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最的梗有哪些(历史人物的绰号梗:高粱河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存在过形形色色的人,也发生过千奇百怪的事,自然就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绰号,比如东汉大臣杨震,因为知识渊博,人送绰号“关西孔子”;唐代诗人温庭筠,由于颜值过低,被取笑为“温钟馗”;演义小说中的绰号运用得更是广泛,什么“及时雨”“黑旋风”“豹子头”……几乎人手一个。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绰号更加千奇百怪,有些历史人物的绰号被网友惊呼真是太有才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十一大戏谑绰号!瞧一瞧哪个最经典?
一、高粱河车神
赵光义在位21年,稳定内外,平定荆湖,迫降浙闽,灭亡北汉,改革科举,编撰书籍,称的上是一位贤君。
赵光义却是史上被“黑”的最惨的帝王之一,烛影斧声、金匮之盟、害侄杀弟就不用说了,“高粱河车神”就是对他事才能的无情嘲讽。
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携灭取北汉之势,御驾亲征,北伐幽云。30万宋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幽州城下。
当时宋30万,困守幽州城的辽兵不足三万,而且百姓响应,敌将反水。但赵光义愣是拿一座孤城没有任何办法,围困半个月后,契丹骑兵来援,双方在高粱河展开激战。
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宋大败,者万人,将士争相逃命,溃不成。慌乱中,赵光义大腿和屁股上中了两箭,因而不能骑马,无奈之下,近臣找来一辆驴车,供皇帝逃跑使用。
赵光义坐着驴车,一路颠簸南逃,好不尴尬。因为逃得太快,将们都找不到家,以为阵亡了,想要另立新君。这时,赵光义传来圣旨,要求队班师,才凸显其存在感。
回到汴梁后,赵光义羞愧难当,颜面扫地,竟然连平定太原的赏赐都不准备发了,结果遭到赵德昭的劝谏。赵光义怒斥其“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也不迟。”赵德昭怒而自杀。
对于这次狼狈而逃,网友戏称“驴车漂移”,赵光义也被冠以“高粱河车神”之名。
二、完颜构
公正的讲,赵构算不上“昏君”,靖康之变前,出使金营为质,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被金人认为非锦衣玉食的皇子;北宋灭亡之际,赵构仅率亲兵千人南渡,最终守住淮河、长江一线,在杭州落脚,奠定了南宋根基。
比起后世南明的局势,赵构面临的局面更加恶劣,但最终南明群臣尽被诛戮,而赵构却成功地与金人形成对峙,可见他确有过人之处。
但冤杀岳飞一事,却让其永远的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由于其对金人的绥靖政策,网友戏称其乃金人之子——完颜构。
三、孙十万
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看得很透彻,守天下,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打天下,孙权喜提“孙十万”之名。
建安二十年,为了夺取合肥,孙权亲率十万大出征,江东十二虎臣中的甘宁、凌统、徐盛、丁奉、蒋钦、陈武、潘璋以及四年后白衣渡江的吕蒙随之出征,东吴方面可谓是蓄谋已久、兵精粮足、将星璀璨。而对面的曹魏仅有张辽、李典、乐进三将,以及守城兵卒七千余人。
结果,逍遥津一战,张辽率八百敢勇士主动出击,不仅杀两名吴将,打到了孙权的帅旗之下,还多次回身救同袍,最终全身而退。后张辽又趁东吴班师的机会,在逍遥津渡口差点活捉孙权。
战后,孙权得名“孙十万”,成了千年笑柄,而张辽则成了“张八百”,威名远扬,“小儿止啼”亦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四、瓦剌留学生
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皇帝,也是大明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虽然土木堡之变葬送了五十万明,但他不仅潇洒的从瓦刺安归,还让瓦刺上下依依不舍,洒泪而别,足见其个人魅力;虽然他二次复辟杀害民族英雄于谦,但他废除了承袭千年的殉葬制度,算是功德一件,连教员都评价他是明朝历史上最好的四位皇帝之一。
