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台风的历史之最(海南近年来最强台风)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要想了解更多方面的精彩内容,就能关注我的头条号,金哥等你哦。

大家好,这里是紫金城之巅的《热带气旋(台风)故事汇》欢迎各位小伙伴们收看本期的精彩内容。

导语台风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影响力可想而知。

那么,大家知道海南近年来最强台风(按年份排序)是怎么样的吗?

今天趣怪网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说不定就有你熟悉的台风了。


一、台风玛琪

台风玛琪

1973年9月14日凌晨2点左右,7314号台风玛琪在海南省琼海市登陆,巅峰中心风力75米/秒,最大阵风超过85米/秒,登陆的风力达到60米/秒,中央气象台认定登陆时眼外实测气压为938.5百帕,登陆的风力评价为60米/秒,最低气压925百帕。

7314号超强台风环流特别小,杀伤力巨大。


二、台风达维

台风达维

9月21日清晨于碧瑶东北偏东约310公里的太平洋上发展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向西北移动。

同日早上它增强为一热带风暴,然后掠过卡加延省圣安娜

次日达维南海转向偏西路径移动,大致朝向海南岛

它在穿越南海北部期间,逐渐增强成为一个台风。

达维于9月26日在海南省万宁市山根镇登陆,翌日在越南清化省广昌县登陆。

达维最终于9月28日在缅甸消散。


三、台风浣熊

台风浣熊

浣熊于4月13日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以东形成,进入南中国海后迅速增强,16日由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台风,18日强度达到其巅峰并转向北移动,在海南东面海域近距离掠过(中国中央气象台认为在当晚10时半在海南岛文昌市龙楼镇登陆)。

浣熊登陆前迅速减弱,最终以强热带风暴的下限强度(每小时90公里)于19日下午登陆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

台风影响范围主要包括海南、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


四、台风纳沙

台风纳沙

台风纳沙路线图

强台风“纳沙”于2011年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5日5时“纳沙”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夜间加强为台风,26日夜间加强成为强台风,27日早上7时前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27日上午减弱为台风,29日7时再度加强成为强台风。

两度登陆中国第17号强台风“纳沙”的中心于9月29日14时30分前后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

受其影响,海口全市中小学停课,铁路多次列车停运,美兰机场取消多个航班。

另据消息,台风“纳沙”也严重影响到香港澳门,港交所全天休市,澳门内港出现海水倒灌

第17号强台风“纳沙”以台风的级别于29日21时15分在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12级。

给广东带来大风、暴雨、大浪和风暴潮


强度持续减弱

“纳沙”于9月30日早晨5点钟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点钟,中心位于北纬21.0度,东经108.0度,也就是在广西东兴偏南方约60公里的广西近海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风速达到30米/秒。

预计“纳沙”中心将以1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广西和越南交界附近沿海靠近,并将于30日下午在上述沿海地区登陆,强度缓慢减弱。

强热带风暴纳沙30日上午11时30分前后,在越南北部广宁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风速达到30米/秒。

下午2点钟纳沙减弱成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北纬20.9度,东经106.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风速达到23米/秒。

7级大风范围半径150公里,强度继续减弱。

停止编号中央气象台消息,2011年第17号热带风暴“纳沙”于9月30日20时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预计“纳沙”强度将继续减弱,对我国的影响趋于减小,,中央气象台于30日20时对其停止编号。


五、台风威马逊

台风威马逊[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

2014年7月9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国海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7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2014年7月9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国海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

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7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MEDIUM”。

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将其评级提升为“HIGH”

晚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09W。

7月11日凌晨3时,该热带低气压组织转好,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

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2日凌晨2时,因云带变得松散,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早前升格并把稍前的强度下调为热带低气压。

中午12时,该热带低气压于关岛莺歌沿海登陆。

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威马逊。

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


显著增强

2014年7月13日凌晨3时45分,威马逊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天文台把威马逊强度评级为热带风暴。

晚上7时,威马逊进入菲律宾负责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其命名为Glenda。

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威马逊以时速22至25公里的速度西移,一直有对流引发及消散,强度变化不大。

2014年7月14日,威马逊向西南偏西移动,并因环境转好,迅速而显著地增强。

早上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上午9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上午11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

晚上8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晚上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台风。

此时的威马逊螺旋性大大变好,令对流得以集中并维持。


临岸

2014年7月15日,威马逊延续其增强趋势,并恢复西移路径,登陆前更急剧增强。

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三级台风。

下午3时,威马逊的细小风眼显现。

下午3时半,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下午5时,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拉普拉普登陆。

下午6时半,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塔瓦科登陆。

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7月16日,威马逊采取西北偏西移动路径,移动速度维持在每小时22至25公里,穿越菲律宾中部,并进入南海。

午夜12时,威马逊于菲律宾奎松省卡塔纳万登陆。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2时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

