大考的坚强后盾,祖国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最大底气所在。
不竭的源头活水汩汩涌流,滋润着香港民众的岁月安好。
“拐伍伍”是很多香港市民的温馨记忆。这趟1962年开始发自郑州的755次供港快车,是当时内地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之一。由于内地供港货物来源日益多元、运输方式迅速拓展,2010年6月,“拐伍伍”光荣退役,它在服务期间安全运行3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00圈。现在这三趟快车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其生命线依然在每天N趟的深港快速物流通道中延续。
香港曾饱受淡水奇缺之苦。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市民每四天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多万人逃离家园。香港请求祖国援助的求援信如雪花般涌向北京。当年12月,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修筑东江—深圳供水工程。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通过深圳水库,正式对港供水。此后,东深供水工程又历经三次扩建,供水量和水质大大提升。现在,香港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还会定期造访港人食水“源泉”,“饮水思源”成为香港民众的深厚情怀。
近日,央视热剧《狮子山下的故事》,一座城、两代人、四个家庭,在“狮子山下”打拼,重大历史事件的恢宏时空与温暖平凡的人间烟火相互辉映,让人们从似水年华中看到香港与祖国同进步、共成长,诠释了“纵使海角天涯,祖国总默默在背后爱着我们”。
(四)
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香港“一国两制”注定要在爬坡过坎中成长,香港“一国两制”进程,注定是“也有风雨也有晴”。
当年,居心叵测的彭定康们所埋下的阴谋种子,在国际风云变幻和美西方云布雨的催化下,开始悄然发芽。
回归以来,外部敌对势力对香港的干预破坏从未停止过。特别是随着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美西方牵制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径愈演愈烈,“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围绕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的斗争更趋激烈,“修例风波”由此而起。反中乱港势力公然“揽炒”夺权、煽动黑暴肆虐香港,妄图实施港版“颜色革命”,冲击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法治根基、制造社会仇恨,妨碍政府施政、拖累经济民生,歪曲民主内涵、阻挠民主进程。香港面临回归祖国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在关键历史时刻,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政治胆略,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习大大总书记一锤定音“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活动就是维护香港广大民众的福祉,要坚定不移。”
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到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从制度上防范和化解风险,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兴的重大转折。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这是北宋苏洵《辨论》中的名句,香港主流社会对此颇为赞同。新选制出台后,香港舆论普遍认为,“爱国者治港”天公地道、天经地义。
选规厘定,祛邪扶正。在接下来的三场选举中,爱国爱港有为者脱颖而出。从2021年9月到2022年5月,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选举、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第六任行政长选举相继顺利举行,一批爱国贤能者进入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李家超高票当选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一支爱国爱港、担当作为、精诚团结、为民服务的治港队伍初步形成。
香港在挫折、曲折和阵痛中收获了成长。正如香港特首李家超所言“香港在经历每一次挑战后,都变得更有韧性和活力,我们要把香港搞得更成功。”
“我们感受到,总有一双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总有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航向。”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裕华国产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国春如是说。
一法安香江,选规护远航,香港重现蓝天白云。今天的香港,“国安才能家好”共识持续凝聚,“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社会正气进一步上扬,人心更加思稳、思定、思进。
习大大总书记说“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困难克服了,问题解决了,‘一国两制’实践就前进了。”这是怎样的胸怀和气度!
实践证明,坚守“一国两制”的大方向,不朽香江就会风雨无惧,香港发展就能踩实步伐,香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能得到切实保障。
(五)
走过四分之一世纪的风雨历程,时间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写下变与不变的生动注脚——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没变,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始终稳固。不变之外,是香港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巨变。
——自身特色和优势得以保持。经济发展被誉为“香港奇迹”,人均GDP由回归前的19.2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38.71万港元。2021年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达1667亿港元,是1997年的10倍多。香港的世界竞争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等排名位居前列。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进步。中西合璧的风采浪漫依然,文化、康乐和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25年间,公共图书馆从64间增至82间,体育馆从74座增至102座,足球场从291个增至317个,儿童游乐场地从596个增至665个。香港也是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2021年香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83.0岁,女性为87.7岁。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超过9000家内地及海外公司在港设立办事处,超过90份日报和500份期刊在港出版,外国在港领事机构从88家增加到119家,特区护照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由40个增至168个。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16年来,共接到近100个国家或地区的申请36689宗,其中9131名申请人获分配名额。
——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功能平台,从经济合作到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拓展,在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作出独特贡献,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归来25载,东方明珠,魅力更胜往昔;今日香江,更加气象万千。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回归之后的东方之珠,不仅风采依旧、浪漫依然,还越发光华璀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回归25年,香港站上了发展的新起点。
下篇
未来
——梦想,我们一起追
(一)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带着岁月沧桑记忆的高大钟楼,醒目地矗立于尖沙咀海滨。钟楼四侧环绕的时钟,带着铿锵的历史足音,一步步走向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大大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
在香港“一国两制”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香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这位强大、自信、伟岸的大国领袖,将给香港发展带来怎样的指引?
