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讲解历史皇后之最(山西导游词讲解示范:晋
1934年8月应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之邀,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去汾阳的峪道河边避暑,借避暑消夏之机,他们对当地古建筑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发现了晋祠。
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在其后所整理的《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中,第十六讲专门收录了晋祠。文中说,他们从太原到汾阳的路上,当公共汽车上了一个小小山坡,绕着晋祠的背后过去时,忽然间他们惊异地抓住车窗,望着那一角正殿的侧影,爱不忍释。他们相信晋祠虽成“名胜”却仍为“古迹”无疑。那样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栱,深远的出檐,到汽车过了对面山坡时,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只因那一角殿宇常在心目中,无论如何不肯失之交臂,在返回太原的途中他们专程到晋祠考察。
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是这样描述晋祠圣母殿的“晋祠圣母庙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成方形,在布置上,至为奇特。殿身五间,副阶周匝。前廊之深为两间,内槽深三间,故前廊异常空敞,在我们尚属初见。斗栱的分配,至为疏朗,由结构及外形姿势看,较《营造法式》所订的做法的确更古拙豪放”。
晋祠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对晋祠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它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追封为晋王)而建,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现存的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为晋祠内主殿,坐西向东,加上鱼沼飞梁与金代修建的献殿,构成了祠内的中轴线。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听过的人一定不少。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其先祖曾做四岳之,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被封在吕地,得吕氏。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那圣母殿内供奉的是谁呢?她就是姜太公唯一的女儿——邑姜。作为圣母殿之主的邑姜有着传奇的色彩,她还是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嫁给周武王之时,正是武王南征北战、征讨商纣王政权的关键时候,作为王后,她尽职尽责。对于邑姜的才干,武王在与诸侯会盟时的《泰誓》中说“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意思是我有十位治乱的大臣,这十人同心同德才赢得天下。他们是周公旦、姜太公、毕公、邑姜等。这十人中唯一的女性正是王后邑姜。
邑姜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姬诵,就是后来接替武王成为西周第二位君主的周成王;另一个是封到唐国做诸侯,后来成为晋国立国之君的唐叔虞。培养了两个如此优秀儿子的邑姜,也非泛泛之辈,而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女性。
据传,她怀成王的时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邑姜怀第一个儿子周成王时,站立的时候不东倒西歪,坐着的时候端正严肃,说笑的时候不喧闹,独处的时候不随地蹲坐,有了脾气的时候也不随便乱骂人,这就是“胎教”。由此看来,邑姜是一位注重德行且毅力非凡的女子,是有史可考的“胎教之母”。
在周成王作太子时,为了保证他的根性纯正,邑姜请周公等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他的老师,分别负责太子的身体、德义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为了让太子健康成长,还将其周围品行不端的人逐去,挑选天下品行端正、孝悌有学问的人和他一起生活。这样让太子每天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为了太子的成长,邑姜可谓殚精竭虑。
周成王在位22年后,因去世,其子周康王姬钊即位。邑姜忍着悲痛,以先太后的身份教导康王,让他尊重大臣、爱护百姓。康王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东夷叛乱,北征略地,西伐鬼方,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这背后无疑也有着邑姜的功绩。
,邑姜生育的第二个儿子唐叔虞,也颇具传奇。《史记·晋世家》里记载更是绘声绘色“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予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尔。’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圣母殿,就是为了供奉唐叔虞母亲邑姜而建。大殿正门门楣上的“显灵昭济圣母”这个匾额由宋仁宗加封题写,大体意思就是拜拜圣母,有求必应的意思。“三晋遗封”是慈禧的御笔,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 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遗封”就是前人留下的东西。“三晋遗封”其实指的是古人在晋祠留下的建筑风景。圣母殿还有众多匾额,基本都是歌颂圣母恩德、灵验、慈爱,或者弘扬孝道的内容。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期,不止有这么一位女中豪杰,甚至还有第一位女性事统帅——妇好、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她们仁厚贤淑,为人正直明理,不仅能让人体会到女性的温柔和坚贞,她们还向人们传达着勇气。她们的贤名并不曾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湮灭。
如今的圣母殿,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大殿四周围廊,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前廊进深两间,极为宽敞,廊柱上八条木雕蟠龙,是中国现存古建中的孤例。也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通过重走“梁林路”,能够通过他们倾听古建筑的声音,能够通过他们看古建筑的眼光,去看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去看古建筑当中所蕴含的这些古代文化的密码,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情。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应该是一个全民共有的意识。不管处在哪个年代都是这样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它们可能受到战争的威胁,但大家不要忘了,在国泰民安的时期,它们一样可能会受到大拆大建的威胁。那么无论哪个时代的人,我们要对古建筑有敬畏之心,需要对它们有相应的了解,我们才有条件去保护它们,然后也可能会用各种方法好好地去利用它们。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新冠疫情集中暴发,对旅游的冲击前所未有,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大量流失,一批人走了,一批人还坚持着,对于干旅游的人来说,旅行社更像是人生中一个服役的战场!对工作,我一直不曾放弃,写点什么,也许只是证明我还在!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