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诏书之最有哪些人物(宋高宗赵构是一个自私
,宋高宗赵构这个人是一个“自私自利”到极点的人,他这一辈子都只为自己考虑,从来不考虑什么江山社稷。不要相信什么孟太后托梦这些借口,赵构对于敢于和他争夺皇帝位置的宗室从来都是严厉打击的。当时担任东南道都总管的赵子崧直接找了一个借口贬到了岭南,一直到赵子崧在岭南。要论根苗正,赵子崧是宋太祖嫡长子赵徳昭后人;而后来继位的宋孝宗是宋太祖庶子赵德芳的后人。论嫡庶,赵子崧才是宋太祖嫡系后人。
,宋太祖三弟赵廷美后人赵叔近、赵叔向起兵抗金先后被赵构派心腹张俊、刘光世所杀。赵叔近临前大呼“我宗室也!”张俊则反驳说“汝既从逆,何云宗室!”将其杀害。从上面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认为赵构良心发现所以立宋太祖后人,把皇位“还给”宋太祖后人的说法绝对不靠谱。,宋太宗这一系并不是只有赵构南渡成功了,只能说宋徽宗这一支只有赵构南下成功,宋太宗濮王系也顺利南下了。
濮王系可以说是宋太宗这一系最大的折支,因为宋英宗是濮王过继给宋仁宗的;换言之,宋高宗赵构其实是濮王赵允让的玄孙,而濮王系有几百人南渡成功。比如担任南宋大宗正的齐安郡王就是濮王系的家主,岳飞被冤枉时,齐安郡王曾说自己愿意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不会谋反,换句话说,齐安郡王家族男丁至少有好几十。
结果,宋高宗赵构没有选宋太宗濮王系后人来继承皇位。前面说了,就算要选宋太祖的后人,法理上也应该选择宋太祖嫡长子赵徳昭的后人,也没有选宋太祖庶子赵德芳后人当皇帝的道理。
明确两点一是高宗赵构自己的儿子早夭了,他也很清楚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了。二是靖康之难之后,宋太宗还是有一些后裔幸免于难的,只是缘上距离徽宗钦宗很远,离赵构自己也很远。所以,我们就可以排除一些说法,比如太宗没有后裔活下来了,或者赵构觉得太宗后裔离自己太近,会威胁到自己之类的。赵构为什么偏偏要选太祖赵匡胤一系呢?
他心里的想法想来很复杂,史料其实也没有明确的说法。最直接的史料,是他册立太子的诏书,即《立建王玮(就是后来的孝宗)为皇太子诏》。这其中就各种闪烁其词。在描述孝宗的部分,根本没有提到他出自太祖一系的事实(,名义上他已经是赵构的养子,所以只称皇子也没有不妥)。
只是很泛泛地说,他毓德允成,神器有托(《全宋文》205册108页)——这等于什么也没说。甚至两宋其他册立太子的诏书,都会多讲一点。至于托梦啦、报应啦,甚至宋太祖赵匡胤转世成了金太祖来报仇之类的,大体还是当时坊间的八卦,其中也有很重要的信息。这里就不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赵构另一方面的考虑,之前较少为人注意。大体上,在徽宗的诸多皇子中,赵构最不受待见。
所以,金人要皇子做人质的时候,就派他去送——恰恰,靖康之难的时候,赵构成了幸存者,但这是后话。对于赵构来说,从小到大,在家庭、父兄中的自卑感是永远的心结。钦宗是正牌的皇帝,钦宗当时已经册立了太子;所以,即使钦宗了以后,钦宗的太子都是皇位正牌的继承人。赵构不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他能够匡济天下,报仇雪耻,哪怕他从来不是皇子,他都是真命天子;反过来,如果他不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哪怕列祖列宗从坟墓里爬出来,下诏让他做皇上,也没有人会承认他。
他不明白,所以一直在做无用功,这里找个太后来承认下他,那里收集下灵柩搞个祭祀什么的。言归正传,立嗣时,他考虑问题的方式是这样的如果从太宗一系找继承人,无论这人是谁,都比不上钦宗一系的皇子。有一天,如果金人说起来,我这里有钦宗的皇子皇孙,这才应该是你们宋朝的皇帝。,事实上金人可能根本不会下这手棋。只是赵构的心结在这里。如果把皇位送回太祖一系,一下子腰杆就硬了。金人手上有钦宗、钦宗太子太孙都没有用。我们这里已经研究决定了,太宗后裔一概不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