香港人民翘首以待,全世界目光也聚焦于此。
万众期待的历史时刻,如约而至。
6月30日下午,一辆专列在高铁西九龙车站缓缓停下,习大大主席步出车厢,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在欢迎仪式上,习大大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会场气氛庄重热烈。第六届特区政府行政长、主要员、行政会议成员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宣誓后,在热烈的掌声中,习大大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大大主席讲话抚今追昔,饱含深刻的历史洞察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着华夏先民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脉相连。
习大大主席讲话深刻香港回归25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的“四个必须”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习大大主席对新一届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同胞期望殷殷、情真意切中央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寄予厚望,全国各族人民对香港满怀祝福。提出“四点趣怪网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习大大主席还特别强调要关心关爱青年人,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殷切趣怪网希望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习大大主席的重要讲话在香港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讲话金句如“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香港、澳门好,为了港澳同胞好”“‘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等在自媒体和朋友圈中广为传。在现场参加典礼的香港爱国歌手张明敏激动地对记者说“背靠祖国、联通世界,香港发展前景无限光明”,“祖国内地才是香港的至亲家人”。
国际社会普遍称赞,这是习大大主席根据当下形势对“一国两制”原则的新阐释,是香港发展的最新指引。
(二)
习大大主席已乘专列离开香港,但香港民众的热议还在继续。这位可敬可亲的国家领袖对香港的深情厚谊,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他深入谋划让香港发展更好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强调香港同内地人民共享祖国的尊严和荣耀,关心和推动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助力香港与祖国同繁荣、共进步。
他时时惦记700多万香港同胞的民生福祉,强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谋划推动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措施,切实惠及香港同胞。
他高度重视厘清香港“一国两制”发展的重大认识问题,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在关乎香港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政治胆略,为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领航定向、一锤定音。
他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相关部门迅速作出部署,出台针对性举措,助力扩大和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
他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回信,强调“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趣怪网希望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锤炼本领,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由此激发了广大香港青少年爱国爱港之情、坚定了服务国家服务香港的决心。
念兹在兹谋发展,一枝一叶总关情。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着香港发展和香港同胞福祉,始终牵挂着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不断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我们由此可以坚信,一个更加自信、更加浪漫、更加美丽的香江正在向我们走来。
(三)
25岁对于人生来说,是青年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意气风发、踔厉奋进的“当打之年”。
回望来路,已经走过千山万水;展望前方,仍需跋山涉水。站上新起点的香港,仍面临不少风险和考验。
国际大气候风云未散。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持续交叠,俄乌战事加剧全球经济下行风险,金融市场震荡不休,各种势力仍在高调干预香港事务,美西方贸易保护“小圈子”持续挤压……“当打之年”的青年,当随时准备应对各方挑战。
内部小环境难点大、痛点多。房屋土地、贫富差距、社会流动、经济新动力等方面困扰香港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由治及兴,当解决好这些影响民心士气的棘手问题。
我们相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香港,不会为风险所惧;新一届特首和管治团队会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千帆奋楫逐浪高。
——祖国永远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习大大总书记对香港人民满含深情,对香港发展始终挂怀于心。中央政府一如既往、毫不动摇,为香港扬帆远行、劈波斩浪护航。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径、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找准香港所长与国家所需的交汇点,香港未来发展将机遇无限。
——“一国两制”赋予香港巨大发展空间和应变弹性。“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其内在的韧性、充沛的能量和十足的吸引力,使香港固有的优势更加凸显,“一国两制”是最适合香港的制度。今天,“一国两制”已经成为香港同胞、全体中国人和国际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未来所有关心、关注香港和休戚相关的“利益持份者”最大同心圆,是香港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嵌入国家发展宏伟蓝图前景可期。“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香港“八个中心”的定位,将极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为香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大促进香港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北部都会区开发与深港合作大势高度契合,将成为进一步激活香港发展的新引擎。香港仿佛一块优势突出的拼图,正嵌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会更好。对于香港发展的光明前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施荣怀的话发人深思“面对回归前夕的移民潮,我父亲带领我们四兄弟,坚定地留在香港发展。现在看来,当初对国家有信心、对回归有信心、对‘一国两制’有信心的香港人,都是最终的受益者。”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香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香港必能由治及兴、创造新的“香港奇迹”,750万香江儿女,都会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繁荣的受益者。
(四)
仰望,碧空如洗,云卷云舒;
远眺,翡翠色的大海向远方铺展,浟湙潋滟、浮天无岸;
眼前,一座气势恢宏的飞桥穿过伶仃洋的历史烟云,连接起港珠澳三地。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大大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天,大湾区正在成为香港青年追梦圆梦、创新创业的热土,他们与历史有缘,与时代共进,与盛世同行。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以下几位曾是光明日报报道的主角,也是在湾区创业奋斗的代表,这里我们再认识一下——
沈小勇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2019年从香港来前海创业,乘着大湾区建设的东风,企业发展有如神助,已成为智能制造与数智创新领域的“独角兽”。
高月华深圳畅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土生土长的80后,2018年从香港移居深圳,凭着兼备智能家居工程、认知障碍照护及设计专业背景,在前海养老及大健康产业中闯出一片天地。
何康强思特迪新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2020年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毕业后,和同学在深圳福田深港科技合作区从事半导体封装材料的自主研发,成功研发生产出匹配国际一流化工品牌的产品。
陈瀚镛广州市黄埔区住建局公务员,2021年大学毕业,得益于广州市向港澳青年开放公务员岗位,成为黄埔区住建局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享有“五险一金”各项保障,成为忙碌的国家公务人员中的一员。
从中央发布“惠港青年八条”,广东鼓励港澳青年来粤创业,再到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然形成,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正在日益成为香港青年创业新天地。
汇丰集团与香港青年协会联合开展的一项面向香港高校三年级以上学生的调查显示,84%的受访者认为大湾区事业发展机会具有相当吸引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大舞台绽放多彩青春。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看吧,朝气蓬勃的青年,朝气蓬勃的香港,正和全国人民一道,乘势而上、踔厉奋发,梦想一起追。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3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