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安徽之最(这个时间段,安徽人不好惹—
安徽地处华北腹地,襟江带淮,位于南北交通要冲。安徽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让安徽历史上人才辈出。他们和安徽人民一起共同创造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今天,我就带领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的安徽人的高光时刻。
“一部三国史,半部安徽史”
虽然,三国史时期还没有安徽省这个地理和政治概念,研究三国史的学者在现代省制地理区划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一部三国史,就是半部安徽史”。更有一种说法,”三国演义就是一群安徽人在打架“。
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的重大事件主要是一些重大战役,很多就发生在今安徽地区范围内。第二是安徽籍的一批人以各种形式闪耀当时的中国,影响改变历史的发展。
,我们应该明确现代的安徽省的地理范围,在三国史时期分属于众多地区,而安徽省地理位置较为靠中,沟通南北,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当时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形势图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在安徽地区爆发了多场重要的战争
东汉末年,阀袁术自称“天子”(即皇帝),在淮南建立了仲氏朝,都城为寿春(今寿县)。随后,袁术因公开叛汉,成为众矢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及联与袁术围绕着淮南的归属,爆发了多场战争。最终,曹操消灭袁术夺取淮南。
曹操领图
随后,曹操与孙权在今天合肥展开争夺。著名的逍遥津之战,就是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将士抗击东吴的十万大,先后两次大破东吴。是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不仅化解了东吴对合肥的包围,而且让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仍然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张辽威震逍遥津雕像
三国后期,在司马氏诛杀曹爽之后,逐渐掌握了魏国的政大权,渐显篡逆之意,这自然引起了亲魏派的不满。而接近东吴的淮南地区,曹兵兵马强盛,也就成了反叛司马氏的多发地带。在短短几年内,这里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叛,其中由诸葛诞发起的一次尤为激烈。淮南第三次叛乱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司马氏在平定诸葛诞之役中,显示出了强大的事实力和过人的谋略。,诸葛诞兵败被杀。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
许褚赤膊战马超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安徽一大批人才,推动和改变了历史发展
三国中势力最大的曹魏政权中很多人都是出自安徽的。最为有名便是曹氏集团。包括魏武帝曹操父子,安徽亳州人。曹操在亳州发家,并且笼络了一批亳州籍的武将,主要包括曹仁、曹休、曹洪等曹氏武将集团。除此之外,还有与曹氏集团关系密切夏侯渊、夏侯惇等夏侯氏武将集团。这两大武将集团是曹操的重要支持力量,也是曹魏政权的重要建设者。亳州也成了曹魏的根基所在,成为曹氏政权五都之一,与长安,洛阳并列。
曹魏政权中除了曹氏和夏侯氏这两个重要的武将势力外,“虎痴”许褚也是亳州人。文钦和文鸯父子,安徽亳州人。曹魏政权文臣中也有许多出自安徽,史料可考的有历任曹魏四朝的蒋济是古楚国平阿人,即今天的安徽省怀远人。被称为“建安三神医”的华佗、张仲景和董奉也都是安徽人。由此可见安徽地区为曹魏政权贡献了大量了人才。
东吴统治区域一度包括现在安徽省南部地区,很多的人才也出自安徽。,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即今安徽省舒城县一带人。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在鲁肃之后,吕蒙成为东吴第三任大都督。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今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吕家岗)。众所周知,大都督在东吴武将中,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了。而东吴四位大都督中,除了陆逊,其他三人都出自今安徽省一带。他们为东吴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瑜和小乔
除了三位大都督是安徽人外,东吴前期不少名人也是安徽人,比较有名的如周泰是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蒋钦是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陈武,安徽安庆人,丁奉是庐江郡安丰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西南。丁奉在东吴后期成为了主要的事主帅,为东吴后期政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大乔和小乔这两位美女,也是今安徽人,大乔和小乔,都是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两人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
三国时期由于曹魏和东吴统治疆域都包含有今安徽境内的土地,所以在安徽地区吸收了大量的人才。而蜀汉由于统治地区离安徽较远,所以吸收的人才不多,史料上难以查明。当时的蜀汉,其人才主要来自于荆州和益州,也即今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所以,在蜀汉阵营中,几乎没有出自安徽的文臣武将。,如果硬要算一个的话,就是夏侯霸了。夏侯霸原本是曹魏将领,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归降蜀汉,成为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
所以这一时期的安徽人绝对不可小视。
欢迎转载、收藏,评论、点赞,我是颍州隐史阁,关注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