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之最纪录片app(一星差评,河南卫视也「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河南卫视,今年真是杀疯了。

凭着高级的中式审美,厚重的历史底蕴。

刷新了我们对晚会的认知。

次次出圈,全网吹爆。

《祈》

唐宫夜宴

万众瞩目之下,河南卫视又拍了一部纪录片。

依然是最拿手的历史题材。

万万没想到,竟然「翻车」了?!

弹幕从头到尾吵得不可开交。

豆瓣评论区也有不少一星差评

骂它「离谱得可怕」「罔顾史实」。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们一起来看——

《隐秘的细节》

这套纪录片的主创团队,是业界顶配水平。

导演兼总撰稿,关正文

代表作《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一本好书》系列.....

个个都是央视的出圈神作。

主持人黄志忠,老戏骨了。

演过《大明王朝1566》《大宅门》《人间正道是沧桑》。

台词功底自不必说,寥寥几句,就能把人拽进历史的波涛汹涌。

请的嘉宾都是史学领域教授级别的大佬。

能从正史的只言片语中,解锁历史中的隐秘细节。

讲解诙谐幽默,条理清晰,完全没有板说教。

全片聚焦于商朝的兴衰。

在大众印象里,这是个怪力乱神,乌烟瘴气的时代。

但节目组不骂反夸。

更惊人的是,居然还「洗白」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对反派——

纣王X妲己

全程啪啪打脸《封神榜》,看得人目瞪口呆。

大家印象中的纣王,是不是一个荒无道的暴君

主流历史观的确如此。

百度百科更是直接用了一连串贬义词来形容他

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

而且,古装剧里也都极力渲染纣王沉湎酒色的人设。

最经典的当属TVB版《封神榜》。

纣王看见女娲的塑像太美,于是虎狼之词张口就来。

还配上一脸笑。

结果被女娲当场抓包,降下妖狐祸乱朝纲。

纣王爱妲己爱到失了智。

从此朝也不上了,兵也不练了。

整日沉溺于酒池肉林,做些少儿不宜的事。

而妲己也一直被塑造成典型的蛇蝎美人

她恃宠而骄,生性残暴。

不仅把后宫妃子扔进了蛇窝。

还以炮烙之刑,残害忠良。

最丧心狂地就是把伯邑考制成肉肠,逼他爹姬昌当众品尝。

而且野心爆棚。

为了自己登基,把纣王溺毙在水池里。

简直就是无数人的童年阴影。

但河南卫视这档纪录片,却推翻了以上所有印象。

用大量史料,给他俩平反洗白。

纣王帝辛,居然是一代明君

「纣」,代表着残暴无情 ,极端邪恶。

但史书上的他却像个完人

资质聪慧,知识广博,能言善辩,孔武有力。

帝辛执政30年推行了几项重点改革,体现了他的治国之道。

一是祭祀方法

商朝流行以人献祭。

但帝辛让奴隶、战俘们学会了祭祀之舞。

这样既能表示对神灵的尊重,又能留住他们的性命。

虽然《史记》中说,他让乐师创作的是新奇荡的曲目。

类似这样↓

战国人韩非子不认同。

他听过原曲,觉得这些曲子很悲凉,不荡。

祭祀是古代最大的活动,必定庄重严肃。

类似这样↓

终其一生,帝辛只使用过几十个人牲。

虽然听上去很没人性。

但,这与他一次祭祀动辄屠杀上百人的祖辈相比,已经是宽厚至极了。

二是权力分配

帝辛打破了贵族僚的世袭制度。

开始启用有能力的平民。

搭建职业化的僚系统。

他身边陆续提拔上来的,都是是德才兼备,大有可为的人才。

与此,帝辛也不忘安抚上层阶级。

他首创了三公制度,提高偏远诸侯的待遇让他们自愿拱卫王室。

后期还联合各诸侯发动了几场大规模战争。

如果他独断专行,利益分配不均,根本不可能凯旋而归。

三是励精图治

青铜是商朝的经济命脉,但铜矿散落各处。

为了不被制衡,帝辛非常重视练兵。

不仅驯化了大象和犀牛,作为事武器。

与周边部落开展合作,输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资料。

这些部落也没有临阵倒戈,讨伐帝辛。

从以上这些事来看,帝辛不仅不昏,反而有勇有谋。

,这并不是一家之言。

当时百姓对他的看法,才是最直观的证据。

帝辛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创新举措。

就是收容流民

让愿意脱离原属部落的平民,能够在城里落户。

结果全天下的逃亡者都跑到纣王这里来了。

如果帝辛统治下的社会是残暴邪恶,赋税沉重,让人痛不欲生的。

怎么会有老百姓前来投奔?

