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最的鬼佛(你所不知道的《封神榜》,历史
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此时观音菩萨向玉帝推荐了二郎神杨戬。正是这位二郎神,没有用任何法宝,完全凭自身的本事,用一把“三尖刀”,降伏了孙悟空。战斗力爆表,堪称仙界第一战神。
人们对于二郎神的印象,主要靠的是两本书。一本是《西游记》,另一本就是《封神榜》。《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府邸设在灌口,他在《西游记》中是唯一不靠任何法宝打败孙悟空的男人。《封神榜》中的二郎神杨戬,乃十二金仙玉鼎真人门下,拥有七十二变,辗转变化,玄妙不可言说。
二郎荡群魔
在这两本神话小说中,二郎神不但技能点满满,人还长得玉树临风,潇洒不羁。特别是额头上那的纵眼,更是酷炫无比。再配上兵器中的马萨拉蒂—方天画戟(这个兵器的造型,几乎和玛莎拉蒂的车标一个造型)典型的天界高富帅。
那么这个天界第一高富帅—“二郎神”,究竟是何方圣神?是小说中杜撰的人物,还是在道教体系中真有此人,或者说在历史上真有其人?
只要稍微了解中国鬼神信仰传统的,都会知道,凡能享受香火,拥有自己祭祀寺庙的鬼神,都不是凭空杜撰而来的。不是有其历史原型,就是曾经“显圣”过。
比如,像如今在闽南地区的妈祖和保生大帝,妈祖的原型名叫林默,出生在北宋建隆元年。因经常救助遇到海难的人,受百姓爱戴,后,受朝廷的册封,并在海上显露神迹,从而封神。保生大帝的原型则是一个叫吴夲的医生,因为生前行医,惠者无数,去世后被朝廷封为大道真人,历经各代封分,最终成为保生大帝。
依据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二郎神的庙宇。在四川乐山灌口,和青海藏区,都有供奉的寺庙,且香火鼎盛。这就意味着,这个二郎神,也很有可能和妈祖,保生大帝一样,有其原型存在或者有神迹的展现。
鉴于这样推断,果然发现了一个人,应该算是二郎神最早的原型之一,此人名叫赵昱。历史最早出现“二郎神”这个词,是在一本叫做《龙城录》的古书上。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叫做赵昱的道士事迹。
书上记载,在隋朝的时候,有个道士,名叫赵昱,师从道士李钰,且贤名在外。就连当时的隋炀帝都知道此人,想招他入朝为。但大家要知道,凡有点本事的人,都有点个性,像赵昱这样的方外之人,自然也不能随便出山。随后在朝廷几次的催促下,赵昱才勉为其难来到京师(中国古代人就喜欢这样的套路,这样才显出自己身价高,三国里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都是这套路)在和赵昱交谈之后,隋炀帝觉赵昱人才,封他一个高。
赵昱不愿意,说自己愿意做一个四川嘉州的小。皇帝觉的赵昱果然境界高,就让他去了。赵昱之所以会要求隋炀帝让他去嘉洲,原来是当地的嘉陵江中有条“老蛟”,(很有可能是一种鳄鱼类,或者带角的大蛇)所谓“蛟龙”出焉,必兴风带雨。河这样就严重地危害了两岸百姓的生命和生活,成为此地的祸害。赵昱前来的目的,也是为了除掉这个祸害。
书中记载在众多围观群众的眼前,赵昱拿了一把刀,纵身跳进江水中。不一会,江面就一片鲜红,就在此时,人们看到赵昱左手拿着蛟首,右手持刀从江涛中跳出。这个彪悍的画面,瞬间让两岸的“吃瓜群众”都惊为天人,纷纷下跪,认为赵昱是个神人。
随后,这位战蛟龙的赵昱,就不知所踪,于是当地人就为他立庙。隋朝被唐朝取代后,唐太宗封赵昱为神勇大将,唐明皇又将其追封为赤城王。可以说,如果没有在三百年后,发生在嘉陵江的一件超自然事件的话,这个被封为赤城王的赵昱,恐怕顶多也就是一个地方神祗。
宋朝太宗年间,有一年嘉陵江泛滥,滔天的洪水,冲毁了两岸人们的土地和房屋。很多百姓的房屋和财产,都瞬间随浪而去,损失惨重,就当人们绝望无助的时候。