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进一步降格为二级台风。

,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上午9时半,香港天文台亦将其降格为台风。

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因威马逊的移动路径与菲律宾群岛的高山接近,导致部分对流无法越过,导致威马逊的北面眼墙崩溃,出海时几乎没有对流覆盖。


进入南海

2014年7月17日,威马逊继续向西北偏西移动,移速不变,穿越南海北部。

威马逊进入南海后,受惠于良好的大气环境及高水温,重新增强,气压呈下跌趋势。

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又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下午6时45分,香港天文台亦再度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威马逊重新增强,并在入夜后采取较偏西北路径。

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又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

风眼于晚上8时后出现,威马逊已成功将南面对流卷至北面,重新建立稳固、扎实的眼壁。


再度临岸

2014年7月18日,威马逊再度迅速而显著增强,并向西北移动,移速仍然稳定不变,维持在时速22公里。

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四级台风(上一个在南海加强为四级台风的热带气旋是2012年台风韦森特)。

凌晨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每秒52米,最低气压935百帕斯卡。

香港天文台紧随其后,在凌晨5时45分亦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而中央气象局亦跟进一步,于下午2时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

威马逊的增强趋势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急剧,像7月15日穿越菲律宾之前一样,临岸急剧增强,直至下午掠过海南东北端前,才达到强度颠峰。

香港天文台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10公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98公里,中央气象局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秒53米,即每小时190公里)但此时威马逊被海南岛地形牵引,改向偏西移动。

台风威马逊


登陆海南岛

当日下午3时半,威马逊以颠峰强度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短暂登陆,这标志着威马逊成为继1973年14号台风玛琪后,41年以来登陆华南最强的热带气旋(按中国中央气象台资料,并以登陆时强度计算;而按照香港天文台资料,及同样以登陆时强度计算,威马逊则是继1979年台风荷贝后,35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风暴)。

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估威马逊的中心风力为140节(每小时260公里),是为五级台风,并属于该部门的“超级台风”分级,亦是南海罕见的强度。


登陆广东

威马逊在不久后便进入海南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

晚上7时半,威马逊在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沿海登陆。

登录时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m/s),打破1996台风莎莉的记录,成为登陆广东最强台风。

由于达到强度顶峰后数小时内便两度登陆,威马逊的颠峰强度只能短暂维持;但已足够重创海南、雷州半岛一带。

当晚较后时间,威马逊转趋减弱,以西北偏西的移动路径,掠过雷州半岛,移入北部湾


登陆广西

2014年7月19日,威马逊继续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动,穿越北部湾。

凌晨2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

凌晨2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亦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早上7时10分,威马逊又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登陆,随后受地形摩擦影响,开始急剧减弱。

上午9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并发出警报。

上午11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下午3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香港天文台在下午5时半亦把威马逊降为强热带风暴。

下午6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与此,中央气象台更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晚上8时,“中央气象局”亦进一步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

而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亦有跟随中国中央气象台,分别在晚上8时50分及晚上9时半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与上一次降级分别只相隔2小时50分钟及4小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则于晚上10时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降格为热带低气压,而香港天文台更在上午9时45分把威马逊降为低压区。

日本气象厅在2014年7月21日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但威马逊残余低压区还没消散,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深入内陆。


六、台风莎莉嘉

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新的热带扰动93W正在逐渐加强,它的云系巨大而壮观,南侧享受着丰富水汽的补充,北侧则被副热带高压压制着。

未来,副热带高压会有一个逐渐向我国华东南部和华南东部沿海西伸的过程,93W很可能在2016年10月12日加强生成为2016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


第一次加强

台风莎莉嘉

分析认为,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引导下,未来的21号台风“莎莉嘉”将一路向西,靠近华南沿海。

10月12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0月13日上午08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630公里的洋面上(北纬13.9度、东经126.8度),近中心最大风力9级(23米/秒)。

莎莉嘉”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加强,17日进入南海中北部海面。

受“莎莉嘉”外围环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7日前后海峡东北风7~8级阵风9级;崇武到东山沿海最大风力可达7级,阵风8~9级。


登陆菲律宾吕宋岛

台风“莎莉嘉”的中心已于10月16日凌晨2点20分前后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

登陆后“莎莉嘉”减弱为强台风级,16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吕宋岛南部地区,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0百帕。

预计,“莎莉嘉”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即将穿过菲律宾,中午前后进入南海东部海面。

进入南海后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加强,并逐渐向海南岛东南部海面靠近,18日白天登陆海南岛东南部沿海。


登陆海南

2016年10月18日上午9点50分前后第21号台风“莎莉嘉”在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消散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16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已于2016年10月19日17时在广西防城港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其风力进一步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20时对其停止编号。


好啦,本期有关于海南近年来最强台风的精彩内容,我就给你们全部讲述完了。

下期,我将会给你们接着讲述有关于热带气旋(台风)方面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不要错过哦。

关注我,每一次都会让你们看到不一样的精彩内容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