,网友却没有放过他,对于朱祁镇的“名场面”——土木堡之变,“慷慨”的送了他两个绰号“大明堡神”和“瓦剌留学生”。
五、大明战神
与朱祁镇同样“封神”的还有“大明战神”李景隆。
李景隆是大明开国功臣排第三的李文忠之子,按理说,有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父亲,他再差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但他在靖难中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直呼“卧底”。
先看北京保卫战。
建文元年,李景隆以50万大强攻只有几万守的朱棣老巢北京,当时已有两个带人攻上了城墙,眼看就要形成突破,但为了争功,李景隆竟然下令撤了。结果第二天,北京城就变成了一座冰城,守城的燕王世子朱高炽想出了一条绝户计,往城墙上浇水,数九隆冬,水一浇上去,就成了冰块。最终凭借此计,朱高炽成功的坚守到了朱棣率师回援,结果在北京城下,劳师远征的李景隆大一触即溃,大败而回。
再说白沟河之战。
建文二年,朱棣率10万燕自苏家桥循河而进,先是遭到了平安部万余人伏击,后又被郭英部“地雷阵”洗礼了一番,再由李景隆率50万主力绕出背后,前后夹击。史载,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差点于两阵前。
,就在这要命的时刻,李景隆的帅旗突然被风刮断,朱棣趁机反击,局势瞬间反转。李景隆再一次上演出逃大戏,60万大回到南京的只有不到三万。
李景隆已经不能简单的用草包来形容,朱棣称帝后,承认其“有默相事机之功”,算是给他正了名,不过其“大明战神”的帽子是摘不掉了。
六、运输大队长
前段时间,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运输大队长常凯申”的梗,原来还不太明白,常凯申何许人也?后来上网一查,才恍然。
原来,常凯申之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王奇于2008年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一书中,将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名翻译为“常凯申”。
于是,关于常凯申的段子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有网友说“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凯申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凯申为我们造。”
也有网友直接称呼常凯申为“凯申物流董事长”,为重创国和我赢得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应该至少颁发其一枚“八一勋章”。
甚至,还有网友杜撰出了,当年在缴获大量国装备后,咱们革命前辈写了一个《给运输大队长的一张收据》。
网友们真是太有才了。
七、雪乡考察团
相比朱祁镇被俘时“南面而坐”的淡定,以及进入瓦剌大营时的不卑不亢,徽钦二宗的表现堪称“灾难”。
史载,金兵第一次围开封时,徽宗直接被吓得气塞昏迷,醒来后更是直接传位于太子,然后以“烧香”为名,连夜逃出东京,跑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其逃命之快,就连胜捷和禁卫都撵不上。
而钦宗比起他老爹来也不遑多让当徽宗下诏禅让时,他先是宁不接诏书(不是惺惺作态),甚至哭晕几次,大臣们无奈,只得命内侍给他强行穿上龙袍,抬他上殿,把他放在皇位之上。
一年后,金兵第二次围城,要求徽宗到金营谈判。徽宗不敢去,赵桓不得已代劳。赵桓到金营后,先是按金人的要求写降表,连写四遍才通过。然后又在风雪之中面北而拜,以臣子之礼宣读降表。
赵桓在金营受尽凌辱后,被放归东京。史载,他是一路走一路哭,等见到臣民后更是嚎啕大哭,毫不顾忌帝王尊严。这还不止,赵桓为凑足金人所要金银马匹,不惜大索京师,“京城马匹为之一空,而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赵桓也是不敢怠慢,人数不够就让自己的妃嫔抵数。
赵桓为了求得金人撤,可以说是不顾一切,底裤都不要了。
不过这些都是徒劳,真正能够保护一国之民的,只能是自己的拳头,而不是哀求,更不是“膝盖”。当金人要求赵桓赴金营谈判时,赵桓明知凶多吉少,但无奈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1127年3月21日,徽宗也没逃脱前往金营当俘虏的命运。