一幕神奇的画面出现了,只见江面上白雾四起,只见一人雾中骑着白马,(你话别说,这种出场方式的确是标新立异,画面感强烈)后面跟着一大堆随从,此人在江面上用鞭子挥舞了一下,嘉陵江就恢复了平静。就在人们被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惊得瞠目结舌的时候,此人对人群做了自我介绍,原来就是以前在此地做过太守的赵昱,这次前来,就是特意为了解决水患。
在这里,我想插一句,赵昱这样的操作其实就是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几百年过去了,我要是不说,谁知道我是赵昱。第二几百年都过去了,我赵昱既可以从白雾中,踏马而来。而且身后还跟随一个仪仗队,锣鼓喧天,旌旗飘飘。这个排场,这个时间跨度,说明了什么问题?顾名思义,我成神了,或许会有人抬杠,三百年了,也有可能是鬼啊。这里要科普一下,“神”其实就是最高级的鬼,“佛”就是最高级的人。
宋真宗听闻了这个神迹,为赵昱在灌江口建庙,享用香火。又封赵昱为“清源妙道显圣真君”。据传闻,谁有个什么事情,只要去庙里祈祷,拜拜这位显圣真君,都有灵验,于是显圣真君的名号,也就越传越远,越传越响亮了。
但此二郎神君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位英姿飒爽的二郎神君。在文献中,这个赵昱既没有那个酷炫的三只眼,也没有那个气的方天画戟,就更别说那条曾经吞日吞月的哮天犬。赵昱唯一和这个二郎神身份相符合的,就是一个神号—清源妙道显圣真君。
赵昱,清源妙道显圣真君,嘉州太守,道士,一个典型的中年油腻大叔。再看看杨我们熟悉的二郎神,杨戬,清源妙道显圣真君,玉帝外甥,皇亲国戚,典型的小白脸,兼小鲜肉。一样的神仙编制,完全不同的两人。
难道说,我们所熟悉的二郎神,其实另有其人?
二郎神
“二郎神”这个称呼,我们最为熟悉。无论是在《龙城录》还是《三教搜神大全》,我都没有发现有二郎神的称呼,也不叫杨戬。那么这个二郎神杨戬是怎么来的?
,对于这个“二郎神”的称呼的出现,我是在《元史》中发现的。
《元史》三十四卷记载“至顺元年(1330)……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裕王。”
在这个记载里,出现两个关键人名,秦蜀郡太守李冰和其子二郎神。
李冰这个人物你如果说不知道,我就真的勉强还可以原谅你。如果你是学水利,或者你是四川人不知道。那你就该好好沉淀一下自己,多读读书了。李冰父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水利专家。尤其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两千年来都保障了四川土地的灌溉,也使得当地的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条件基础。也因为有这样较大的贡献,百姓也在灌口为李氏父子建立了二王庙,纪念这对父子。
于是在当地,很多关于李冰和他儿子治水的传说,就充斥在各类文献资料中。内容我就不一一举例。其内容的基本框架,就是说李冰父子幻化为牛或者蛟进入江水中和水怪做斗争,平息了水患,完成了治水的功绩,造福百姓。清代人写的《都江堰功小传》这部书里,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拿着三尖两刃刀,下水擒龙。
从以上的内容来看,赵昱和李二郎在灌口都有属于自己的寺庙,和下水擒龙的功绩。很多底层,没有受过教育的百姓,将此二人混为一人的可能性极大。毕竟都是神仙,多拜拜,总不是坏事。拜来拜去,就把清源妙道显圣真君当作了二郎神了。
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我们假设把二郎神和清源妙道显圣真君混在一起,称呼为清源妙道显圣二郎真君,这个“真君”为何即不信赵,也不信李,却姓杨名戬呢?《封神演义》,其直言二郎神名叫杨戬,这个杨戬究竟是何方圣神呢?