这可不是集权统治下群体的被迫迁徙,而是拖家带口的自由迁徙。

劳动力往可以获得更高报酬的环境集聚,这是普通人自我意志觉醒的一种表现。

但史书上却说,纣王这么做是为了将流民的财产收入自己的口袋。

由此得罪了其他诸侯,所以武王伐纣,才能获得那么多的联合响应。

这一观点,被被纪录片认为是无稽之谈。

真实的帝辛非常受百姓拥戴,毛主席也曾肯定他的才干。

再看妲己,她只是一个苦命的「傻白甜」。

她是帝辛东征时收获的战俘,本身就没有任何选择权。

而她何时进入的皇宫,也存在争议。

有人说是帝辛继任的第十年。

那么两人的如胶似漆,整整持续了二十年。

对于一个后宫佳丽三千的帝王来说,这已经是十分专情。

还有人说是在帝辛覆灭的前一年。

但那时帝辛已经是个60几岁的老头了,她才15、16岁。

就算真的想祸乱朝纲,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臭名昭著的炮烙之刑,更与她毫无关系。

这个刑罚发明于帝辛执政的第四年。

无论在任何史书还是甲骨中,都没有找到使用记录。

在留存于世的早期史料中,妲己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甚至并不在意她是否真实存在。

她只是不幸被道德史家选中,用来教育后世君王不要耽于美色。

,不能将帝辛的覆灭归结于妲己祸乱朝纲、纣王沉湎酒色。

当时商朝正处于转型期,有太多需要兼顾的事。

帝辛之所以覆灭,一方面是因为内忧

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虽是嫡长子,但出生时母亲不是王后。

所以被史判定为庶出,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

微子启一直怀恨在心,蓄意谋反。

这场由继承顺位引发的混乱,也断送了帝辛的性命。

另一方面是外患

帝辛继位的时候已经30岁。

西周为铲除殷商,从文王到武王,整整筹划了60年。

武王的祖父在了殷都,父王被囚禁了6年。

所以他对商朝的仇恨与生俱来,与帝辛的品性几乎没有关系。

转折点发生在帝辛东征胜利后。

他让大原地休整,自己则带着卫队返回了殷都。

而这一消息被微子启知道了。

他命党羽箕子连夜投奔周朝告密。

武王当机立断,乘着殷都防备空虚,偷袭了帝辛。

跟随武王伐纣的,只有8个地处蛮荒的部落,皆与商朝有世仇。

而天下诸侯,没有一家联合讨伐。

战至,城内百姓几乎全部投入战场

可惜依旧寡不敌众。

帝辛最终登上鹿台引火自焚,妲己自杀。

百余名商朝贵族被斩断手脚,丢弃在水中翻滚挣扎。

40名族长被当成了人牲,丢入沸水翻腾的大鼎。

最终,周武王屠杀了18万平民,33万奴隶

并且举行了大规模的围猎。

仅仅武王名下,就猎杀了各种大型动物1万多头

但,胜利者垄断了历史的讲述权和评议权

战败的帝辛,永远失去了为自己说话的机会。

商周交替时,纣王的罪责只有3、5条,而且说来就像是替他洗白。

比如任用平民,有违祖制,不用人牲,藐视神灵。

到了秦国的《吕氏春秋》,就变成了14条。

什么破腹挖心,炮烙之刑就出来了。

到了一千二百年后,晋朝的《帝王世纪》写有70多条罪状。

帝辛彻底变成了纣王,罪大恶极简直罄竹难书。

方的定罪就此终止,但民间的八卦之火还在熊熊燃烧。

到了两千五百年后的明朝,《封神演义》横空出世。

妲己摇身一变,从战俘变成了千古妖后。

历史也完成了对这对「邪恶男女」的终极塑造。

想来也是令人唏嘘。

弑君篡权者将腥的偷袭和屠杀, 改写成了满口的仁义道德。

当后人回看时,却忘了战败者曾站在自己这边。

《隐秘的细节》用如此多的篇幅,为纣王和妲己正名。

颠覆了大众的固有认知。

必然会引来很大的争议。

出现了开头提到的那些差评,批评它太主观,太离谱。

但鱼叔觉得,这正是这套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本身就有一定的主观性。

我们能从中借鉴的个人认知和社会经验是有限的。

《隐秘的细节》只是另辟蹊径。

给出了主流之外的一种解读,帮助大家打开思维。

「在历史上只有君王才有能力打造镜子,也只有君王才有资格照镜子,在君王的镜子里,你是看不见曾经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亿兆斯民的。」

而且片中的观点,也都有史料依据,绝非空谈。

除了史学著作之外,还挖掘了当时百姓的看法作为佐证。

敢于站在劳苦大众的角度,解构王朝更迭。

「村长家里是不是吃上了饺子,跟全村人是不是过上了好日子,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历史需要质疑。

跳脱出固有思维模式,才会发现更多隐秘的细节。

纪录片需要思辨。

差异化的视角,能让我们看到更立体的世界。

从这个层面来说,河南卫视并没有翻车。

相反,它又一次做到了颠覆和创新。

而这,正是河南卫视一次又一次出圈的秘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