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历史之最简单介绍(西安为何被称为“凤城”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1www.nygn.cn考古学家

本文转自吃喝玩乐在西安

中国许多历史名城都有一个昵称如南京叫做“石头城”,广州叫“花城”。古都西安也有一个别名叫“凤城”。

从远古以来,凤形图纹丰富多变,资料繁复。凤的意象在明清定型为首如锦鸡,冠似如意,眼如人目,喙如鹦鹉,身如鸳鸯,翅如大鹏,足如仙鹤,羽如孔雀,体呈五彩的状貌。

鸡首象征呼唤光明,如意表示和平秩序,人眼表示文明高洁,鹦嘴表示欢悦的礼乐教化,孔雀羽象征吉祥,鹤足象征长寿,鸳鸯寓意爱情美满,大鹏表示鹏程万里,五彩象征东西南北中整体境界。

这类图纹的文化辐射价值无论怎样夸张都不会过分。

就西安市区而言,有至今犹存的汉武帝修筑的双凤阙遗址,那是汉唐以来许多着名的文学家徘徊留恋、反复咏叹的标志性意象,有凤栖原,有至今未曾更名的朱雀门和端南正北的朱雀大街,还有许多一直鲜活在历史中的凤凰池、凤台、凤凰门等祥瑞的意象。

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位于西安市经济开发区的凤城一路至凤城十路,更让我们看出了“凤”文化适应现代化格局、与时俱进的非凡品质,也看到了西安人的文化品位与审美。

诗咏凤城

在唐代,人们大多将长安美称为凤城。这在唐诗中比比皆是。诗圣杜甫的一首《夜》“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沈佺期的诗《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李商隐的“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等等。

唐代诗人如此喜欢和推崇百鸟之王的凤凰,诗中多次咏赞凤城,让我们不禁要好奇这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汉武帝建“双凤阙”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汉长安城建章宫,东宫门外建双雀,高25丈,因上各自有高丈余的鎏金铜凤凰,顾名“凤阙”,也称“双凤阙”。

《全唐诗注》解释骆宾王《帝京篇》“丹凤朱城白日暮”句“汉武帝在长安造凤阙,高二十余丈,故称长安曰凤城。”;《史记》对此也有记载,“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司马贞索引《三辅故事》以释《孝武本纪》“北有圆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凰,故曰凤阙也。”看来,凤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长安的标志性建筑。汉代以来,不少名家名篇都因之颂称凤城、凤阙以抒情怀。

凤栖京郊

据《陕西风景名胜史话》载,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有凤十一只集于杜陵(原少陵原),宣帝翌年遂改年号为五凤,此原便称凤栖原

此说虽未直指凤城,但凤栖京郊,却留下了合理推测与想象的空间。最起码在当时,此说强有力地稳固了武帝时代始立的凤城之名。

可以说,凤作为一个文化意象,总是伴随着西安(长安)的远古演进。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建都于此,若泛指西安地区,就更多了。

在民俗信仰中,凤瑞、凤鸣以及凤的高洁、灵性越来越趋于理想化,人们将凤视为人生追求的楷模和美称。凤城,也是对西安的美称。而这背后,则含蕴着历史和现实的巨大期待。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取凤凰涅槃的意境,郭沫若五四时期借凤凰更生的神话,象征中国的新生。取“凤城”之名,是祝福,是祈愿,就是要使世界四大文化古都之一的西安,在现代化的烈火洗礼中,完成创造性的转化。

凤栖原地铁站壁画

城阙辅三秦,烘托环绕凤城而名的,除却凤翔、凤县宝鸡(鸡为凤图腾的原型之一)、丹凤外,还有岐山、饮凤池(凤翔东湖)、醴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咸宁路(如前《山海经》所述,凤凰现而天下安宁)等地名,凤凰山(延安)、凤鸣镇(岐山)、凤凰镇(陕南)、周原衔凤街遗址,以及麟游、青龙、黄龙等互衬互补的名号,客观上形成了特有的以凤命名的呼应互补的文化氛围。

自古在西安地区形成的一个祥瑞美丽的凤文化圈,至今还轮廓分明地保存着,仍散发着它祥瑞美好的气息,美化并升华着我们的生存境界。而且,它还可能滋生、带动陕西以凤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事业。

我们崇尚分享,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