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叫杨戬的人,不过此人确是一个宦。
《宋史·宦者·杨戬传》“杨戬少给事掖庭,主掌后苑,善测伺人主意,自祟宁后日有宠。”
这个杨戬是宋徽宗时期的宦,因为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所以备受徽宗喜爱,得到重用。和童贯一样,都是那个时候的大臣,混乱朝纲。这个人物唯一和二郎神扯上关系的是在明小说《醒世恒言》第十三卷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故事说的是徽宗后宫有一位韩夫人患,暂居杨戬府中休养。某日,韩夫人去清源妙道二郎神庙里拈香,被庙主看上,见色起意,阴谋被杨戬识破,捉拿治罪。也许杨戬因其假二郎的轶闻在故事的辗转传过程中被混淆。最终变成了“清源妙道显圣二郎真君”杨戬,也是有可能的。
形象
如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元末明初版《二郎搜山图》,就是描绘二郎神带领五猖兵马搜山抓怪的画面。可惜的是,这幅画并不完整,画中并没有出现二郎神。
在明代李唐临摹的《搜山图》版本,是有二郎神的。在此版本中,二郎神的形象是身穿金漆山文甲,头戴凤翅兜,手持宝剑。其长相也是一个白白净净,剑眉凤目的小鲜肉。
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个《搜山图》中的二郎神,我仔细观摩了半天,也翻遍了其它版本,几乎都没有画二郎神最为突出的特色—阙庭眼神,
那么这个二郎神的形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对于这个答案,直到我看到了一本《前蜀三.后主本纪》中,有一段关于前蜀后主王衍的一段记载,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本纪中记载“帝被金甲,冠珠帽,执戈矢而行,旌旗戈甲,连百余里。百姓望之,谓之“灌口祅神”。
当地百姓口中所说的“祅神”其实所指的,就是流行在当地的“火祅教”。所谓的“火祅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摩尼教。这个摩尼教在中国还有一个称呼,叫做“明教”。这里要补充说明下,很多人都应该看过《倚天屠龙记》,在这个小说里,很多名门正派都称呼明教是邪教,就是因为明教在很多时候,是被称呼为祅教和摩尼教。
在古代,“祅”字同“妖”祅教的很多神灵也被称呼为“妖神”。而摩尼教,也被很多人称呼为“摩教”,那个年代,很多人也都不识字,从此以往,都称呼这个教为“魔教”这个教的神灵为“妖神”。
在这个“摩尼教”中,有一个神,名字叫做维施帕卡神,这个神的形象,就是三头六臂,三只眼,身披铠甲,手里拿着一把山形叉,臂膀上有个露出尖牙的狗头。这个神是祅教中的战神,跟随在“光明神”摩尼神旁的。
拜火教的维施帕卡神
早在隋唐时期,中亚信仰拜火教粟特商人,就把摩尼教带入了四川。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更加证明了,二郎神是祅教神身份,那就是在宋朝时期,灌口地区的百姓,就有祭祀二郎神的风俗。
而这个祭祀灌口二郎最大的活动,就是杀羊祭祀。宋史记载“杀羊数万,积骨如山”。这种杀羊祭祀的风俗,在隋唐时期的中国火祅教,也流行晚上聚集在一起,杀羊祭(看着的确像邪教)。在如今青海地区的尖扎藏区自治县,依然还有用杀羊祭祀二郎神的习俗。
可以说,我们所熟悉的二郎神杨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应该是一种道教加摩尼教再加民间信仰的一种混神。,是一种文明交融的文化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