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史之最高水位(115年来最大!2020年重庆洪
封面新闻记者 罗惟巍 实习生 邹雨曦
8月25日,七夕节的上午,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骆伟坐在办公室里,一抬头瞥了一眼窗外长江。他指着江对岸的南滨路对封面新闻记者说“江水比上周退了很多,当时从我这里看,感觉整条南滨路都被淹了。不过和1981年的那场洪水相比,总感觉没有印象中那么汹涌。”
骆伟的办公室在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一栋写字楼里,从他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长江、朝天门大桥与南滨路。
按骆伟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个记忆力挺好的人,为什么会觉得今年的洪水和1981年洪水相比要“温柔”一些呢?
2020年8月20日的两江特大洪峰
历史排名第四位 2020洪水依旧“百年一遇”
“因为8月20日的洪水流量要比1981年7月16日那场洪水小。”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向封面记者解释说,从数据上看,8月20日那场洪水,寸滩水文站观察的最高水位数据是191.55米,的确高过1981年的191.41米,“但从流量上分析,差距还有点大。同样在寸滩观测,今年的洪水流量为每秒75000立方米,而1981年那场洪水,为每秒85700立方米,两相比较,每秒差了1万立方米。”
白九江继续解释说,正是因为流速变缓,我们只觉得今年的洪水,涨得高,但来势并不“凶”。“即便如此,单就水位高度来说,今年的洪水排到了重庆有水文文献记载以来的第四高。”
根据白九江和其他文史专家的研究发现,重庆市主城范围内最大一次洪水出现在1870年(清同治9年),寸滩站记录的水位高达196.25米。“如果和本次洪水相比,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来的水位高度,起码还要高3—6米。”白九江表示。
对三峡库区60余公里长江河段两岸的古洪水平流积淀物查勘后,专家们又发现了两次大洪水,一次出现在更早的1788年(清乾隆53年),一次出现在1905年(清光绪31年)。这两次洪水的水位高度分别为193.45米和190.00米。
“单就水位高度,1870年洪水是有历史记录的2500年来最大洪水,2020年洪水是115年来最大洪水。,今年的洪水,可以称得上‘百年一遇’。”白九江做了如是的。
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
洪水来袭具有周期性 现代调蓄以时间换空间
洪水,古人视为“猛兽”,远古即有大禹治水的传说。从古至今,每年汛期,防洪抗洪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8月20日出现的洪水虽然为百年来最大,但时隔1981年也只有39年。
“30多年到40年出现一次大洪水,这是一个基本上比较恒定的周期,从古至今的历史考究资料也能印证。”白九江进一步解释说,近代以来,以寸滩水文站为例,分别在1870年、1905年、1945年、1981年和2020年出现了特大洪水,间隔期分别为35年、40年、36年和39年,平均周期为37.5年。
白九江开玩笑说,研究洪水爆发周期,跟看股票K线图一样,得用长线思维来看待,短短二三十年并不能找出其中规律。“从文献记载的资料来看,洪水爆发频率和强度既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有关,也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有联系。
”而要避免‘洪水袭城’的困境,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涵养水土、兴修水利缺一不可。这些年,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现代化水利设施兴建,使得‘时间换空间’变为了现实。”白九江表示, 如果没有长江、嘉陵江上游各种水利设施的拦蓄,采取的削峰、调度等措施,就按1981年水流量来推算,重庆主城的水位至少还会上涨2米。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正是得益于积极调控和提前预警,嘉陵江、长江洪峰过境的潼南、铜梁、合川、北碚、永川、江津和重庆中心城区,尽管受灾人口为26.32万,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但重庆创下了人员零伤亡的纪录,“这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大洪水都不曾出现的情形,由此可见,‘以时间换空间’做法可行。”白九江表示。
本次洪水淹没重庆嘉滨路情况
正视自然灾害 洪水也能带来意外“收获”
“以往提及洪水,人们好像就只能看到损失,其实不然,”白九江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道,“历史上的特大洪水,往往在人类生存的台地上留下厚厚的淤沙层,以致考古学家通常都认为下面没有人类生活遗迹了。但在1998年,考古学者在忠县长江边上的哨棚嘴遗址,距今约5000年的淤沙层下,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遗迹,出土了包括屈家岭文化彩陶在内的众多遗物。”
2018年,遭受洪水后的合川钓鱼城附近,考古学者又从厚达1—1.2米深的淤沙层下,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前的多件玉溪坪文化陶器。,宋代的高坝、明清时代的石坎,都在古代为防洪贡献出中坚力量。
“特别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所有与洪水有关的记忆都会转变成一种城市文化和集体认同。”白九江认为,城市里的人们对洪水的观看、认识以及记忆,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现代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社会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比如,沿江房屋应该怎么修建,靠水栖息的居民应该怎么规划生产。落脚到重庆,两江四岸提档升级怎么做,城市消落带又该如何打造,都可以从历次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白九江如是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