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之最大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水灾:把武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头条创作挑战赛#

如今,好多人都不曾记得,中国曾经在1931年发生过20世纪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大洪水,也是如今为止,世界记录最大的水灾,亡人数更是创下了记录,多达40万到400万之间,至今都未被超越。

1931年,中国大地尤其是江淮大地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水灾,其涉及地区广泛,根据当时的政府报社统计结果,认为此次洪水有16个省份受灾严重,相当于半数更多的中国国土被洪水所淹没。其受灾总人口计五千多万,有40多万人亡,受灾农田近1.5亿亩,而在人口集中的相关城市灾况更显惨重。对这次灾害,时人有“洪水横流,弥溢平原,化为巨浸,亡流离之惨触目惊心”之谓。

一、暴雨连连造洪魔

《中国历史大洪水》一书中,对这年江淮流域的“雨情”有较详细的统计和叙述,概况是这样的降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6月28日到7月12日,为时大约半月,许多地方雨量在400毫米以上,有的地方雨量一天就超过200毫米。第二个阶段为7月18日到28日,历时11天。不论是近江还是离江较远的一些地方,都留下连降暴雨的记载,譬如安徽的安庆“连日大雨如注”,铜陵“急雨倾盆,连绵十数昼夜”……第三个阶段为7月底至8月15日,此期主要雨区北移至黄淮之间和汉水下游,有山东平阴两天雨量约达370毫米、湖北钟祥三天雨量达250多毫米的记录。

二、灾情

正是由于洪水超量,江淮地区江河湖泊堤防多处溃溢。长江干流自湖北石首至江苏南通段,其间堤坝溃决、满溢就达354处之多。南京以上水面宽10多公里,九江附近达30多公里,而武汉至湖南境内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的城陵矶,更是一片汪洋,仅见少数山岳露出水面。

1、武汉。

武汉三镇,是万里长江上的一大锁钥,有“东南枢纽,八省咽喉”之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当时这里,完全成了一片泽国。李文海、程歗先生等人的《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一书中,对该地当时的灾情惨状作有这样的描述“武汉三镇没于水中达一个多月之久。大批民房被水浸塌,到处是一片片的瓦砾场。电线中断,店厂歇业,百物腾贵。二千二百多只船艇在市区游弋。大部分难民露宿在高地和铁路两旁,或困居在高楼屋顶。白天像火炉似的闷热,积水里漂浮的人畜尸体、污秽垃圾发出阵阵恶臭。”两千多只小船在市区划行。

再加上武汉自古就是四大火炉之一,天气异常炎热,许多人畜尸体发出阵阵恶臭味,加剧了疾的传。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由于当局的不作为,武汉的救助行为基本上只能靠自救。

据统计只有2200多只游船在武汉市区范围游弋,这对于拥有78万人口的武汉来说,太过于杯水车薪了。

从武汉被淹没的8月15日算起,到洪水彻底退去的12月26日,武汉被洪水侵蚀了整整133天。

单单武汉一地,直接丧命于洪水的人口,便多达32605人。

二、安徽芜湖。

安徽芜湖灾情之惨可以说能与武汉相媲。同是《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一书中描述这里“四处汪洋,不分畛域。市区内河南岸水深丈余,北岸也有五六尺”,“最繁华的中山路上,大水越过了中山桥顶,上面可以推舟行船。沿江招商码头和附近的民房只有尺许露出水面。北平路陶沟一带变成了港湾,帆樯如林。两千多只小船、盆划行在市区”,“许多灾民栖息在房顶上,上有倾盆大雨,下无果腹之粮”,街上到处都有“小孩卖了,谁要小孩”的呼叫声。据当时报载,“城区房屋倒塌,庐舍飘没,江面船只被风击沉”,仅8月26日早晨,因“圩堤续溃”溺毙者就有4000多人。至于其城乡灾民,多达41.8万余人。

三、河南省。

河南省灾情尤其严重。由于境内雨量过大,淮、黄、汉诸水系及其支流纷纷泛滥,全省87个县受灾,灾民950万人,亡11.4万人,淹没农田3015万亩,经济损失2.67亿元

确山县山洪爆发,平地水深丈余,淹2950人。遂平县沿河决口78米,溺毙2241人,环城30里尽成泽国。汝南县洪水漫溢,平地水深6尺余,亡8596人。邓县亡21400人,唐河流域亡2710人,南阳地区亡5800人。

三、事例

且看这样一个事例有户王姓人家,听到湖堤决口洪水来袭的消息,全家遂向高处奔避。丈夫抱七岁的大儿子,妻子抱四岁的小儿子,6岁的女儿跟随,行动难以快捷。大水涌来了,慌乱间丈夫扔掉抱着的大儿子,并催促妻子也抛掉小儿子快跑。妻子不忍,丈夫便上来夺下,小儿子大哭着紧抱父亲的脖子不放,全家人撕心裂肺地哭成一片。这当儿,洪涛卷来,顷刻之间就把这一家人吞没了。

后来当其尸体被捞获时发现,幼子与父亲仍相互紧抱着。多么凄惨之事!那个紧急之下先弃一子的父亲,在被幼子紧搂脖项而最终一同溺亡前的关头,想必经历了因先抛弃一子而致极其痛悔、自责的心理折磨。这一家五口的难的场景,只是许许多多的“黑镜头”之一吧!

四、救灾。

此刻的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国土都被大雨所冲刷,其降水的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不断持续的水灾给受灾的百姓,不仅在物质上备受打击,还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国民政府积极进行灾前动员,并将此次水灾认定为“国难”。

随着灾难规模的扩大,南京政府成立了国家抗洪救灾委员会(NFRC),由宋子文主持。救灾委员会聘用了中外专家,可以说这一次国民政府的阵容非常强大。在当时日常救灾工作中,尽管宋子文仍然是救灾委员会的名义负责人,但实际上大部分责任由英国难民专家约翰·霍普·辛普森承担,由国际联盟协助救援工作。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内战,这时候谁还去管这些灾民的活?更不要说还有什么能力去救灾?宋子文最终不得不以发行公债来解决救灾,而对于江南灾民们的救济,南京政府仅仅是每家象征性地发了六角钱赈款,对于灾民们这一点点钱不过杯水车薪。

除了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受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此次大水灾的经历,积累了不少救灾的经验。当地政府对灾区进行施粥行动和,来减少广大灾民的饥饿而亡的风险。

并发动非灾区的群众,进行募捐等互帮互助,帮助灾区人民挺过难关。大力兴修水利,开展防疫防灾的活动等等,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切努力,都取得了效果非常良好的结果,也顺顺利利的帮助灾区人民度过了难关。

现在回首过往,仍然心情难平!只愿今朝我们能够未雨绸缪,将更多的灾祸给扼杀于萌芽之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