《宋史》中对徽钦二宗被俘美其名曰“北狩”,蔡京之子蔡鞗所著的《北狩行录》以及金人可恭编的《宋俘记》却详细描述了两者的被俘生活。
刚被俘时,金人逼迫徽、钦二帝脱去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不让他脱,还斥责金人为狗辈,被割喉而。而徽、钦二宗只是“啜泣”,然后顺从的脱去帝服。
《宋俘记》记载,钦宗的朱皇后被金人执行“牵羊礼”,即“露上体,披羊裘”,朱皇后不堪受辱,自缢,被救后又投水而。
虽然徽宗到五国城后,在9年时间里,生了6子8女,钦宗生了三子一女,但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凄苦的。他们被押至北国后,囚禁于斋宫西厢房的三间小土房内,屋内陈设极其简陋,只有可供睡觉的一个土炕,毛毡两席,屋外有金兵把守,屋门也被用铁链锁住,二帝不仅完全失去活动自由,而且白天还要忍饥挨饿,夜晚“感受”刺骨寒风。
这样的情况下,二帝还能享尽齐人之福,只能说明他们的心够大,对于这次“北狩”,网友讽刺北宋君臣一行是“雪乡考察团”,去北国旅游考察一番,顺便生几个娃娃娃带带,真是有才不要不要的。
八、冬泳健将
众所周知,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爱国侠女,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明崇祯五年,15岁的柳如是被年逾花甲的前任宰相周道赶出家门,流落松江,成为一名娼妓,此后她夜晚卖笑,白天作画论诗,倒也过得潇洒。
17岁时柳如是遇到了自己的挚爱——复社领袖、江南才子陈子龙。两人一见倾心,可惜好景不长,清南下,陈子龙在抗清战斗中英勇牺牲,柳如是悲愤不已。
崇祯十一年,年过半百的文坛巨钱谦益遇到了柳如是。柳如是虽是名妓,但择婿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不许,但对这位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钱谦益却颇有好感,两人唱和相得,逐渐互生爱意。
崇祯十四年,钱谦益置原配于不顾,正式婚娶柳如是。当时士绅大哗,百姓笑闹,吏更是愤怒,认为此举是“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传统”。但钱谦益却怡然自得,甚至吮毫濡墨,即兴写下数首《催妆诗》与柳如是。
而柳如是对钱谦益也是从心里感激。当顺治五年,钱谦益因资助黄毓旗反清一案,被逮捕入狱问罪时,她甘愿作为犯人家属,“抱蹶然起,冒从”,经她多方斡旋,钱谦益才无罪出狱。
就这样两人琴瑟和谐的过了五年,直到弘光二年,清打到南京,两人的关系才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钱谦益本为东林党领袖,在社会上知名度颇高,明亡后,许多东林党人都参加了抗清斗争。而钱谦益先是谗事马士英,在南明任礼部尚书,后清兵渡江,他竟贪生怕,率人降清。柳如是曾数次劝其自尽,以保晚节,但他宁肯苟活也不愿殉节。
据载,柳如是曾一脸悲切的对钱谦益说“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又拿出刀绳说“你殉国,我殉夫。”一开始,钱谦益答应与柳如是投湖自尽。但当两人来到湖边,钱谦益又反悔了,他将手伸到水里,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见他如此厚颜无耻,便独身跳进湖中,结果被钱奋不顾身从水中托起。
这就是钱谦益“冬游健将”的来历。
九、六味帝皇丸
唐中宗李显是个命途多舛的皇帝,从他登基到太平公主自尽,唐政坛因为女性的搅局而变化莫测,他也深受其苦,先是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当了一段时间的傀儡皇帝,后被废,软禁于房州,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好不容易挨到二次登基,却又被自己的老婆毙。
,正是由于政局的动荡,李显很多亲戚都当过皇帝,他本人也成为了“六味帝皇丸”。他的爷爷李世民当过皇帝,庙号太宗;爸爸李治当过皇帝,庙号高宗;妈妈武则天当过皇帝,大周开国之君;哥哥李弘于上元年间,追封为“孝敬皇帝”;弟弟李旦当过皇帝,庙号睿宗;侄子李隆基当过皇帝,庙号玄宗。
这么多至亲都当过皇帝,“六味帝皇丸”的绰号倒也名副其实。
,还有一说是宋武帝刘裕曾弑杀了六位皇帝,所以又称“六位帝皇完”。
