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历史之最(一个外乡人眼里的高安地标:千
什么是乡愁?在诗人余光中的眼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首脍炙人口的《乡愁》,字里行间里流露的是对家乡,对故土的无限思念之情。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万家团圆的象征。多少在外求学、工作、生活的游子,在这特殊的日子不远千里万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今年的春节,我陪先生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江西高安市,这是一座在江西省百强县TOP100中占得一席的县级市。
横亘于锦江河之上的浮桥,连接着小城南北两岸,是高安的历史地标,更承载了无数高安人的故乡情怀。先生说,他们小时候就在锦河里游泳,嬉戏,在浮桥上纳凉,玩耍。尽管如今城市交通日益发达便利,但古浮桥依然保留至今,其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寄托,那是一代又一代高安人的集体回忆,是现代大桥无法取代的。
查阅资料得知,高安浮桥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乾贞二年(公元928年),位于城隍庙前。因为战乱历经几次炸毁、焚毁,也历经了数次重建、改修,由最初的“永安桥”到明正德九年的“迎仙桥”,再到康熙八年的“锦江桥”,也就是现在的高安锦江浮桥。现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浮桥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
浮桥全长161.85米,由14厢40只弯月形小船组成,船上铺以结实的木板,两边是粗圆的双层木栏杆,这样行人既安全,又可以坐在栏杆上小憩。整座桥铁揽绳牵,随波升降,行走在桥上,听木板嘎吱嘎吱作响,别有一番。
现代诗人艾青在作品《浮桥》里,就曾这样描写过浮桥
一只船并挨着一只船
两条粗粗的铁链
连住了无数的船
船上铺上了一层木板
从江的这一边
到江的那一边
浮桥浮搭在乡村和城市之间
而最让高安人津津乐道的,是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对锦江浮桥有诗题咏,他咏浮桥“虹腰宛转三百尺,鲸背参差十五舟。”
位于锦江北岸,浮桥一边颇具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楼,是大观楼,已经被列入江西省级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查阅史料得知,大观楼始建年代久远失考,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取自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岳阳楼之大观也”之意,故由最初的“锦水奇观楼”改名为“大观楼”。
爱上一座桥,因为那里有故事,爱上一座城,因为那里有爱人。
难忘故乡情。回到熟悉的家乡,有什么让你最难忘和留恋的地方吗,欢迎网友留言评论,分享你的回忆。我先来,我最难忘老家小巷口的三眼井,小时候时常和小伙伴们在那儿玩耍,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