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地理之最(从这几个“最”中,让我们重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近些年“雨线北移”下,一些改变正悄然发生。谈这个话题,离不开整体环境的变化尤其绿化率的提升。

此前,陕西在全国一直有“黄土漫漫”印象,这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浮尘天气,近几年主要源自外蒙古的影响,全国多地都深受其害;二才是问题核心,早期地理环境加上影视剧影响,这个形象才深入人心。

在陕西,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根本转变。今天,我们来谈谈陕西绿化率。

演变几十年“愚公移山

先问两个问题

全国最绿的地方在哪?

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在哪?

相信很多陕西人也难以相信,

它们就在陕西。

这两个问题答案是秦岭森林覆盖率达82%,是全国“最绿区域”。宁陕县森林覆盖率96%,排名全国第一。

在2022年6月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一篇专题文章中,讲述了从1949年至今,陕西森林覆盖率从13%增至45%的全历程。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中国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

陕西省2012年和2022年植被覆盖度 ◎来源/陕西林业调查研究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陕西森林覆盖率为13%。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当时,天然林被砍伐利用,支持建设和经济发展。彼时,西安错失“一汽”(参见《西安为何与一汽“失之交臂”》)。随后,又遭遇了“大跃进”。

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森林等生态资源的公益属性、社会效益逐步放大。1982年陕西省绿化委员会成立,推动全民参加植树。至1998年,陕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92%

1998年全国特大洪水后,中国生态建设从“索取”转为“反哺”,开展植树造林、封山禁牧等“兴林草”之举。同年,陕西在全省实施以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为主山川秀美工程。

到2012年,陕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42%,绿色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截至2021年,陕西森林覆盖率超过44%。

秦岭与关中平原关系◎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土广袤,每个地区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有些省和自治区面积,已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

我们看看主要一些国家的这个指标日本67%,瑞典54%,加拿大39%,美国33%,德国30%,印度23%,英国13%。《2021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显示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24%。

在2021年统计年鉴中,陕西以43%的森林覆盖率,成为北方“最绿省份”之一这个指标,已超素以环境良好著称的加拿大,并远超面积极为相仿的英国

时代飞越“400毫米等雨线”

这其中,陕北区域变化最大

目前,延安以北片区已经由“黄”到“绿”

“愚公移山”精神下的生态治理

让陕西省版图整体变绿

正由“浅绿”向“深绿”迈进

过去,则远非如此。在中国版图上,著名学者黄仁宇发现一条“15英寸等雨线”——东西两侧,以400毫米/年降雨线为分界线

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对决时代,400毫米雨线北移,北方水草丰茂,游牧民族安居乐业;相反,北方草原干旱,环境恶劣,游牧民族被逼南下占资源和生存空间。与等雨线高度契合的长城,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陕北,就是这一历史进程的核心区之一

“中国文明前夜”之称的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距今约4000年。古代匈奴族遗留唯一的都城遗址——统万城,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距今约1600年。

陕北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雨线位置◎标注/城记智库

一望千年,气候多变,兵燹不断。气候、经济和战争,相互交错和影响。这即“马尔萨斯时代”特征——经济周期的主导力量,是气候和地理因素。

在不断循环的周期下,陕北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著名的毛乌素沙地,也是逐渐出现。

如今,在多元帝国的不断融入下,400毫米等降水线两侧已皆为中国版图。这条线两侧的人民,皆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曾经防御功能的长城,已是一道壮丽的风景,演变成为中华人文地标和精神图腾。

那么,今日陕北变化几何?

2011~2021年陕北降雨量已远超400毫米◎制图/城记智库

第一,“愚公移山”的环境治理。1949年左右,榆林森林覆盖率仅0.9%。如今,这个数字已达36%。毛乌素沙地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治理。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陕北气候已然发生巨变。仅2012~2021这十年,榆林和延安降雨量不断丰沛,早已超越400毫米等雨线。延安和榆林最高值,分别是819mm和610mm。以联合国标准30年为界,已然质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几十年,陕西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区域。曾经漫漫黄土,已经演变成为绿洲。

近些年,大家感知西安雨量越来越多,也与陕南和陕北生态环境的持续升级有关。

若说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当年治沙采用的沙蒿。在目前经济实力下,我们已有能力进行逐步替代。

未来所有人的“生态资产”

也许,只要知道这人的河岸走向和四周环境

我们便可知他的深度和那隐藏着的底奥。

如果他周围多山,湖岸险,山峰高高耸起

反映在胸际,他一定是有着同样深度的人

——梭罗瓦尔登湖

截至目前,陕西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达270处、3172万亩。重要生态类型、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全部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那么,陕西下一步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未来五年,陕西全省森林蓄积达6.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湿地保护率50%,治理沙化土地面积429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0%以上,建成“深绿色陕西”。

披上绿色的延安梁家河◎摄影/刘强

生态的改善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也有新变化

除“朱鹮涅槃”传奇外,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居全国之首,秦岭石蝴蝶独叶草陕西羽叶报春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和分布也不断恢复(参见《陕西“一把手”,为何专门点名这棵草?》)

从经济层面来看,一些新气象正在逐步出现

据测算,全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2012年每亩286公斤增至2022年330公斤。四大生态系统年碳汇量,由0.41亿吨增至0.49亿吨,累计碳储量34亿吨,绿色碳库持续盈余,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综合价值超万亿

,全省林草产业、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等发展也初见规模。目前,全省林业产值突破1500亿,较2012年翻了一番。“生态脱贫”,惠及238万人口。

林麝养殖、冬枣产量全国第一,

花椒、核桃面积全国第二;

大荔冬枣,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凤县,成为全国麝香生产中心,

韩城,建成全国最大花椒基地和集散中心,

全国核桃交易中心落户商洛

近几年城记一直在研究西安雨量◎来源/城记智库

从生活方式来看,它已与所有人息息相关

以近几年大热的露营行业为例,截至2021年底陕西排名全国第三。西安,成为国内第二多的城市。

露营本质是休闲经济,离不开生态环境这一载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建成森林公园4处、地质公园31处、沙漠公园2处、自然体验基地29处、森林康养基地19处,生态旅游线路16条。

西安的改变,也正在发生2020年城市绿化率前十榜单中,西安以42.5%绿化率位列全国第十(北方四城,分别是北京沈阳青岛和西安)

为改善生态环境,无数陕西人前赴后继花了几十年。过程固然艰辛,但实实在在的改变,已出现在我们面前。若无法打破固有的认知,缺乏与时代和现实同行的表达,很多事情难以达到“形神合一”。

陕西迈向“深绿”,我们也需从“漫漫黄土”上起身!

长满苔藓的西安城墙(摄于和平门内)◎来源/城记影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