除了六味帝皇丸,李显还有一个绰号——乌龟天子,更加贴切。而他有此绰号,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个“好老婆”——韦香儿。
韦香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韦后,韦后虽然在历史上声名狼藉,却是李显心目中的患难之妻。想当年,李显被废黜,幽居房州,韦香儿一直跟随左右,不离不弃。在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里,韦香儿不仅排解了李显的悲愁惶惧情绪,还鼓励他耐心等待。李显深受感动,发誓如能复位,定任她所为,“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后来,李显二次复辟,果然没有食言,每次上朝,都允许韦香儿坐在屏后聆听,并允许其参与政事。不仅如此,他对韦香儿的信任,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据《新唐书》记载,“(韦后)与三思升御床博戏,帝从旁典筹,不以忤。”李显看到韦香儿和武三思在御床上嬉戏、赌骰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兴致勃勃地帮两人数筹码!
韦香儿不仅与武三思存在暧昧关系,还与宗楚客、马秦客、崔湜这样的佞臣有染,甚至连女婿武延秀都不放过,虽然这其中有安乐公主主动示好的因素,但也看出韦香儿的百无禁忌。
这些事李显明显是清楚的,但他居然一点也不生气,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胸怀宽广”来形容,看来韦香儿已经成功的活成了李显的亲人,而非妻子。李显被韦香儿,确实也怨不得旁人。
十、乌巢酒神
渡之战时,淳于琼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淳于琼本人也被袁绍斩首。《三国演义》中,淳于琼是因为醉酒,被曹操轻易烧了粮草。所以被网友戏称为“乌巢酒神”。
实际上在正史中,淳于琼不但没有醉酒误事,反而的很壮烈。《三国志》记载,淳于琼是力战后被乐进斩杀。《曹瞒传》更是说,淳于琼被曹俘获,曹操劝降不成,将其削鼻,淳于琼依然不从,曹操有爱才之意,但许攸劝谏说:“以后他照镜子,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曹操才同意杀了淳于琼。
十一、玺之郎
袁术,字公路,东汉末年汝南汝阳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为袁绍之从弟。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袁术也顺应时代潮流,割据淮南。当时袁术的势力很大,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等诸侯都奉袁术为盟主,就连江东猛虎孙坚,也依附于袁术。
但袁术对汉室早有异心,对于袁绍提出的立汉宗室刘虞为帝的提议置之不理,二人由此反目。
袁术志大才疏,在先与袁绍交恶,后惨败于曹操的情况下,竟然因偶的传国玉玺而妄想称帝。
据载,在诸侯讨董时,孙坚曾在雒阳宫中取得传国玉玺并私藏。后来袁术派孙坚讨伐荆州刘表,孙坚被黄祖射。孙策将传国玉玺献于袁术,换取袁术放归孙坚生前兵马回江东。
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后,野心顿生,联想到那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于是,公元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当时汉室虽然衰微,但各诸侯表面上还是奉汉室为主,谁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袁术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诸侯纷纷指责袁术大逆不道,就连孙策也在江东脱离袁术自立,并与吕布、曹操联合出兵攻打袁术。
袁术众叛亲离,又遭到诸侯连番攻伐,走投无路之下,将帝号归于袁绍,想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途中,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率兵拦阻,袁术只得退江亭。三日后,中粮尽,袁术身心俱疲,呕而。
袁术愚蠢的可笑,让其喜提“玺之郎”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