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之最汇总2022(试卷解读|重庆市2023年中考
6月13日是重庆市2023年中考第二天,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考试已经结束,今年的试题有何特点?相关考试结束后,市教委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解读。
2023 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紧紧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精神,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内容范围,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要求,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把握历史学科本质特点,渗透课程核心素养立意,注重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彰显了初中历史学科文明传承、育人启智、服务社会、服务时代的功能。
今年的历史试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
今年的两套历史试题,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基本遵循。试题精选历史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从历史的视角,加深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增强“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寓“立德树人”于潜移默化的情境阅读、理解和问题解决过程之中。
如 A 卷第 16 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团结奋斗”为命题立意,综合我国唐朝、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 2023 年5月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的相关材料,融学习情境与社会情境于一体,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团结奋斗对国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团结奋斗的意识;
B 卷第 16 题从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入,以恩格斯在曼彻斯特、毛大大在湖南和习大大在宁德调研的历史真实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得出“调查研究有利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等观念。
A 卷第 17 题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切入,以习大大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入题,综合中国古代、重庆古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历史上人们生活的相关内容,设计以“生活·采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刻认识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追求,认识我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讲性和优越性;
B 卷第 17 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命题出发点,以“时代·教育”为主题立意,探究古今中外教育与时代的关系,创设学习情境和社会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作为当代中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A 卷、B 卷中的第 18 题,均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增强中华文明传力影响力”这一主题进行命制,其中A 卷第 18 题摘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入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的相关内容,在“可信”“可爱”“可敬”中选择一个方面,自定一个正确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从而加深对中国国家美好形象的理解和认知;B 卷第 18 题则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中国古代和现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的中华文明成果,要求学生从古代和现代分别各选一例,自定一个正确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2.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引导教学“减负提质”
今年的试题进一步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体现“减负提质”要求。
一是严格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内容范围命题,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突出主干,无偏题、怪题,难度符合两考合一要求、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
二是减少题型题量,在 2022 年重庆历史中考试卷基础上,将以往的判断题有机融入其他试题之中,试题数量从去年的19个题减少为18个题,给学生以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三是进一步降低知识性试题的比例和难度,不考偏繁、偏难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过程、历史思维品质的考查,从而引导教学沿着减负提质的正确方向前进。
3.渗透五大核心素养,考查历史学科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明确了初中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建议,完成了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如何有效引导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切实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成为今年中考命题的使命担当。,今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渗透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如 A 卷第 2、14 题和B 卷第2、16 题等侧重从唯物史观角度进行考查;A 卷第 9、13、15 题和B 卷第 5、7、8、11、13 题等侧重于从时空观念角度的考查;
A卷第1、2、4、5、6、8、10、11、12 题和B卷第1、2、3、4、5、6、8、10、11、12、14、15 题侧重对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则在各题中均有渗透,而两卷的 16、17、18 题则注重了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的综合渗透。
初中历史学科能力分为基础能力和高阶能力。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是有效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今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注重以文字、图表、地图、、示意图等形式,精心设置情境,坚持无情境不命题,让问题生长在情境中,促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考查学生独立自主地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试题,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学科能力考查,历史学科各项能力在试题中均有体现,其中选择题主要注重对基础能力的考查,也有部分试题考查高阶能力,如 A 卷第 2、8、14、15 题和 B 卷第 2、7、14 题等,非选择题主要注重对高阶能力的考查,也有部分试题考查基础能力,如A卷第16 题(2)、第17 题(3)、B卷第16 题(1)、第17 题(1)等。
今年的历史试题,进一步体现了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如A卷16 题为中国古代史、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内容的综合,B 卷第16题为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综合;A 卷、B 卷的第17题均体现了国家历史课程与重庆地方历史课程的综合,均为探究性试题;A 卷、B 卷第18题则均体现了古今中外的综合,且均为开放性试题。
4.落实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立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意设置跨学科试题情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意识。如A 卷第4 题为历史、语文综合情境,A 卷第 12 题、B卷第2题为历史、美术综合情境,A 卷第 17 题为历史、舞蹈、体育、生物学综合情境,A 卷第 7 题则专门设置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情境。
,今年的重庆中考历史试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考试评价改革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紧扣“双减”要旨,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对引领我市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晓媛 郝岱亚 编辑 吴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